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情绪启动下的认知操作研究综述.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8680916
  • 上传时间:2021-1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情绪启动下的认知操作研究综述 论文导读:80年代,情绪心理学家将认知心理学中经典的启动研究范式引入到对情绪的研究中,即为情绪启动研究启动范式被引入到情绪心理学中后,心理学家利用这一范式对情绪与记忆、判断偏好、注意等认知操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研究也不少关键词:情绪启动,认知操作,情绪一致性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情绪心理学家注意到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以来,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情绪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从而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对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情绪心理学家将认知心理学中经典的启动研究范式引入到对情绪的研究中,即为情绪启动研究一 情绪启动效应研究的兴起及其含义1980年,Zajonc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情感和思维的文章,提出了情感优先性假说,从而引发了现代关于认知和情绪的争论为了证明情感优先性假设,研究者们将经典的启动范式用于情感研究,即运用包含情感内容的面孔作为启动刺激,在呈现时间极为短暂的情况下,观察启动刺激对个体评价目标刺激的偏好程度这些研究结果都发现,在几毫秒内呈现的情绪面孔对目标刺激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

      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情感优先性假设,逐渐成为研究情绪与认知关系的一种常用的实验范式启动最初出现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一种研究测验情境对测验成绩影响的技术,也就是说测量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操作任务影响程度的技术,而启动效应则是指经验对当前任务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样一种实验范式被运用到对情绪的研究中,逐渐发展成了情绪启动研究范式情绪启动效应也就是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效价时,启动刺激的呈现将加速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反之,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相反时,启动刺激的呈现会阻碍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启动范式被引入到情绪心理学中后,心理学家利用这一范式对情绪与记忆、判断偏好、注意等认知操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二情绪启动下的认知操作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Nancy Rader等[1]对6-7岁的儿童进行了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处于积极情绪下的个体,比处于中性或消极情绪下的个体,所得分数要高但也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不同的认知任务类型的影响是不同的一)情绪启动下的记忆研究1 情绪的一致性记忆研究人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得信息,再在记忆中储存下来。

      在研究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中,关于情绪对个体记忆的影响的研究很多其中,关于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研究也不少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是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当前情绪状态相一致的信息郑希付(2005)对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焦虑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有显著负相关,焦虑水平越高的被试对积极词语的记忆效果越差不同焦虑状态下,被试对积极词语、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消极词语在暂时的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显著大于消极词语这说明,出现了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朱诗敏(2004)通过短影片启动被试的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也出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还表现在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中Bower[2]通过催眠诱发被试产生愉快或伤心情绪之后,要求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结果回忆内容与情绪状态高度一致:愉快的被试回忆了更多令人愉快的内容,伤心的被试记起了更多令人伤感的故事在另一个实验中,Snyder和White(1982)诱导大学生产生愉快或悲伤的情绪之后,要求他们回忆在过去两周内发生的事情,结果,愉快被试回忆出的积极内容是消极内容的4倍之多,悲伤被试回忆出的消极内容是积极内容的2倍。

      2 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根据提取阶段的意识性,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有些研究认为情绪对外显记忆有影响,但对内隐记忆无影响LAURIE T.BUTLER等[3]研究了情绪状态对个体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一系列描述被试不熟悉的商品品牌的一些句子为刺激材料,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判断偏好评定没有影响,却影响了被试的再认成绩换句话说,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外显记忆产生了影响,但对个体的内隐记忆则没有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启动的情绪对个体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会产生影响免费论文齐平、梁承谋(2003)也研究了诱发的正负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印有“难”字的卡片(分别代表所要进行的任务的难度)来启动被试的正性、负性及中性情绪然后让被试完成再认测验和补笔测验研究结果显示,诱发的正负情绪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产生了影响Jose A. Ruiz-Caballero 等[4]对抑郁情绪下的记忆进行了研究。

      该实验以157名学生为被试,以18个形容词为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均出现了情绪一致性记忆偏差3 情绪对记忆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还表现在,当个体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进行记忆任务时,比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效率高王翠玲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对不同认知任务的影响实验通过游戏的方法诱发被试的积极、消极或中性情绪,再让被试完成对英语单词的再认任务,结果显示,积极情绪组完成任务比消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都要快,而且正确率也高个体对情绪词汇的记忆偏差不仅表现在第一语言,也表现在第二语言中 Catherine L.Harris等[5]进行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情绪词汇的回忆和再认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不管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被试对情绪性词汇的回忆和再认成绩都显著好于被试对中性词汇的回忆和再认二)情绪启动下的判断偏好研究情绪对个体的判断偏好往往有很大影响当人们感觉愉快时, 他们对别人的看法比较积极, 对目标个体的分类较为宽泛,对自己所处情境给予更多的积极联想, 对问题的解决也更富创造性, 以及在作决定时也更为自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一致性评价效应有不少研究证实了这种效应。

