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支撑材料-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pdf
161页专业特色、实施过程 和效果说明 支撑材料 目 录 编号编号 材料名称材料名称 01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06 版、10 版、14 版)02 大连交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03 课程设计指导书 04 课程设计任务书 05 2009-2014 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 06 2014 年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07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 2014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 08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 2014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09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 2014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10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 2013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11 教高厅函20146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北京大学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 100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通知 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方案 (2006 版)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适用年级:0609 级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1-交通运输专业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一、培养方案(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掌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国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2自然科学基础扎实,并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和人文、艺术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3较系统地掌握交通运输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具备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组织、管理、指挥和经营的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文献检索能力;了解交通运输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应用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7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专业定位与特色 专业定位: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向重点院校看齐学科类型为应用型服务面向定位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是铁路运输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专业目前以铁路运输方向为主。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综合运输学科方向的课程拓宽知识面六)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干课程: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设备、运输经济学、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站场及枢纽、旅客运输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2-(七)学位课程 序号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0100103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2 01001030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5 72 3 0080105001 大学英语(A)4 64 4 0080105002 大学英语(A)4 64 5 0080105003 大学英语(A)4 64 6 0080105004 大学英语(A)4 64 7 0070107001 高等数学(A)6 96 8 0070107002 高等数学(A)5 80 9 0070407001 大学物理(A)4 64 10 0070407002 大学物理(A)3.5 56 11 0010108003 工程制图(A)4.5 72 12 0030608002 工程力学(A)4 64 13 0040108009 电工与电子技术(C)4 64 14 0060311101 管理学 3.5 56 15 0030408001 交通运输设备 3 48 16 0030508001 运筹学 4 64 17 0030408002 运输经济学 2 32 18 0030508007 交通规划 3 48 19 0030408005 交通安全工程 2 32 20 0030408006 管理信息系统(A)3 48 21 0030408013 铁路行车组织 4.5 72 22 0030408014 铁路货运组织 4 64 23 0030408015 铁路站场及枢纽 4 64 24 0030408016 旅客运输 2 32 合 计 89.5 1432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3-(八)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1基本框架 2框架的总体要求说明 性质 属性 必 修 限 选 任 选 合 计 学分 学时(周)学分 学时(周)学分 学时(周)学分 比例%学时(周)课程 教 学 通识 基础 人文社科 27 432 2 32 80 51 1310 自然科学 20 350 21 336 文化素质综合 10 160 学科 基础 学科专业基础 21.5 352 24 384 51 34 824 经济管理 3.5 56 2 32 专业教育 14.5 232 4 64 4 64 22.5 15 360 其中实验(上机)教学 444 102 546 占课程教学学分比例%56 35 9 100 课 程 教 学 小 计 86.5 1422 53 848 14 224 153.5 76 2494 实 践 教 学 小 计 42.5 44 42.5 21 44 专 题 教 育 小 计 9 6 3 合 计 135 53 14 202 100 注: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训练、运输设备及客货运实习、技术站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2主要专业实验:铁路运输指挥实践训练人文社科课程体系 (29 学分)通识基础教育 自然科学课程体系 (41 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文化素质综合类课程(10 学分)课 程 教 学 学科基础教育 学科基础及专业基础 (45.5 学分)经济管理系列课程 (5.5 学分)专 业 教 育 必修课程 (14.5 学分)教 选修课程 (8 学分)学 202 学分 计 社会实践 (10.5 学分)划 实 践 教 学 体育实践 (4 学分)学科基础实践(12 学分)专业实践 (16 学分)专 题 教 育 (6 学分)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4-(九)课程配置流程示意图 (十)指导性学时安排计划 学 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学 期 教学周 20 21 21 21 21 21 21 19 课 程 教学周 15 17 17 19 17 14 18 0 实 践 教学周 3 2 2 0 2 5 1 18 课程教学 理论 学时 272 284 294 288 376 304 312 0 实践 学时 80 100 88 64 8 0 24 0 学 分 19+8.5 22.5+6 17.5+10.5 14+10 15.5+12 15+10 13.5+10 18 周学时 23.5 21 20.5 17 21 19.5 19 注:学分为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之和,“+”后为该学期建议修读的选修课学分。
周学时不包括公共选修课学时十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1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计划中开设文化素质类课程,同时开辟第二课堂,营造和活跃学校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娱、体育及各种文学艺术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生产、社会实践和人文社科类系列讲座或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学分3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现代设计思想、方法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把培养创新能力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此外,在二、三年级选拔一些基础好、能力强计算机应用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VB 程序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计算机硬件基础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大学物理 工程力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 运筹学 工程制图 管理学 项目管理 军训 工程训练 交通运输设备 系统工程学 运输经济学 交通规划 运输市场营销 交通安全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商务 智能运输系统 列车牵引计算 铁路信号控制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货运组织 铁路站场枢纽 旅客运输 各类生产实习 铁路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拓展)运输物流(拓展)综合运输(拓展)铁 路 运 输 指 挥 实 践 训 练 毕 业 设 计 或 论 文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5-的学生,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其科研训练,从中发现部分有个性和专长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5各类活动可取得学分:学分 内容 5 3 2 1 0.5 论 文 成 果 中文核心期刊专 利 公开发表论文 推广应用成果 校内刊物发表论文 听(网上)讲座并撰写报告 竞 赛 比 赛 省(部)级 及以上获奖 市级获奖 参加市级及以上竞赛、比赛未获奖 校 级 院系级 社团组织 社会实践 评定 优 秀 合 格 参加科研 一个学年不少于 150 学时 一个学期不少于 50 学时 注:1论文成果以每 1 篇或每 1 项计;社会实践每次时间不得少于 1 周2竞赛、比赛获奖以项目计算;同一项目按最高级别奖励为准,不得重复计算3超过计划要求的任选课,每门可计 1 学分十二)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 1毕业标准(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修满本计划各项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2 分;(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2学位要求 符合学校学籍、学位管理规定十三)辅修专业要求及其教学计划 1辅修专业的要求 辅修专业的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开设的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共 21.5 学分,学生应根据开课计划选课本计划可适用于交通工程、通信工程(铁道信号方向)、安全工程、物流管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本专业学生可辅修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2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主要先修课程 0030408001 交通运输设备 3 48 0030508001 运筹学 4 64 线性代数 0030408013 铁路行车组织 4.5 72 交通运输设备 0030408014 铁路货运组织 4 64 铁路行车组织 0030408015 铁路站场及枢纽 4 64 交通运输设备 0030408016 旅客运输 2 32 铁路行车组织 合 计 21.5 344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6-二、二、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 交通运输专业 教教学学类类别别 课课程程类类别别 课课 程程 编编 号号 课课 程程 名名 称称 性性质质 学学分分 学学 时时 上上机机学学时时 课课外外学学时时 课 程 进 程 计 划课 程 进 程 计 划 修修读读学学分分 合合计计 讲讲课课 实实验验 实实践践 第一学年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第四学年 课课程程教教学学通通识识基基础础教教育育 人人文文社社科科课课程程体体系系系系列列课课程程 0100203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必 2 32 32 16 2 11 0100106003 中国近中国近现现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