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10篇.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00687154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10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1 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这一节目,这使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 在2023年,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真正意义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课,而时隔8年,今日和曾经的技术有很大不同而且这次摄像头的数量为和质量都变好了,这也给航天员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她还会手中拿一个摄相机,这可不比在陆地上拿着轻松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在空间站中,正方体六面播种、根和芽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根发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种植面向光生长因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而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下,它的根会四处生长,并且根也会有弯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长 第二个问题,从茶壶中向杯子中倒水,水会怎样的?答案是,水在茶壶中且倒不出来在微重环境下,水会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个问题,在空间站内,金鱼能在敞口鱼缸水中游动吗?不能,因为水和鱼分被分离开,并且水会在短时间内游一段时间,一会之后它们就会分开。

      航天员在舱外机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钢球,一手拿羽毛,双手用同样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预定距离为两米,谁先抵达?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达 之后,了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间之后,又参观了一些航天员的“太空家园”使我了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设备 我还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了一个水膜,并在水膜中加入水后,将一个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变大了,就像绽开了一样在水膜中继续注水后,水膜会变成一个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像将颜料注入到水球当中,之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后水球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水球看起来更漂亮 这次实验之后,我从这次天空授课中学到了许多,我十分喜欢这次的天空授课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

      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3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4 朱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天宫课堂的视频,使我对奥妙无穷的宇宙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一开始,我们的授课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先带我们简单领略了航天员们的工作环境及休息环境,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有趣的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的用法,然后介绍了太空中时无法和地面上一样行走和转身的,原因在于太空中处于“失重”环境,所以宇航员们只可在舱内飘来飘去,借助舱壁舱底的把手进行活动向我们展现了太空中水的奇妙现象,最后讲述了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事情:航天员们一天可看到十六次日出,因为空间站每天绕地球十六次,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啊!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中的水了 亚平老师先利用一个塑料圆环在水袋中浸满水,形成水膜我顺着水膜向后看,啊!后面的物品全部倒立了!亚平老师接着解释,在太空中水几乎没有浮力,水的张力就使水膜形成类似凸透镜的形状,王老师的助手叶老师将水膜中的气泡吸去后,王老师又将水袋里的水注入在水膜中,使水膜不断变圆,形成水球,接着叶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小气泡,使我们看到物体有一正一反两个陈像,神奇极了,叶老师将气泡吸去后,亚平老师将一颗泡糖片放入水球中,一串串淘气的小气泡出现在水球中,他们像珊瑚礁一样,一簇簇拥在一起,神秘极了!通过这次亚平老师的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奥秘无穷,还有很多我所不知道的知识。

      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东方国家,我为它而自豪 亚平老师在讲课时说:“我们是新时代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你们将是新时代的接班人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带着王亚平老师的鼓舞,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努力奋斗!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5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3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

      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6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7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

      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