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一本书.docx
3页温暖的一本书温暖的一本书解读研究《红楼梦》的书,自认为看了不少国内大咖的专著,基本翻看过最近,无意看到一本《蒋勋的红楼梦》 ,感觉相当不错一句被大家说得俗而又俗的话,忽然想用在这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 蒋勋的《红楼梦》 ,又是咋样儿的呢?是考据,还是探索?亦或是探逸?不是他的《红楼梦》主要是文本解读研究《红楼梦》 ,文本解读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只是仅仅是文本解读,似乎不能证明研究者的水平更多研究者转进了考据考证的圈子里拔不出来假如《红楼梦》真的如胡适等证明的是自传,文本中蕴含的信息,足以让研究者喝一壶可是自从发现了脂砚斋评《红楼梦》 ,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在于,脂砚斋是谁?脂砚斋的每一句评语被当成了超越文本的金句脂砚斋,有很多身份被考证出来,终究不能确定反而,文本研究少了不少忽然读到蒋勋的“红楼梦” ,如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来,太舒服了蒋勋的解读,没有深文大义,就是自己的读书感想他自述已经将《红楼梦》读了三十多遍跟他们相比,我除了惭愧还是惭愧,只读了十遍还不到当然,我只是兴趣读书,没有研究的想法,更不可能成为红学家蒋勋虽然是美术家画家,现在被广泛知晓的,却是红学研究这本书,共有四编。
神话的开端,定下了整本书的调调今生为人,仿佛不真实地存在,却为了一段前世的眼泪这是林黛玉来到人世走一遭的缘由蒋勋的解读,从这里开始他抓住了“青春”两个字大观园是元妃为众姊妹和弟弟保留的一方净土,一个可以青春飞扬的地方侯门一入深似海” 年轻的贾元春,进入了比侯门深得多的皇宫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那里面步步惊心,不亚于龙潭虎穴她杀出来了,被皇帝封为贤德妃可是,她的青春在进入皇宫那一刻已经终结她给了弟弟妹妹们一个青春庇护所在这里,女儿家的才华尽情释放半大不大的男孩女孩,青春的美好,人生的幸福,便在大观园里他们要长大,大观园难以为继了一个绣春囊,引发抄捡这是大厦将倾的前奏贾探春煽在王善保家的脸上的一记耳光,宣部了大观园的解散从那以后,宝钗借故搬回家很快迎春嫁给了中山狼,探春远嫁藩国,远离家国青春的孤寂,回忆起来都是美文本解读,更多是个人的读书感悟因为带有很重的个人特色,这本“红楼”与其它我看过的类似书籍相比,很是温暖作者既然定位了书中一干男女皆是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他们的忧愁喜乐,便有了青春的痕迹贾宝玉对黛玉宝钗、对自家众位姐妹、对妙玉的怜爱,对蒋玉菡、对秦钟甚至北静王的情,好像也不能说是滥情。
那时节的贵族公子,认同自己的同时,更要辨别自己的感情这里无关取向,只是好奇这是蒋勋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很多书中,用两分法来分析贾宝玉,说这些是他人性中的矛盾,革命的不彻底性他是革命青年吗?“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其实就是阶级和等级的具体划分怎么说,曹雪芹不是“五四青年” ,他没有什么革命的觉悟好不好?一部《红楼梦》 ,是对自己一辈子“一事无成”的忏悔,是回望人生后对命运无常的无可奈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为“闺阁立传” 他生活中曾经有过的闺阁女子,谁说不如男?他不能够因为生活的重大改变,让这些女子被默默淹没果然,《红楼梦》中,最闪亮的角色,不就是那些或者才华横溢,或者经世致用,或者魏晋风度的女子们!蒋勋的书不厚,读来如行云流水,带着温暖的气息原来,读书还可以这样分享有意思的是,书中有几幅画,来自蒋勋自己的笔下我尤其喜欢他画的石头我看到两幅他画的石头,全部都有人的神韵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一本为石头传扬生命的书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