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導論報告-台塑網.docx
21页ERP導論報告台塑網班 級:資管95忠 指導老師:劉忠峰 組 員:陳竹賢• P9509001蘇元逢・P9509002 許鼎懋・P9509003 宋吟秋• P9509020目錄:第一章:前言 Page2第二章:企業介紹 Page5第三章:ERP導入過程 Page9第四章:ERP導入績效評估 Pagel8第五章:心得討論 Page20第一章:前言隨著國際分工秩序的演變,台灣產業已躍升成為全球的生產製造重鎮, 特別是高科技與資訊產業方面更加明顯•面對市場全球化、組織扁平化、產 業知識快速擴展與鑫科技對相關產業所帶來的衝擊,台灣產業轉而面臨對 於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簡稱 ERP)產生 迫切性的需求,成為企業在邁向變動的未來不可或缺的競爭具 ERP系統目前已被大多數企業視之為資訊系統之核心,是企業建構數位時 代的價值鏈之基石,促使企業得以藉由資訊科技奠力競爭優勢企業導入ERP系統,可以帶來很多的效益,例如:引進新科技達成資訊整 合之目的、導入ERP系統達到企業再造(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 提昇企業競爭力、降機IT營運成本等,的確是企業積極導 入ERP系統的強烈誘因。
雖然ERP系統可以幫助企業重新思考企業營運 流程,提供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與機會,但是企業如何確保ERP系統能導入 成功,增加企業營運的效率與成果,進而對企業價值有所增益,卻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蔣明晃、劉鳳如在1999年所做的調查報告中指出ERP系統的 導入專案有極高的風險,而接受其調查的企業對導入ERP系統的滿意度偏 低因此,形成企業一方面希望積極導入ERP系統,另一方面又怕導入失敗 的低意願互相矛盾現象由於ERP系統的導入牽涉層面廣泛,耗時費資,若沒有事前完善的準 備,往往可能導致投入了大筆金錢、時間與人力,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除了企業本身做好事前的規劃,以及工作人員觀念上的教育與宣導外, 選擇配合度高、具備豐富經驗的軟體供應商以及諮詢顧問公司,更是一項重 要且必須的工作在導入的過程中,唯有企業、系統供應商、顧問公司三者 密切、合諧地配合,才能使企業成功的導入ERP系統,並且才能有效的運用, 達到企業資源整合運用的目的ERP系統的導入與建置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新的資訊科技運用,他的基 本規劃需求往往會牽動大幅度的企業流程變更,促使許多企業在導入之始: 即表示這是企業的流程再造工程。
例如:以製造業而言,最重要的製程管理 可能原本就有一些自動化的設備,一但若要和ERP做結合,對這些自動化設 備進行更替整合介面之連結等皆是隊員已習以為常的作業規範的重新檢 視與改變若將規劃範圍由新的資訊科技的引入擴及至企業整體流程再造, 則其變動將牽連及組織內各個層面,也是對企業內部的組織習慣領域的徹 底改變凡此種種皆不約而同地顯現出欲維持或提升核心能力與競爭力的 企業,期極需藉助如ERP系統之技術工具來建構企業核心資訊以管控各階 層及之工作流程在如此傳統與革新相互交戰的歷程裡頭,許多企業會期望 藉由導入ERP系統能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挑戰著企業的ERP系 統導入的專案計畫人員,應該如何做好ERP系統導入專案的規劃與管理, 才能順利的成功導入ERP系統大部分企業在導入ERP系統時,都會參考其他企業的導入做法以避免 失敗雖然作法雷同,但是有些企業費了很大力氣才成功,有些則不但投入 大筆金錢、時間與人力,結果還是失敗其中,絕大多數的企業在導入ERP 系統時,都會有冒極大的風險與資源限制專案不確定性因素等現象存在而 有些之所以成功也歇之所以失敗其差別在於專案的風險程度與資源限 制、專案不確定性等因素的控制與管理。
