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价值创造-文献综述.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189911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摘要:每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步形成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目前,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是国内外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近 10 年内,特别是在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之后,商业模式才真正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商业模式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使得对它的研究显得相当地艰难,研究总体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必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此,在分析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之后,本文还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企业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和财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合理、科学的商业模式确实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以一定的启示关键字: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引言引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现实商业世界,商业模式都算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却直到九十年代,才因为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开始被广泛地使用和传播对商业模式的评论和研究,从互联网企业开始,拓展到对普通意义上的企业研究,从案例研究和调查问卷,到试图建立一个可以被用于分析的指导框架和模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商业模式,大家发现,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健康地发展,都需要确立一套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目标的经营体系,也就是商业模式。

      本文着重研究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以期可以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的道路一、价值创造的相关理论一、价值创造的相关理论迄今为止,有关企业的价值创造已经出现了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及价值平台等不同理论,并在信息化的有力支持下向价值链管理继续发展1.11.1 价值链管理理论价值链管理理论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战略性相关的活动,即价值链在该理论中,价值链活动指向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方向由内向外,因此这种模式侧重于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活动可以分为基本价值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和辅助价值活动(Supporting.Activities)两大类其中,基本价值活动是有关产品的物质创造及销售、转换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项活动辅助价值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被看成是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每种价值增值活动都必须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尽管波特也注意到了信息在价值链管理中的作用,但他把信息作为价值增值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这些都大大限制了价值链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和发展雷伯特与斯维柯拉(Rayport&Sviokla)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他们认为,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不仅是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企业可以采用大规模信息技术系统协调它们在实物价值链中的活动,并用虚拟活动来代替实质活动,在市场空间中构造虚拟价值链1.21.2 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弱化了企业边界,使跨边界的虚拟合作更为快捷和高效,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条件下,面向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应运而生奥立弗与迈克尔(Oliver&Michael)最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一些著名企业如 IBM、惠普、戴尔采用基于供应链的资源整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研究权威卡拉克塔与温斯顿(Kalakota&Whinston)指出,供应链管理包括订单的产生、取得、完成及产品、服务或信息分布等的定位,企业在供应链中互相依赖而产生扩展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 ,原料供应商、渠道供应伙伴与顾客是其主要成员。

      供应链同样存在于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可以划分为实物供应链和虚拟供应链两种形式传统的供应链模型仍然将信息看作是价值创造的辅助形式,企业通过前后双向的信息流来进行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使得虚拟供应链(VSC)的出现成为可能,企业可以通过观察、映射和建立新型的供应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在虚拟的市场空间直接创造价值流1.31.3 价值平台理论价值平台理论价值链的价值在于经由一系列价值活动使企业的成本下降或产生产品差异化,但忽视了利用主要活动启动外部的资源网络针对这一问题,斯塔贝尔与弗杰尔德斯塔得(stabell&Fjeldstad)提出了价值平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价值平台(Value Network)本身不是一个网络,它给不同的顾客提供一个交换的技术平台,这些中介性技术使不同独立个体的顾客或供应商之间不必直接联系而通过中介平台实现不同时间或空间的交易活动企业在价值平台的活动中,彼此是同步且多层次的,其主要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扩充与合同管理、提供服务的相关活动以及网络基础架构的维持等;辅助活动包括网络基础架构的发展、服务发展(客户合约的修正、品牌维持及新服务的提供等)以及与价值链活动一样的其他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

