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
28页第一章 序 言受义乌市交通局的委托,我公司承当了浦(江)——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任务§1–1 工程概况浦(江)——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北接后宅街道白水坞村,以岭口隧道与浦江段连接,南下路过白水坞隧道、三头塘村、杨树下村,下穿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经陈宅村南侧,拐弯向北东交机场路、接于站前大道,义乌段全长约5.0Km,起讫里程K8+600~K13+610沿线地形起伏较大,路基高程多在59~124m之间其所涉微地貌单元多样,但总体属于丘陵坡麓之斜地、台地、谷地和丘包等,局部洼地有水塘分布设计公路级别一级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荷载级别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拟建工程设计隧道2座、下穿立交2座、1×1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1座、圆管涵若干§1–2 勘察技术规定根据有关规范及我公司参照浙江科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技术规定编制的《浦(江)——义(乌)公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纲要》,对拟建公路工程沿线场地进一步做好工程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献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根据本次勘察工作重要任务及有关规范如下:1、任务 1)初步查明拟建公路工程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2)初步查明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畴、性质及其也许危害,为线路初设提供地质根据 3)初步查明场地地基条件,提供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参数,为路基和各类构筑物基本选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4)初步查明深路堑及隧道的地质条件,对边坡岩体类型、隧道围岩级别作出初步鉴定 5)查明拟建公路沿线场地所在区域的新构造运动活跃限度及地震作用,对场地区域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6)初步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性状、分布、埋藏及其运移特性,并对其腐蚀性作出评价2、本工程除根据我公司《浦(江)——义(乌)公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纲要》外,勘察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原则、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本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8)《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J051-93)(9)《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1)《岩土勘察文献编制原则》(DBJ10-5-98) §1–3 工作状况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特点及设计规定,并结合拟建(构)建筑物的性质和邻近场地的勘察经验,拟定本次勘察的勘探措施和工作量,重要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室内岩土实验、原位测试(原则贯入、圆锥动力触探实验)、物探等多种勘察手段。
我公司机台6月进场完毕部分工作量后,受土地征用等因素影响,曾暂停施工,并于8月初恢复施工,同月20日完毕外业工作,采用XY-1型工程钻机3台,共完毕工作量见表1勘探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一.工程地质测绘线路地质测绘1∶ km21.5二.钻探钻孔m/孔215.00/16孔口测量孔16原则贯入实验(N)次5重型动力触探N63.5实验米2.7取原状土样组/取扰动土样组8取岩石样个122取水样件2三.物探声波测试点/孔2四.室内实验土的常规物理力学实验组/土的液塑限单项分析组/土的颗分实验组8岩石密度组8岩石吸水率组8岩石单轴干抗压强度实验组8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实验组8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实验组22岩石抗剪强度实验组8岩石变形实验组8岩块波速测试组2水质分析组2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1 地形、地貌拟建义乌段线路起于后宅街道白水坞村,总体沿北西~南东方向延至陈宅村东侧附近,全长约5km,其先后穿越的次级地貌单元有丘岭脊峰、丘麓斜地、波状丘岗等其中,丘岭脊峰大体呈北东~南西向伸展,与拟建线路呈“十”字形交接。
线路拟穿越的脊峰附近的制高点为德胜岩,海拔381.7米该脊峰既是义、浦两行政单元的界岭,又是浦江红盆地和义乌红盆地的天然分水岭因此,线路自始至终地势渐低,其南东端最低点为线路终点约海拔59米岭口隧道北东侧500米为岭口水库,坝顶高程118.70米,常水位110.0~112.0米 §2–2 气象、水文(一)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明显的盆地气候特性,四季分明光温充足,空气湿润据义乌气象台资料记录,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2.0℃(7月31日),近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7℃(1977年1月6日),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月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29.3℃,近年平均降雨量为1388.28毫米,降雨量在年内分派极不均匀,近年平均蒸发量为842.4毫米5、6月份为梅雨季节,雨量较多,易浮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年最多风为北风,频率为18%,另一方面为东南风、东风二)水文区域内地表水重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由各支流小溪汇入洪巡溪,再向北流入浦阳江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岭口隧道右洞出口以西500米有一山塘水库,为山脚村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
