
沪教版三年级秋季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doc
6页沪教版三年级秋季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采莲曲[唐]王昌龄____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闻歌始觉有人来1)默写古诗 ,芙蓉向脸两边开 ,闻歌始觉有人来2)解释下列词语芙蓉: 闻: (3)这首诗写的是 ,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 与罗裙一样绿, 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 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而上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物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苏轼 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____________之情[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B. 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C.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D. 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滁州西涧①[唐]韦应物独怜②幽草③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春潮④带雨晚来急,野渡⑤无人舟自横⑥注释)①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②独怜:唯独喜欢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④春潮:春天的潮汐⑤野渡:郊野的渡口⑥横:指随意飘浮[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横”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结合注释写出这句诗的意思[3]下列诗句中的“怜”与“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意思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5. 古诗填空出 塞__________汉时关,万里长征__________飞将在,不教胡马__________[1]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陆游 C. 王昌龄[2]“但”的意思是( )A. 但是 B. 只要[3]“飞将”是指( )A. 秦朝的李广 B. 汉朝的李广 C. 唐朝的李广[4]第一句诗的意思是( )A.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B.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5]第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表达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感到非常悲愤的思想感情B.表达作者久别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6. 默写《望天门山》并填空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1]将古诗补充完整本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的前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______,后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______7.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3]千百年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4]我还知道关于思念的诗句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唐________天门______江开,碧水东_______两岸青山______,_____一片日边来[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___)A.断 开B.流 回C.出 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 课内小阅读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 [3]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今宵 _________碧霄 _________[4]写出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乞巧又叫_________ ,指的是农历_________,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6]在乞巧这一天,人间的女子会向织女乞巧__________________,乞巧的方式很多,很多民间女子通常会__________________,用五彩丝穿九空针,先穿好的叫_________,后穿好的叫 _________[7]古人描写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很多很多,你来默写一首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理解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添得黄鹂四五声[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从“_________”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_____________的心情11. 古诗理解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12. 课内阅读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补充诗句[2]对诗中“自缘”一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己认为 B. 只因为[3]这是一首哲理诗,在一、二句中作者用“________”一词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的豪情壮志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C. 这首诗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你会读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梳头花落未成茵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写了 种景物,分别是 [2]“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14. 日积月累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树鸣晚来急,野渡无人________________[1]背背,填写[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怜: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景,第二句是_______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后两句历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15.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画亦奇[1]补充诗句[2]解释下列字词潋滟: 空蒙:奇: 相宜:[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 写的,诗中描绘了 的美景,作者在诗中把 比作 ,所以人们也常把西湖比作 [4]诗中“水光激滟”,借近景展示西湖的 ;“山色空蒙”托远景表现西湖 后两句借 的淡妆浓抹比喻西湖 的 [5]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16.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A B C 页码 / 总页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