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2544468
  • 上传时间:2023-09-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及方法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卵及仔稚鱼)、底栖生物 和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各 项目调查方法均按《海洋监测规范》进行① 浮游植物调查: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和采 水器采集表、底层水样500ml (水深>10m时,采表层和底层;水深<10m时,只 采表层样),现场用 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按个体计数法进行计数、 统计和分析,浮游植物丰度,网样单位:个/m3,水样单位:个/L② 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浅水I型和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 取,所获标本均经 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称重、分类、鉴定和计 数浮游动物生物量为湿重,单位:mg/m3,密度单位:个/m3③ 底栖生物调查:用采泥器(0.025 m2)进行采集,每站采集4次,取4次 平均值为该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底栖动物样品在船上用 5%福尔马林溶液固 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重(软体动物带壳称重)、分析,计数,鉴定到种,并换 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mg/m2 )和栖息密度(个/m2)。

      依据《全国海岸带和海 涂资源调查简明规程》,用网口宽度为1.5米的阿氏拖网(Agassis trawl)进行 拖曳,拖速为1.00 nmi-1,拖网时间为10分钟,采集底栖生物定性样品④ 游泳动物调查: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每站拖网时间为1小时,拖网速度1kn采集后 进行分类、计数、称重和群体组成分析2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2.1优势度(Y)及计算优势种的概念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占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较高的 资源,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出现频率(fp较高,另一 方面,表现为个体数量(叫)庞大,密度ni/N较高设:f.为第i个种在各样方中出现频率;n为群落中第i个种在空间中的个体 数量;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总和综合优势种概念的两个方面,得出优势种优势度(Y)的计算公式:Y=nJNxf.2.2种类丰富度(d)、均匀度指数(J0群落多样性的高低,除了受取样大小、数量的分布外,主要依赖于群落中种 类数多少及个体分布是否均匀丰富度(d)和均匀度指数(J・计算公式如下: d=(S-1)/log2N上2式中,为种类数,为第种的丰度,为总丰度,为实测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

      2.3多样性指数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质量报告书(水质生物学评价部分)》的有关近海海域及河口水质生物群落评价要求,结合《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HY/T003.9-91)中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方法,本次调查的海洋生态生物学评 价采用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H'=-ZP*og2P[式中,H'---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为第i种的个体数(或密度)占 总个体数(或密度)的比例标准:H 0〜1重污染1〜2中污染2〜3轻污染>3清洁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3.1 浮游植物3.1.1 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9属71种,其中,硅藻门20属 56 种,占 78.87%,硅藻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甲藻 门8 属14 种,占 19.72%,蓝藻门1 属1 种,占 1.4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生态 类型主要以近岸低盐性类群为主,辅以少量的外海高盐性类群3.1.2 细胞密度和分布 浮游植物水样调查海域浮游植物水样的密度范围为4.674x103〜28.163x103个/L,平均值 为9.656x103 个/L。

      水样密度低值区分布在08、04、02、09号站位;高值区位 于 07 号站位;区域分布差异不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各站点浮游 植物种类在20种左右, 02站点最多,检测到25种; 07站点最少,只有15种3.1.3 生物多样性分析整个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287 ,均匀度均值为0.7729, 丰富度均值为 0.6626(表9) 07站位的多样性指数小于2, 06、 10站位的多 样性指数大于3,其它站位的多样性指数介于2和3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 合理,结构基本稳定,本区海域环境尚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整体而言,整个调 查海域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表 9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统计表3.1.4 优势种类整个调查海域优势种类(优势度Y>0.02)共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中肋骨 条藻、分叉角甲藻、小头舟形藻、孔圆筛藻窄隙变种、条纹小环藻、细弱圆筛藻, 优势度分别达 0.6097、 0.2288、 0.1917、 0.1116、 0.1106、 0.1065,最大优势度仅 为 0.6097,中肋骨条藻优势度很高3.2 浮游动物3.2.1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7大类45种。