水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集水面积约30万平方米,库水下泄后流经岭口隧道右洞出口位置,为唯一流径室内水质分析成果表白:地表水对砼构造具中档腐蚀性,对钢构造具弱腐蚀性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3–1 地 层 区内重要地层自上而下有: 一、第四系上更新统莲花组(Q3lpr)综合成因,总体上以洪坡积为主,局部冲洪积、残坡积以含砾亚粘土、砾砂、圆(角)砾、亚粘土、碎石土为主更新统残坡积(Q pedl)残坡积成因分布于山坡、山麓以含砾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为主二、白垩系白垩系下统方岩组(K1f)紫红色,中厚——厚层状,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构成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紫灰、紫红色,薄—中、厚层,砂岩、粉砂岩、泥岩构成旋回三、侏罗系侏罗系上统劳村组二段(J3l2)紫红、紫灰、灰色,岩性为粉砂岩、砂岩夹火山碎屑岩,玻屑熔结凝灰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三段(J3d3)浅灰、灰、淡红、暗紫红色,岩性为英安质玻屑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间夹凝灰质粉砂岩,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二段(J3d2)紫红、灰褐、灰黄色,岩性为凝灰质、泥质粉砂岩、砾岩,夹火山碎屑岩、多斑安山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一段(J3d1)紫灰、灰、灰黄色,岩性为凝灰质、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中粗砂岩、长石砂岩。
§3-2 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本工程区总体处在浙江省构造分区的钱塘台褶带中的第四级单元衢州—浦江坳褶断束中段,其南部在义乌市境内跨越江绍深大断裂而波及浙东南褶皱系的部分区域因此,地质体多样、构造复杂其与工程有关联的重要体既有三:①工程沿线特别隧道区,岩层多有明显硅化变质迹象,岩石坚硬;②岩体上挤压、揉皱、牵引褶曲等构造形迹非常发育,钻探表白浅部岩体裂隙发育,岩芯破碎;③构造线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但北西向,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线并不鲜见,因此露头岩体上多可见数组裂隙依地层分布,白垩系红层构成丘岭脊峰,而先期生成的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类则分布于较为低浅的丘岗之上;依重要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则与重要地貌形态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而各类微地貌显示出丘包浑园、沟谷“U”型、冲沟底部平展多有堆积以及平原、斜地、丘岗、脊峰等阶状组合,综合显示出本区曾在新生代初期此前经历过多次较强烈的构造变动和造山运动,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单薄,现代地貌成因以构造剥蚀~堆积为主,区域稳定性较好自公元288年到1986年史料记载,该区域未发生过不小于4.8级的地震,1970年到1986年未发生过不小于2.0级的地震,表白拟建公路附近地震活动较弱,属震级小,强度弱,频率低的弱震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本区属于稳定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不不小于0.05g(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不不小于Ⅵ度),特性周期为0.35s第四章 水文地质特性§4-1 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一、孔隙潜水含水组按含水层时代成因,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可分为四种含水组合:1、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Q3edl)含水组:含碎石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孔隙潜水含水层本层分布于山麓和山坡地带,厚度较小、局部较厚,透水性较好地层含水量受地形地貌影响,山麓洼地富水性好,山坡地带含水性差地下水重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以坡脚点渗或小块渗出排泄,其枯、汛期渗出量相差很大2、第四系全更新统莲花组(Q3apl) 含水组:圆砾、孔隙潜水含水层重要分布于山前平原、山沟地带,厚度约1--5米该层重要特性:透水性较强,在垂向上富水性差别大,砂砾层中含水较丰富,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重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明显二、基岩裂隙含水组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测区低丘沟谷区,重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受裂隙发育限度、风化限度、岩石性质、地形条件等影响富水性差别大,无统一的地下水水位,水位及流向重要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由山脊向沟谷方向运动,局部以泉和渗流湿地形式排泄,单泉流量一般不不小于0.1升每秒。
§4–2 地下水腐蚀性特性本次勘察在岭口隧道出口位置共取水样三组,地表水和地下水各一组根据室内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对砼构造具弱腐蚀性,对砼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构造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砼构造具中档腐蚀性,对钢构造具弱腐蚀性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腐蚀级别对砼无腐蚀界线指标对砼中钢筋无腐蚀界线指标对钢构造弱腐蚀界线指标地表水地下水测定指标腐蚀级别测定指标腐蚀级别HCO3—(mmol/L)>1.0//中腐蚀无腐蚀Cl—(mg/L)/<100/无腐蚀无腐蚀PH值>6.5//弱腐蚀无腐蚀PH Cl-+SO42-(mg/L)/ /PH 3-11<500弱腐蚀弱腐蚀侵蚀CO2(mg/L)<15//中腐蚀弱腐蚀Mg2+(mg/L)<1000//无腐蚀无腐蚀SO42-(mg/L)<500//无腐蚀无腐蚀第五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1 工程地质层组特性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探资料,并沿袭浦江段分层代号,将全段线路勘察深度以内的岩土层分为12个工程地质层,义乌段内波及8个工程地质层,17个亚层现按岩土体的成因时代由新到老顺序分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