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563581684
  • 上传时间:2024-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3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

      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柳永 1.地理位置2.历史传统史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3.自然景观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4.市井面貌羡慕 2、《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33、《望海潮》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望海潮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3.自然景观 4.市井面貌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3、《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 (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