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孔树脂过柱.docx
10页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简单讲 ,就是将中药复方煎煮液通 过大孔树脂,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再经洗脱回收,除掉杂质的一种纯化精制方法其操作的基本 程序大多是:中药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上有效成分的树脂-洗脱-洗脱液-回收溶液- 药液-干燥-半成品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研发中的分离 和提取过程中 我们中药传统生产工艺中的提取和精制工艺非常落后,是制约中药产业化发展中的一大问题而 大孔树脂的应用中药制药工艺的一大改进但是大孔树脂在中药制剂工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如致孔剂和降解物的毒性 问题,对此问题国家药审中心审评一部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具体内容见附件尽管如此,因其独特的优点及工艺操作简便 ,不十分繁琐,难度不大,并且树脂可多次使用,也可再 生反复使用,成本不是很高,设备较简单,而且这种工艺可以节约大量的能耗、辅料、包装材料、 贮藏、运输等费用等特点可以肯定其以展前景是广阔的〖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新购树脂可能含有分散剂、致孔剂、惰性溶剂等化学残留,所以使用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预处理1 装柱前清洗吸附柱与管道,并排净设备内的水,以防有害物质对树脂的污染。
2 于吸附柱内加入相当装填树脂 0.5 倍的水,然后将新大孔树脂投入柱中,把过量的水从柱底放 出,并保持水面高于树脂层表面约 20 厘米,直到所有的树脂全部转移到柱中3 从树脂低部缓缓加水,逐渐增加水的流速使树脂床接近完全膨胀,保持这种反冲流速直到所有 气泡排尽,所有颗粒充分扩展,小颗粒树脂冲出4用2倍树脂床体积(2BV)的乙醇,以2BV/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并保持液面高度,浸泡过夜5用2.5-5BV乙醇,2BV/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洗至流出液加水不呈白色浑浊为至6 从柱中放出少量的乙醇,检查树脂是否洗净,否则继续用乙醇洗柱,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检查 方法:a. 水不溶性物质的检测 取乙醇洗脱液适量,与同体积的去离子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再在10°C 放置 30 分钟,溶液仍应澄清b. 不挥发物的检查 取乙醇洗脱液适量,在200-400nm范围内扫描紫外图谱,在250nm左右应 无明显紫外吸收7 用去离子水以 2BV/H 的流速通过树脂层,洗净乙醇8用2BV4%的HCL溶液,以5BV/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并浸泡3小时,而后用去离子水以同样 流速洗至水洗液呈中性(pH试纸检测pH=7)9用2.5BV 5%的NaOH溶液,以5BV/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并浸泡3小时,而后用去离子水以同 样流速洗至水洗液呈中性(pH试纸检测pH=7)。
10 树脂吸附达饱和的终点判定方法:药液以一定速度通过树脂柱,根据预算用量,在其附近,取过柱液约3ml,置10ml具塞试管中,密塞后猛力振摇观察泡沫持续时间,如泡沫持续时间 为 15 分钟以上,则为阳性,此时树脂达到饱和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 当树脂使用一定周期后,其吸附性能自然减低,,树脂受到污染也是如此,这时,树脂便需要再生 处理了,再生时应始终保持液面高于树脂层 20 厘米,变换一种再生物料后,须浸泡 2—4 小时 再淋洗一、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的应用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最早开始于七十年代末,到目前,在对中药有效成 分的分析以及中药制剂中的应用都取得了一些满意的结果,分别归纳如下:㈠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校刊》2000年 9月总第 3期 在对某些中药材或者中药复方制剂中的 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时,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的除去某些干扰成分,而取得较 好的效果据统计,用于皂甙测定的处理报道甚多,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供试品采用吸收光 度法的有:章观德测定三七及其制剂冠心宁中的总皂甙的含量;董林等测定三七蜂王浆中三 七皂甙的含量;江林等对三七全株不同生长部位、不同规格、不同产地的 22 个样品进行总 皂甙的含量测定;王乃利等测定了国内外七种人参根中及部分人参制剂中皂甙的含量〔;张 氏测定西洋参蜂王浆和人参蜂王浆等口服液中总皂甙的含量;有人报道了测定气血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益气活血冲剂等复方制品中人参皂甙的含量,也有吸附纯化后采用薄层扫描法 