這些現象管理的好,成功的關鍵因 素自然增加否則,專案失敗的風險程度自然相對增高ERP的源起:ERP興起於1990年代他是由製造業使用的物料需求規劃系統(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早期MRP所涵蓋的功能,只能生產資訊的個別 資訊系統,時至今日以整合為相當完整的依各企業資訊系統,其功能已逐漸 擴大到企業各部門包括財務、銷售、人力資源等的資源規劃此外,加上內 外部網路的串連,可達到企業全面性資源的整體規劃ERP的定義:全球產業分析集團Gartner Group(2003)認為ERP為一整合性應用系統, 以平衡製造、配銷及財務等企業功能的運作在功能上ERP系統超過 MRP11因為它使用關籃式資料庫管理系統(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RDBMSs) 電腦扶助軟體開發工具(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 第四代語言(Fourth-Generation Language,4GL)-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等資訊技術美國資源管理協會(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A原稱為美國生產及存貨控制協會)在其2002年出版的 APICA辭典裡對ERP的解釋為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乃是一財務會計導向 (Accounting-Oriented)的資訊系統。
其主要功能為確認規劃企業用來滿足客 戶訂單所需的資源,包括採購、生產與配銷運籌作業所需之資源日本工業會ERP研究所(2000)對ERP的定義為,所謂ERP是一套整合 性的資訊系統,他活用了最新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從接 單到出貨的一連串供應鏈和支援活動,包括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及人力資源 管理在內的企業基礎業務的整合資訊系統Bingi et al.(l999)則認為ERP系統唯一整合企業內部所有經營活動並 涵蓋企業整體的資訊系統,藉由單一的資料庫應用系統及一致的介面,將使 企業的人力資源、會計、銷售、製造配送及供應鏈管理各功能緊密的結合Gould(1997)認為erp是一個規劃生產,而焦點放在[資源]上的軟體 它可以滿足顧客訂貨、完成購買並進行生產計劃的一個企業整體資訊系 統另外,它也可以提供整體企業所需的營運資料,並且不只限於提供至製 造業或國內營運所需的相關資料,還可以提供全球企業各地所需的資料Davenport(1998)認為ERP是一種用於企業資訊整合的科技,稱為企業 系統(Enterprise System)的架構,其核心為一中央資料庫,負責蒐集之稱公司 營運各系統所產生之資料;另一方面,並回饋各系統所需之資料。
它是一個 跨功能、部門及全世界地區的系統架構,利用網際網路加以連結,達到資料 分享及支援其應用模組使用,符合其策略、組織特性、企業文化,整合企業 全部商業流程活動,已達到最佳利益;故使用罩一資料庫將可使企業之資訊 流程充分的簡化綜合以上學者的定義可知,ERP與MRPI1的主要差異在於技術層面的 需求,ERP採用了使用者圖形介面、關聯式資料庫、物件導向技術、網路通 訊、電腦鮪助軟體開發工具、第四代語言、主從式的架構等資訊技術此外,它也可以應用在專案管理,內部功能的整合 品質管理、外部與 客戶及供應商的整合,並可視需要製作各式各樣的管理性或作業性報表同 時亦可促使作業流程最佳化另外,企業根據迅速所得的資訊,得以有效的 進行分析及做出適當的決策,並改善企業因應市場變動的能力ERP系統唯一具有使用容易正合性高彈性佳且騰有效配置等特性的企 業資源管理系統 第二章:企業的介紹 台塑企業於1954年創立台灣塑膠公司1957年由日產四噸的PVC粉 工廠開始生產,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小的PVC粉工廠但由於產量少, 成本偏高,台灣又缺乏下游加工客戶,產品堆積如山,嚴重滯銷,進退維 谷為了突破困境,經過再三思考,最後決定增加產量,以降低單位成本, 同時籌設加工廠消化PVC粉,再以加工品拓展外銷。
