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doc
22页第一章 绪论一、 概念: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开展规律和预防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二、 开展状况:(一) 战国至唐代:萌芽时期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二) 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3、 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首次主灵活运用经方4、 宋代郭壅"伤寒补亡论"首创"新感〞温病之说"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5、 金代河间--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能炽热而化立新法: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方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6、 元代王安道在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三) 明清时期:形成阶段7、明末吴有性著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8、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9、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10、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展了系统论述11、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12、王孟英著"温热经纬"(四) 近现代:开展提高阶段章末总结:简答1、温病四大家及代表著作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论";王孟英"温热经纬"2、吴又可对温病学的奉献有哪些?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疠气〞治病学说;在流行特点方面,提出了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提出了感邪途径是口鼻而入;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疏利透达之法3、完素对温病学的奉献?创新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立新法,立新方:创制了双解之剂,如双解散等;补充了燥气的病因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4、叶天士对温病学的奉献?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开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㾦论述题1、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主要著作与主要学术奉献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开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㾦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吴鞠通——"温病条辨",系统的论述了四时温病,倡导三焦辨证,明确提出了三焦用药规律,使温病学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辩证施治体系。
王孟英——"温热经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证治做了全面的整理,提出"暑多夹湿〞的观点,对暑邪和暑病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提出治疗热病必养阴总 论第二章 温病概念 温病: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温邪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三、病程开展具有阶段性: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卫-气-营-血-恢复期;上焦-中焦-下焦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温热类1、起病急,病势猛,传变快,变化多〔急猛快多〕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3、易化燥伤阴4、易闭窍动风动血湿热类1、起病缓,传变慢,变化少,病程长〔缓慢少长〕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不显,湿象偏重3、易困遏阳气,阻滞气机4、湿从热化:同温热类;湿从寒化:湿盛阳微第二节 温病的围和分类一、温病的围: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属温病二、温病的命名1、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如春温,冬温2、以时令主气为依据:如风温,暑温、湿温3、发病与时令相结合:秋燥4、以临床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三、温病的分类1、根据症证性质分类: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2、湿热类温病: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疫、霍乱2、根据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新感温病:感而即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相一致的温病。
伏邪温病:感而不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不一致的温病四、温病与伤寒 温病附属于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并列关系五、温病与温疫1、温疫:传染性强,流行性大的温病温疫附属于温病六、温病与温毒 温毒:①病名概念,即感受温热毒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的一类温病②病因概念,即温热毒邪章末总结:名词解释1、温毒:一指病名,即因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二指病因,即温病中的某些致病因素,即温热毒邪2、温疫:指温热性质的疫病,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3、伏邪温病: 又称伏气温病,是指感而即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相一致的温病4、新感温病: 是指感而不发,过季而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不一致的温病简答1、温热类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起病较急,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发热为主,热象偏重;易化燥伤津;易陷生变〔扰神、动风、动血〕2、举例说明温病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温病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病症性质分类,分为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二是以发病初起特点的证候类型分类〔以感邪之后是否立即发病〕,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类。