测定的,如:汤毅等测定西洋参口服液中人参皂甙的含量〕;魏氏测定补气升提片中主要成 分人参皂貳Re的含量;苏子仁等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知母皂貳的含量,除了皂貳以外,对 于其他成分的检测也相当成功,耿成国采用 D 型吸附树脂分离比色法测定了甜叶菊中甜叶 菊貳的含量;寿国香等采用大孔树脂GDX104预分离,结合TLC双波长扫描法测定了疏肝 止痛片和消炎灵胶囊中芍药甙的含量;崔淑莲等用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样品后,再用 HPLC 法测定祛瘀胶囊中橙皮甙的含量;朱宏红等将样品经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处理,再在聚酰胺薄 膜上展开,定性检测了痔康片中有效成分绿原酸,也有人采用树脂分离一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测定了芪颐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以上实验表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某些样品在适当的 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再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不仅结果准确、可靠,而 且对控制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值得借鉴推广。
㈡ 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同传统的水醇法工艺一样,大孔吸附树脂法在中药制剂中也已被用来进行单味中药的提取、 分离或者复方制剂的纯化、制备,在单味中药方面,从 1979年至现在,文献报道主要集中 在甙、皂甙、生物碱、黄酮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如天麻中天麻甙的分离;薄盖灵 芝中尿嘧啶和嘧啶核甙的分离;赤勺中赤勺甙和糖的分离;甜叶菊中甜菊甙的提取;从化橘 红及其幼果中分离柚甙;从白芍中分离白芍总甙,将西洋参茎叶的粗制品经过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富集后可制得含量达 90%的精制皂甙;在提取绞股蓝皂甙时发现在碱性溶液中其可较 好的吸附;而提取刺玫果中的皂甙更好的方法是用水洗脱大孔树脂;提取人参总皂甙时,在 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可显著增加树脂对皂甙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提取率可从未 加盐的 70%增至90%以上;金京玲等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得的蒺藜总皂甙其得量明显高 于传统方法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生物碱,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人报道了用于三颗针中生物 碱的提取,提取率可达 97%;另有人从树脂的筛选,到吸附和解吸条件的确定,较全面研 究了用树脂法提取喜树碱;近来,邓少伟等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得了含川芎嗪和阿魏酸达 25~29%以上的川芎提取物,对于黄酮类的提取,曾有人介绍用DA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四 季青总黄酮的提取实验;报道最多的是银杏叶提取物(GBE)的制备,应用D101吸附树脂 精制制得含黄酮约 38%的 GBE 产品;也有用 ZTC 澄清剂沉降,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制得 GBE成品的黄酮含量稳定在26%以上,内酯稳定在6%以上;并有比较研究表明AB—8树 脂对银杏叶黄酮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国内首次报道了 D101 和聚酰胺树脂(1:1)混合使 用纯化银杏叶黄酮醇甙,制得黄酮醇甙纯度大于 24%的银杏叶提取物,应用大孔吸附树脂 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报道,如王其灏等用大孔树脂法从甘草或甘草浸膏中制取甘草酸或甘 草酸铵,所得产品比晶种法色泽浅,产物含量却更高;梁贵键等选用 DA—201 树脂从甘草 浸膏中制备甘草酸,二次过柱洗脱物甘草酸含量达75%左右,回收率在60%以上,以上说 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仅产品纯度高、质量稳定,而且同传统方法相 比,更易操作、节省溶剂,另有人通过实验发现,除无机矿物质外,其他中药有效部位(生 物碱、黄酮、水溶性酚性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被树脂吸附纯化,因此认为用树脂纯化中 药复方的设想基本可行,但相对单味中药的提取而言,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 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廖工铁等用 LD601 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人参提取液,制得药理作用 