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最新.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430810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的涵义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人们总是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秩序即社会公德伦理学界关于公德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广义,即公德就是利国利民、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群体的生存发展如我国有人把“五爱”作为社会公德或国民公德另一种是狭义上的理解,即把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称为社会公德,我们讲的是狭义的社会公德例如公共场所的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等 社会公德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最一般的关系,而不是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个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所有阶级公认的必须共同遵守的 社会公德的特点: (1)社会公德的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如电影院中的禁止吃带皮的瓜果,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在地上吐痰,扔纸屑等 (2)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它要求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做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是要通过教育,使这些规范逐渐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体自觉、自动、自主的选择。

      (3)规范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方面的共识,因而相对成熟,经得起时间得考验,能保持长期相对不变 (4)社会公德规范具有普遍适应性社会公德的规范绝不是只能在某一地方,某一社会群体中实行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而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超越地理界限,而且超越民族甚至国家的界限,成为国际的人类共同的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如国际环境日,国际戒烟日等 社会公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人与人之间;二是人与社会之间;三是人与自然之间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要做到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首先是举止文明,接人待物要礼貌大方、和气、亲切、热情,但要适中,要懂规矩其次,要平等地对待交往中的人,尊重他人的尊严、个性不论自己地位高低,要注意平等待人第三,在社会交往中要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 (2)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做到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没有秩序,社会就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生活遵守公共秩序意味着个体对纪律、规章、法律、法规等社会公约的遵守和敬畏,意味着个体对自己的严格的自我约束和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合作态度,其标准是不妨碍社会大众的权益与利益。

      遵守公共秩序,一种是有文明规定的,如交通规则,图书馆阅览室不许大声喧哗,这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另一种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经验和行为习惯,如购物时排队,按秩序上车等 (3)人与自然层面上要保护环境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保护自然环境,包括人化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没有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对自然处于野蛮索取的状态,如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烧一山,种一坡,收一箩,煮一锅”,导致了水土流失,近年来该地区水患频繁和此有着重要联系又如人对自然的开发,导致动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以至于动物种群的灭绝等 公民与公民道德 1公民与公民责任 何谓“公民”?广义上讲,所有国民自出生开始即是公民,享有基本人权狭义上理解,则是达到法定年龄能行使投票权等政治权利者,为法律上所说的公民,即为“有法定权利”的公民按照《辞海》的解释,“公民”乃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在内”根据这一定义,“公民”的概念相当于“国民”,系指一国之民全体而言当我们说“国民”时,意味着出生、成长并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National people);而当我们说“公民”时,是在法权意义上讲的,具有这个国籍的人就称为这个国家的公民(Citizen)。

      比如,《辞海》特别提到了我国《宪法》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个规定进一步说明,“公民”不仅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且还是宪法所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公民”这个概念表示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以及自己意识到相对于社会或国家的责任及义务公民的基本责任或义务,原则上应当是由宪法和相关法律界定的权利同时意味着责任,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权利就是保障自己的权利因此个人的自由平等不但是每个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更是公民为了自身安全和社会进步而必须实践的义务联系到我国大陆公民在非典时期所暴露出来的,公民意识欠缺而公民却不自知的情形,着实令人担忧公民意识欠缺导致公民责任淡漠:在日常生活中,公民的行为显现出随意性,如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等;在非常时期则显出扭曲性,要么惊惶失措,要么躁狂一通很多人不能认识到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是统一的因此,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责任感,我们任重道远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22年3月,当非典在香港大规模爆发时,我们从电视、报纸上看到走在大街上的几乎所有的香港人都戴着大口罩。

      当时周围很多人因此认为香港人是紧张过度,但香港人说,第一,我戴不戴口罩,并没妨碍到任何人第二,我戴上口罩,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香港同胞长期自觉形成的公民意识在这时得到了体现 2公民道德的时代内涵 有人认为,在传统时期,威权者是社会统治者,大众是统治者的奴隶和臣民自由、平等只不过是大众向往而非社会的现实因此传统时期即为臣民时代现代时期所有的人拥有普遍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共同体一位普通的公民因此现代就是公民时代我们现在所要实现的现代化从一种视觉看,就是要实现公民社会、公民国家与此同时,我们的现代化自身又包含着全球化的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环境保护、物种延续、人权种族,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等都已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公民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世界的意义 在现时代,公民的利益和幸福有赖于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有赖于公民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来推动,这种双赢的规则往往以良性互动来表现这种良性互动是一种遵守程序、遵守规则的行为,因此有序推进、积极参与成为公民谋求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条件下,谋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式就是支持和引导公民提高素质,尤其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则是我国谋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

      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是顺应我国发展的明智之举 公民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公民道德不同于一般道德形态的特质所在公民道德应该围绕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公民道德是指反映并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是对社会成员价值主体的精神反映和社会意识及行为规范,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精神标志在现代公民应有的素养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就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3.公民道德现状评析 (1)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公民的整体文明水平、道德水平大为提高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 事实上,有人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深层的道德进步因素,并把它们概括为:“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正在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懒’向‘勤’,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争取型’,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变化等”。

      表现为:第一,在功利观上,主张“义利兼顾、义利并重”取代“重义轻利”社会主义利益观认为,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追求经济效益又讲究社会效益,反对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以及各种形式的不道德和非法的谋利行为第二,在贫富观上,主张“勤劳致富”、“勤劳先富”取代“安贫乐道”、“甘守清贫”第三,在交往、交换观上,主张“民主”、“平等”、“公正意识”取代“专制”、“等级”、“特权”观念第四,在竞争观上,主张“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取代“因循守旧”、“与世无争”第五,在人生价值观上,主张“尊重个性”、“崇尚自主”取代片面的“依附意识”第六,在消费观上,主张“适度消费”、“求知求美”取代“禁欲主义”第七,在亲情观上,“经济原则”冲淡了旧的人伦观念…… 但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比如,在市场经济中,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现象严重(如偷税漏税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伦理道德沉沦(如贪污腐化、吃喝嫖赌等);一些人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甚至损害他人和国家、集体利益,搞不正当竞争(如假冒伪劣产品、商品与广告中的伪科学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被曲解,斤斤计较,按酬付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等等,使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如指路要价等)。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重视人的智力、文化、身体等方面素质的提高,重视人的外在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忽视了去影响人的内心世界,忽视了人的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 (2)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紧迫性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公民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持的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民素质就是综合国力的根本要素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在于公民素质已经日益成为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公民道德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享有的同时对相应的公民义务的尽责以及人们在此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它本质上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社会转轨变型期,思想观念的转换、新旧体制的交替、利益格局的重组导致了道德观念的多样化、社会意识和道德冲突的激烈化,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恶化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强化道德的批判功能,刹住社会上的歪风邪气。

      然而仅仅局限于此又是远远不够的,公民道德要重在建设,大力发挥道德的教育、矫正、重塑功能,不失时机地抓紧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弘扬和推广普及工作,尽快克服社会大转折时期某些领域道德薄弱、道德失范甚至道德败坏的状况,防止人们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特殊的时期陷入误区、失去方向,引导人们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消极不良甚至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风气的侵蚀和毒害一个社会财富要增加,要使得有一个好的效率,就需要有道德的限制和支撑,每个人都要讲道德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如何,影响自身形象,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实,较高的道德水准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态、优化包括投资环境在内的人文生态因此,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20多年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缺德失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