      1993年,Murphy和Zajonc等[6]人的判断偏好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实验实验中,他们使用词语或视觉形状作为启动刺激,以被试不认识的外文文字作为靶刺激,要求被试对其作喜好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被试对呈现在愉快面孔后的外文文字给予了更积极的评价,而对呈现在愤怒面孔表情后的外文文字给予更消极的评价Bargh和Pietromonaco(1982)在一个研究中,向不同组的被试阈下呈现含有不同比例的表述敌意的词的词汇表,词汇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对一个并没有表示敌意的人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随着词汇中敌意词汇比例的增加,被试对他人的评价更加消极Krosnick[7]以图片作为启动刺激进行实验,被试分为两组,向一组被试阈下呈现带有积极情绪的图片,向另一组被试呈现带有消极情绪的图片,如头盖骨等,要求被试对同一个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积极图片呈现组对目标人物给予了更积极的评价,而消极图片呈现组则对目标人物的评价更为消极Matthias Siemer等[8]通过让被试边听愉快或悲伤的音乐,边回忆愉快或悲伤的生活事件,从而诱发被试的愉快或悲伤情绪然后对被试进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实验结果证实了情绪一致性评价效应。

      但也有研究表明,被试不论是处于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状态下,对目标的评价都倾向于积极评价,即出现了“积极偏向”庄锦英(2003)在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被试在自动加工时对图片中人物的评价出现了积极偏向;来自Brinthaupt(1991), Pulford(1996)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着“非现实的乐观主义”趋势,即人们对未知的未来事件的结果普遍抱有一种乐观态度;而当事件变得越来越具体和临近时,这种乐观的态度就会减少甚至消失Klar,Peeters等人发现在印象形成中,人们对中性的、未知的或者模棱两可的人或事物易于表现出“积极偏见”ScottH.Hemenover等[9]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让被试假想他们因为助教的不公平待遇而使他们在一门重要的功课中得分很低,从而诱发被试的愤怒情绪,之后让被试对他们假想的压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中性情绪的被试相比较,被启动了愤怒情绪的被试对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评价更为乐观但也有与此相反的结论,即认为个体对模糊刺激的评价多倾向于负性编码但Lawson & Macleod(1999)则发现,低积极情感的个体对模糊刺激的评价除了更少地进行负性编码之外,还与更少的情绪极性评价相关。

      免费论文Cynthia L.S.Pury[10]以45名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在启动情绪后对意义两歧的句子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低积极情感的个体更倾向于对句子作出中性的评价,而高积极情感的个体则倾向于对句子作出带有情绪极性的评价三)情绪启动下的注意偏向研究视觉系统加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注意这一认知加工过程便执行着这一任务注意即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通过注意控制,我们对当前与任务、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排除、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现特定的目标但是,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表明,当无关信息带有情绪色彩时,个体的加工过程会受到这种无关刺激的干扰,产生注意偏向Williams和Mathews的研究发现[11],临床焦虑症病人表现出了对威胁词颜色命名的延迟,表明焦虑症病人出现了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Mogg等用类似的方法发现[12],阈下呈现启动刺激时,焦虑症病人也产生了负性偏向,但当在阈上呈现刺激时则没有出现负性偏向Ohman利用视觉搜索范式发现[13],在中性刺激背景(蘑菇,花朵)下搜索恐惧相关刺激(蛇,蜘蛛)时,反应时、错误率均小于在恐惧相关背景下搜索中性刺激,说明人类对潜在的威胁性刺激会优先注意。

      在对蛇或蜘蛛具有特殊恐惧的被试身上,这种偏向更为明显Ernst H. W. Koster, 等[14]对焦虑患者的注意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点探测范式,以消极、中性以及积极的线索词作为启动刺激,目标刺激为一黑色方框实验结果显示,当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焦虑个体对消极词汇表现出了注意偏向,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个体难以将注意从消极词汇上转移,而非抑郁个体则将他们的注意更持久的保持在积极词汇上Jack van Honk等[15]采用情绪Stroop任务范式对个体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启动了愤怒情绪的被试,对愤怒面孔表现出了注意偏向而焦虑情绪下的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注意偏向这说明,并不是所有负性情绪下的个体都会对负性情绪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向Joormann在情绪信息的负启动实验中[16]考察了抑郁症候与对情绪信息抑制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抑郁程度高的被试在对情绪词进行极性判断时没有表现出负启动效应,说明抑郁症者缺乏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Karin Mogg等[17]将83名大学生被试分为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以包含伤害、暴力和死亡情景的图片为刺激材料,结果发现,当刺激呈现时间为500毫秒时,高焦虑的个体表现出了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但当刺激呈现时间为1500毫秒时,被试没有表现出这种注意偏向。

      免费论文从以上的一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的对情绪与认知操作关系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取得一致出现这种不一致是有多种原因,如实验材料、被试以及实验程序的不同如何使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结果达成一致,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1 Nancy Rader and Erin Hughes.The。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