明显,各项指标符合注射剂要求的参附注射液;将龟鹿补肾液的生产工艺由原来的醇沉法改 为树脂法,制得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前者的口服液;饶品昌等研究了用大孔树脂 D1500 精制 右归煎液的工艺,考察了影响精制的主要因素;郭立玮等考察大孔吸附树脂与超滤技术联用 精制六味地黄丸,认为该联用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服用量;保留小分子有效成分,四川泰华制 药厂采用WLD型树脂吸附为主,配合其他的提取工艺,制得精制型六味地黄胶囊和藿香正 气胶囊,通过临床观察,疗效可靠,而服用量小,携带方便,现在,两产品已在香港、新加 坡注册,并由四川医保公司出口到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
二、展望及问题综上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方面已日益显示其独特的效果,它有着广 阔的应用前途,不仅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有效、可靠的纯化手段, 更重要的是能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外观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对中药制剂的革 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时间不长,用来 制备中药复方制剂则还刚刚起步,目前对于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它的应用还有一个 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探讨和解决㈠ 树脂的生产和型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的树脂有D101型、DA201型、D—型、SIP 系列、X—5 型、AB—8 型、GDX104 型、LD605 型、LD601 型、CAD—40 型、 DM—130型、R—A型、CHA—111型、WLD型(混合型)、H107型、NKA—9型等,这些 树脂同国外产的树脂(美国罗姆一哈斯公司的XAD系列、日本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HP 系列等)相比,生产厂家和树脂型号显得比较混乱,就以目前最常用的D101型树脂来说, 供应厂家就有天津树脂厂、天津骨胶厂、天津农药厂( 1989 年兼并天津制胶厂,先转制为 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试剂厂、天津市试剂厂,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等,但缺乏统 一的标准,厂家提供给用户的有关树脂性能(极性、比表面积、孔径、孔度等)的参数参差 不齐,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树脂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使用者更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一定的 盲目性,而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树脂的孔径、孔度、表 面积及极性等不同,性质亦异,使用时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因此亟等各方共同努力规范 树脂的生产供应市场,以统一树脂的质量。
㈡ 安全性的考察:市售的大孔吸附树脂一般含未聚合的单体、致孔剂(多为长碳链的脂肪醇类)、引发剂、分 散剂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混入制剂中对人体大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使用前必须经过 处理交其除去树脂的预处理一般需经三个过程;用水除去水溶性杂质,用有机溶剂除去脂 溶性杂质,再用吸附介质除去残留的其他溶剂,以免影响树脂的吸附量目前,文献报道的 处理方法对处理的时间和处理程度的判断含糊不一,对预处理结果缺乏充分可信的考察指 标,尤其是安全性指标,有人参照《日本药典》第十版对输液用塑料容器的质控指标检查预 处理程度;以水处理液的电导率、易氧化物, 95%的乙醇处理液的水稀释、易氧化物、荧光 和紫外吸收等作为控制指标进行检测,认为经处理后的主要指标可达到《日本药典》的有关 规定;并将处理后的树脂用 95%乙醇浸泡一定时间,将浸泡液按欲生产制剂的制备工艺处 理制得空白制品,测定其 LD50 的大小〔48〕考虑到临床用药对制剂质量的严格要求,建 议树脂生产厂在允许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生产树脂所用的各种试剂的理化参数及其相关的 检测手段同时希望药品监督职能部门召集有关单位加快制定树脂处理的规范操作、质控指 标和安全性检查的方法。
以便为树脂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大力推广和使用提供安全上的保障, 加快中药制剂工艺的革新步伐㈢ 树脂的适用性问题:应用大孔吸附树脂除去水溶性杂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实际上,不同类型树脂对同一成 分有不同程度的吸附,同一型号树脂对多种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