一舉將PVC粉 產量由每日4噸增加至40噸,並於1958年成立南亞公司從事PVC 管、膠皮、膠布等塑膠二次加工的生產,隨後為了消化南亞的二次加工品 又成立新東公司生產皮包、皮箱、鞋類、窗簾、雨衣、吹氣玩具等三次加 工產品在此種策略運用下,總算解開了 PVC粉滯銷的困境以後經由 逐漸擴充及結束新東廠,鼓勵員工出去創業發展的結果,不但締造了舉世 無匹的三次加工體系,更促成後來石化工業蓬勃發展的局面,對台灣經濟 的發展貢獻良多台塑企業不斷持續多角化經營在塑膠原料及加工奠定基礎之後,台塑企業持續不斷朝向多角化發 展,於1965年設立台化公司,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的枝梢材及小徑木作 為原料生產嫦縈棉、紗、布及成衣,正式跨入紡織業南亞公司繼之於1968 年設廠生產聚酯棉,台塑亦於同年設廠生產亞克力棉,台化又於1974年 設廠生產耐隆纖維及布為提高附加價值及提供下游客戶更完善的服務, 並設立規模龐大的染整廠,不但是台灣唯一能同時生產四種紡織用纖維且 提供染整加工的企業,也是世界最大的纖維生產廠商之一其後,鑑於台灣電子及資訊工業日益蓬勃發展,而主要的零組件卻仍多仰 賴進口供應,乃於1984年由南亞公司投資設廠生產印刷電路板及銅箔基 板。
選擇印刷電路板作為跨入電子工業的第一步,主要是因為台塑企業向 來一直都在石化塑膠及纖維紡織業中發展,對電子及資訊工業十分陌 生,而印刷電路板是所有電子及資訊工業的最基本零組件,產品生命週期 長,變化少,成功的關鍵在於品質、製程及成本的控制,這些正好都是台 塑企業的管理經驗中所見長之處,容易獲致成功而且透過印刷電路板的 營運活動,進而也可以讓我們充分瞭解及熟悉電子及資訊工業的運作,俾 作進一步發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已成功地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完整 的電子原材料上下游一貫生產作業,並進一步投資生產STN-LCD, DRAM及矽晶圓等最上游的關鍵性材料,對於台灣電子及資訊工業的自 給自足,有相當的貢獻1970年代,台塑企業鑑於台灣的上游石化基本原料長期供應不足,以致 必須仰賴進口,且往往被迫購買較貴之原料,損及對外競爭力因此台塑 企業為紆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之困境,乃於1973年開始,多次向政府提 岀興建輕油裂解廠的計畫,但是都遭到否決,直到1986年才終於獲得核 准,由台塑企業籌建台灣的第六座輕油裂解廠,也就是所謂的「六輕計 劃」並且在1992年,為了配合六輕計劃的運作,成立了台塑石化公司, 負責興建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共生廠等業務,目前各廠均已完工生 產,加上關係企業一系列石化相關工廠陸續完工量產,已逐步發揮六輕計 劃之垂直整合優勢,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之營運能力。
台塑企業經過五十餘年的努力發展,目前共計擁有台塑、南亞、台化、台 塑石化等百餘家關係企業,分別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 及印尼都設有工廠此外並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是台灣最大的民 營企業經營理念勤勞樸實 止於至尊 永續經營 奉獻社會以勤勞樸實態度,追求管理合理化在台塑企業的經營理念中,向來十分重視「勤勞樸實」的精神所謂勤勞, 在不同的時代,基於客觀環境條件的轉變,應該有不同的內涵處在現代 社會,所謂勤勞,其實質含意應該是兼指勤於運用腦力智慧的力量;所謂 樸實應該是簡樸的生活習性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對於企業的經營而 言,就是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追根究底的精神,透過不斷的檢討改 善,點點滴滴謀求管理合理化所以王永慶經常提醒台塑企業的各級幹部,強調管理合理化是永無止休的 追求過程永無休止的追求,達於至善之境地在台塑企業數十年的經營發展,以及在持久不休的管理合理化追求過程 中,我深刻感受到「止於至善」的重要性,即使是平時要設法妥善處置一 件事情,使有關的各方面都能感覺合理滿意,或者是訓練培養企業員工, 使之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