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13页生物学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探讨生培育方案 (专业代码:0710)一、培育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育生物学科的高级特地人才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酷爱祖国,崇尚科学,诚恳守信,团结协作;能够驾驭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剧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虚心、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驾驭坚实广博的生物学基础学问,熟识本学科国内外的探讨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化地驾驭生物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特地学问及试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实力;并在科学或特地技能上获得创建性的成果驾驭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沟通的实力,初步驾驭其次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养二、二级学科及探讨方向1. 植物学1)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为材料,通过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造,创制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2)植物发育的信号转导 主要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探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3)植物激素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探讨植物激素和四周环境如逆境,养分缺陷和干旱等信号互作的分子机理2. 动物学1)动物遗传学主要探讨动物染色体结构及其演化;动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动物分子系统学及分子进化等。
2)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主要探讨动物蛋白质、抗菌肽和酶的纯化、性质、功能、基因克隆、体内表达及调控和重组表达等3. 微生物学1)微生物生理生化 本探讨方向从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微生物酶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探讨,重点探讨微生物对纤维素、木素等生物质的降解酶及其生物质的降解机理2)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本探讨方向主要开展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环境爱护、环境治理及清洁生产的微生物技术探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3)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本探讨方向探讨与工农业、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重要的微生物基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进行微生物酶的分子改造和代谢途径的改造,进行微生物品种、菌株的改良,构建转基因微生物4)微生物资源与生态本探讨方向的主要探讨内容为以典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环保微生物和工业特殊用途微生物为材料的基础及应用探讨,包括微生物的资源调查,农业、海洋和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其极端酶的探讨、微生物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机理探讨、以及生态环境中大量不行培育微生物的前期探讨等5)应用微生物学与发酵技术本探讨方向主要探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发酵与应用,特殊是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农药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发酵生产将是本探讨方向的重点。
4. 遗传学1)分子遗传学小麦体细胞杂种的遗传及表观遗传能源植物细胞壁合成代谢重要相关基因 2)微生物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1)干细胞生物学小鼠及人胚胎干细胞的探讨;利用基因打靶(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探讨基因的功能及制作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干细胞治疗2)发育分子生物学利用小鼠、斑马鱼和文昌鱼等模式动物,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发育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探讨胚胎发育中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器官/系统形成等的机制及其分子网络调控3)发育免疫学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及癌变;免疫相关基因组学与免疫生物信息学4)分子神经生物学听觉是动物体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而听力受损或听力障碍是影响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方向主要探讨在听觉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分子水平对听觉传导的机制进行深化探讨6. 细胞生物学1)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进行小麦、玉米、甜菜、牧草等重要农作物和经济植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转化,小麦体细胞杂交育种及其机理探讨,玉米、甜菜等植物的细胞工程育种探讨2)植物功能基因组进行小麦、玉米品质、养分、耐逆和抗病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探讨。
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本探讨方向主要以拟南芥、玉米、菜豆等为试验材料,致力于发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参与逆境胁迫响应的关键功能基因,阐明这些功能基因的分子机理,拓展和深化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转导机制4)肿廇细胞生物学本方向将以中国人高发肿瘤为探讨对象,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生物学技术,探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理;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机制;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等5)细胞分化与转分化本方向主要探讨:1、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与转分化的分子机制探讨;2、细胞自噬、老化及凋亡的分子机制探讨;3、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理探讨6)动物细胞信号转导和凋亡TLR在介导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体内和体外beta-arrestins 介导的信号传导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体内和体外TLR和beta-arrestin 之间的相互调控机理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本方向主要探讨真核生物功能基因重点是生物免疫、生长发育等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机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及基因工程药物2)酶与蛋白质生物化学本探讨方向探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的酶、蛋白质/肽、多糖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纯化、结构与功能。