      1.41.4 价值网理论价值网理论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就必须同时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价值网(Value Nets)正是基于这一研究和应用现状出现的新型价值创造模式大卫·波维特(David Bovet)等根据对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价值网是通过应用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构造的由顾客选择机制所驱动、符合顾客选择条件的迅捷弹性系统创造价值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是围绕着顾客形成的内侧同心圆企业通过电子集成设备准确地收集、评估和整合顾客信息,有效地控制顾客接触点(Touch Point) ,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获利能力他们认为,企业要成功打造价值网并非易事企业可以通过商务的电子化提高顾客反应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价值网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五种基本要素,即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主要有超值的服务、便利的解决方案和企业定制等) 、营运范畴(Scope) 、利润获得(Profit Procurement) 、 战略控制(Strategic Control)以及执行力(Execution)等其中,价值主张和营运范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获利能力,利润获得代表企业资本的运用效率,而战略控制和执行力则代表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企业只有综合运用上述五种要素,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价值网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二、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根据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商业模式这个词最早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在 Accounting Review 上(Jones,1996) 此后,尽管它多次在相关的文章里出现,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各有千秋,理论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权威解释在过往的研究中,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2.12.1 盈利模式论盈利模式论盈利模式论从利润如何产生的角度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赚钱以维持自身生存的方式相关的决策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策略、成本结构、利润空间和预期销售量等等Slywotsky(1996)指出,商业模式就是公司如何选择它的顾客,定义它的产品或服务使之具有差异化,定义它想自己去履行的任务以及外包的内容,设置资源的来源和市场策略,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得利润Stewart 和 Zhao(2000)把商业模式定义为 “关于企业怎么赚钱和长时间维持利润流的综合陈述” Rappa(2001)认为, “商业模式是公司通过在价值链上的定位来赚钱的方式,是公司通过创造收入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

      ” Hawkins(2001)指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和发展商业模式是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在基于产生的收入能够支撑自己的意义上,使得企业变得可生存Elliot(2002)的定义也关注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Bossidy et al.(2002)认为,商业模式表现了企业获取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利润率和现金流)与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市场形态、竞争局面和行业趋势) ,以及企业的战略和组织能力Dubosson et al(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的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指出,好的商业模式必须突出企业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企业赢得客 5户,吸引投资者和创造利润的能力国内学者荆林波(2001)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从事某一领域经营的市场定位和赢利目标,以及为了满足目标顾客主体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整体的战略组合。

      盈利模式论的观点比较简单,是商业模式最根本的层次Morris,Schindehutte & Allen,2003)2.22.2 价值创造论价值创造论价值创造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关于价值创造的主要逻辑(Linder &Canrell,2000) Petrovic 和 Kittle et al.(2001)指出“商业模式不是对于复杂的社会系统本身及其参与者、关系和流程的描述,而是描述了一个商业系统隐含于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价值创造逻辑” 他们将商业模式划分为七种子模式,即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创造价值的业务逻辑Chesbrough 和 Rosenbloom(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商业模式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 Afuah 和 Tucci(2001,2003)认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公司应该有一个互联网商业模式,作为公司运作的秩序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并获得利润因此,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Amit 和 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他们的研究以价值创造为出发点,立足于电子商务市场,从市场因素的角度考虑了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金融学者彭恩泽博士(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它首先要告诉企业做什么,然后要说明怎么做钟耕深,孙晓静(2006)定义商业模式为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自身及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位,选择客户,获取和利用资源,进入市场,并在其运行过程中创造价值和从中获取利润的系统,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和结构简单来说,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获取收入以维持经营而采用的业务开展方式,特别是其调度相关资源(包括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创造价值的方式他们把价值创造型的理论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价值创造、技术与价值创造、交易与价值创造62.32.3 系统论系统论这种观点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一个或多个要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体系PaulTimmers 是最早明确定义商业模式并提出其分类的学者(Timmers,1998) ,他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是,用产品、服务和信息流构建起来的体系,描述了各类商业参与者、他们各自的规则、潜在的利益和收入的来源。

      他还引入了市场模式,用于了解公司是怎么意识到它的商业使命的与 Timmers 一样,Weill 和 Vitale(2001)定义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客户、消费者、同盟者和供应商的角色和关系的描述,他们还识别了关于企业的产品流、信息流和现金流,以及主要参与者的利益等要素Maha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