3、湿热类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起病较缓,传遍较慢,变化较少,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湿邪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热郁蒸,引起的各种见证,如身热不扬,脘痞,呕恶,便溏,苔腻等;发热为主证,热象不显〔身热不扬〕;后期,湿从热化,同温热类,湿从寒化,湿盛阳微4、什么是温病?有哪些特点?温病是外感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其特点有: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程的开展具有阶段性;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传遍快;发热为主证,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易陷生变〕5、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的关系?温病属于广义伤寒,有又与狭义伤寒并属于外感热病;温疫属于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温毒隶属于温病的围,是温病中具有肿毒或发斑表现的一类特殊病种6、举例说明温病的命名方法有哪几种?〔至少三种〕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命名,如春温、冬温;以时令主气为依据命名,如风温、暑温、湿温;以发病季节联合时令主气为依据命名,如秋燥;以发病特点为依据命名,如伏暑;以病候特点为依据命名,如大头瘟,烂喉痧第三章 温病病因与发病温病的病因指引起温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温邪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一、共性特点:1、从外感受2、性质属热3、易伤津耗气4、致病迅速5、病位有别6、与季节地域有关二、温邪〔一〕风热病邪1、多先犯肺卫2、易伤肺胃阴液3、易逆传陷〔闭窍〕〔二〕暑热病邪1、首犯阳明〔首犯阳明-暑温,直入心包-暑厥,直入肝经-暑风,也可入肺-暑療〕2、易耗气伤津3、易闭窍动风动血4、易兼湿挟寒〔三〕湿热病邪1、易犯中焦脾胃2、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3、缓慢少长〔四〕燥热病邪1、病位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枯燥3、易从火化〔五〕温热病邪1、初起即见里热证2、易闭窍动风动血3、易伤阴液,后期尤致肝肾阴伤〔六〕温毒病邪1、蕴结壅滞2、攻窜流走〔七〕疠气疠气亦称戾气,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致病因素。
1、其性暴戾,致病力强2、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极易蔓延流行3、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4、病情严重,病势凶险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一、发病因素1、人体正气2、自然因素3、社会因素〔决定因素:人的正气强弱和邪正力量比照〕二、感邪途径1、邪从皮毛而入2、邪从口鼻而入三、发病类型1、新感温病:风温、秋燥、冬温2、伏邪温病:春温、伏暑章末总结:简答1、温病的病因是什么?具体有哪几种?温病的病因是"温邪〞,主要有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气2、暑热病邪侵犯的部位?治病特点是什么?暑热病邪的侵犯部位:多直入阳明气分;易直入心包;直入肝经;直入肺络治病特点:起病急骤,传变最速,病情较重;伤人急速,径犯阳明;暑性酷烈,耗气伤津;易犯心包,闭窍动风;易夹湿兼寒3、何谓燥热病邪、侵犯部位及治病特点?燥热病邪即既具有枯燥之性又具有温热之性的一种外感病邪侵犯部位主要为肺,治病特点有二,一病位以肺为主,二易致津液枯燥4、湿热病邪侵犯部位及治病特点?湿热病邪侵犯部位主要为中焦脾胃, 治病特点有起病较缓,传遍较慢,变化较少,病程较长;易犯中焦脾胃;易困阻清阳,闭郁气机5、风热病邪侵犯部位及治病特点?部位:肺卫;治病特点:首犯肺卫;易耗伤肺胃阴津;变化迅速,逆传陷。
6、可导致阴精耗伤的病邪有: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7、易致闭窍动风动血的病邪: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一、卫分证1、概念: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个证候类型2、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口微渴3、病机:温邪袭表,卫阳被郁4、治那么:汗之二、气分证1、概念:病邪入里,影响人体气的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2、辨证要点:温热类:身热,口渴,苔黄燥湿热类:身热,腕痞,苔腻3、病机:气分热盛,损伤津液;气分湿热,阻滞气机4、热型: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寒热往来4、治那么:清气三、营分证1、概念: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个证候类型2、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疹点隐隐,舌质红绛3、病机:热扰营阴,扰神窜络4、治那么:透热转气四、血分证1、概念:热邪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个证候2、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密布及出血,舌质深绛3、病机:耗血动血,热瘀阻4、治那么:凉血散血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上焦证一、热陷心包证1、辨证要点: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2、病机:邪陷心包,机窍闭阻二、湿蒙心包证1、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2、病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中焦证下焦证一、肾精耗损证1、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枯槁而痿,脉虚2、病机:热邪久羁,耗损肾阴二、虚风动证1、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瘲,舌干绛而痿,脉虚2、病机:肾精亏损,水不涵木章末总结:简答1、湿蒙心包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间有谵语,舌苔腻,脉濡滑数等。
病机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2、热入心包证和血分证的神志改变各是什么?热入心包证的神志表现为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血分证的神志表现为神昏谵狂3、血分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身热夜甚,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病机为:热甚迫血,热瘀交结〔动血耗血〕4、气分证的发热类型临床可见于哪几种?寒热往来,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5、温病血分证的辨证要点及病机?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病机为热甚迫血,热瘀交结〔动血耗血〕6、温病营分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其临床表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病机为:热灼营阴,扰神窜络7、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及病机?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口微渴病机:温邪袭表,卫阳被郁8、热闭湿蒙心包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临床表现: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肢厥,舌謇,舌绛等病机:邪热陷,闭阻心包9、湿蒙心包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