3)糖生物化学本探讨方向探讨多糖、糖的缀合物、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糖的转化与利用等8.海洋生物学1)海洋微生物学本探讨方向主要开展海洋微生物的分别培育技术及系统分类学、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与海洋微生物生态学探讨,开展海洋特殊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探讨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本探讨方向主要探讨海洋动物、藻类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基因筛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别与效果评价,发掘具有药用潜力或生态效应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展海洋生物资源转化的生物技术探讨3)海藻与浮游生物学本探讨方向主要开展海洋藻类与海洋原生生物的分别培育技术及系统分类学探讨,以及海藻与浮游生物的应用探讨4)海洋动物学本探讨方向主要开展鱼、虾、贝、鲍、参等海洋经济动物的繁育与养殖生物学以及免疫生物学探讨,海洋哺乳动物演化、行为及生殖生物学探讨5)爱护生物学本探讨方向主要开展海洋动物多样性及海洋动物资源的爱护与开发利用、濒危海洋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爱护等探讨9.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三、 学制全日制普通博士探讨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培育方案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学位课程一般在其次学期完成,后2-4年主要从事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探讨及写作和答辩工作。
四、培育方式1.依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探讨生,按二级学科开设博士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2.本学科激励探讨生的“三种经验”,即海外学习经验、其次校内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在海外学习经验、其次校内经验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育3. 指导老师或指导小组应依据培育方案的要求,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探讨生制定个人培育支配个人培育支配应在博士探讨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五、 应修总学分数与课程设置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总学分不少于14分其中必修学分12分,选修学分2分学位专业课包含课外专业文献阅读由学校组织的探讨生在其次校内经验和海外经验中取得的学分,与培育支配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或相像的,可采纳课程置换方式,经导师同意并报探讨生院培育办公室认定后可以作为必修课成果,取得相应学分;培育支配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博士探讨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详细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程与必修环节, 12学分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位公共课,计2学分(2)专业外语,学位公共课,计2学分(3)模拟项目申请 1 学分(4)专业必修课 2学分(各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一门)(5)前沿讲座 5学分。
详细要求如下)对前沿讲座的要求:前沿讲座实行学术讲座、沟通和探讨会等形式,包括探讨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与闻名学者的学术报告等要求探讨生本人在读期间应就自己的探讨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做专题综述性学术报告或探讨报告,主讲报告不少于5次,其中至少2次为双语(或英语)讲座;探讨生本人在读期间参与听取前沿讲座至少15次以上要求探讨生每学期平均至少阅读5篇专业学术论文(英文)在完成上述对学术讲座的要求后,探讨生应提交主讲学术报告与阅读的学术文献清单和由主持讲座的老师签字的听取的学术报告清单考核时指导老师或导师组据此评定成果,并写出评语考核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果通过以上者记5学分模拟项目申请的考核模拟课题申请的考核可在其次学期进行要求博士探讨生依据各类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支配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技支配等)申请指南,并结合自己的探讨方向与探讨内容(或自己感爱好的内容),选择其中之一类科技支配严格依据申请书撰写要求撰写并提交完整的项目申请书考核时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项目模拟答辩,并据此评定成果,并写出评语考核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果通过以上者记1学分。
2.选修课程(1)专业选修课2学分(各探讨方向设专业选修课至少一门)(2)非专业选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计2学分其次外国语,计2学分博士探讨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其次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其次外国语必修英语3.补修课程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探讨生,应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1-2门,所修课程成果计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六、中期考核与资格考试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含学科综合考试)制度博士生入学一年后,结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支配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实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等中期考核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5位专家(至少含2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考核委员会组织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其攻读博士学位,按《山东高校探讨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七、科学探讨与学位论文博士探讨生用于科学探讨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探讨生培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记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需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处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勇于探究新领域和未知领域,应对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或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 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探讨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在第一学年内写出开题报告,就选题的目的、意义、探讨内容、预期目标、探讨方法、技术路途和课题条件进行论证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中期筛选中公开进行,且要求探讨生提交30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综述在经过指导小组的审查认可后,在博士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支配,开展论文工作 3.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应在导师和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在不少于两年的时间内由探讨生本人独立完成要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进展状况,刚好调整探讨方法和内容,以达到相应学位论文的要求 4.论文预答辩 博士探讨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应向导师、指导小组报告学位论文完成状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看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5.论文的质量与水平 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或特地技术上应具有先进性、创建性,获得创新性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对自己在科学探讨中的探讨结果进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