      其中节肢动物门17种,各 类幼体18种,原生动物3种,腔肠动物门水母类3种,毛颚类1种,环节动物 多毛类2种,脊索动物门1种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中的各类幼体和节肢动物占优势表10浅水I型网所采浮游动物种类汇总本调查海区浮游动物主要由低盐近岸生态类群组成,辅以少量的半咸水河口 生态类群和广温广盐生态类群,种类比较丰富3.2.2 密度和分布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水样的密度范围为11.5〜550.5个/m3,平均值为162.38个 /m3水样密度高值区分布在8、9、10号位,其它站位密度都不足100 个/ m3; 01 站位种类最少,只有5 种, 08、 09、 10站位种类较多,都超过20种, 08 站 位最多,达 27 种3.2.3 生物多样性分析整个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483,均匀度均值为0.7139, 丰富度均值为 2.1285(表11) 05站位多样性指数小于2, 06站位多样性指数 大于3 ,其它站位多样性指数在2和3之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合理,种类结构 稳定,表明本区环境适宜浮动物的生长表 11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统计表3.2.4 优势种类整个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优势度Y〉0.02共11种。

      主要优势种类 为太平洋纺缍水蚤、强壮箭虫、短尾类蚤状幼体、真刺唇角水蚤优势度分别达 0.6068、 0.4831、 0.2174、 0.1097,最大优势度仅为0.6068,优势度都不高本调查海区浮游动物主要由近岸广温广盐生态类群组成,种类比较丰富3.3 底栖生物3.3.1种类组成l 采泥器采集(定量)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4大类12种,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4种,甲壳动 物3种,软体动物4种,脊索动物1种表 12 底栖生物种类汇总(定量)l 阿氏网采集(定性)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4大类, 46种,其中甲壳动物18种,棘皮动物3 种,鱼类10种,软体动物15种表 13 底栖生物种类汇总(定性)3.3.2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平面分布调查海域底栖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0〜2180 个/m2,平均值为259 个/m2;生 物量范围为0.000〜2199.821g/m2,平均值为225.046g/m2调查海域中05站位底栖生物量最大,但种类数不多,定量仅仅采到2种, 生物量贡献者为黑龙江河蓝蛤;01 站位和10站位的定量样品中底栖生物量最少, 未采集到底栖生物整个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主要贡献者为黑龙江河蓝蛤、 海鞘sp.、红带织纹螺、半褶织纹螺。

      3.3.3 生物多样性分析底栖生物(定量)调查中从 01 站位到 10 站位共有 10 个站位,共发现 12 种底栖生物, 07站位最多,有4种; 01 站位和10站位最少,未有底栖生物; 03、 04、 06、 09四个站位都出现3种底栖生物; 02、 05站位各有2种底栖生物;08 站位出现 1 种底栖生物由表 14 可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丰富度均值为 0.2154,多样性指数均值 为0.7887,均匀度均值为0.5073,多样性指数(H')未有大于2的站位;多样性 指数(H')小于1的站位01、02、05、06、08、10六个站位;多样性指数(H') 大于 1 而小于 2的站位有 03、 04、 07、 09四个站位; 07站位的多样性指数最 大,为1.6645, 01 站位和10站位未有底栖生物表明调查海域的底栖生态环境 较差,总体属于重度污染状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修复表 14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统计表3.3.4 优势种类根据优势度Y〉0.02寸为本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的主要优势种类,该调查海域 优势种类共有 10种,最大值为0.4000,优势度超过0.1 的只有 3 种,绝大多数 不超过 0.1,优势度不高。

      主要优势种类为长吻沙蚕、黑龙江河蓝蛤、小头虫、 绒毛细足蟹、织纹螺sp.,优势度分别为0.4000、0.3982、0.1143、0.0800、0.0750 3.4 游泳动物3.4.1游泳动物种类组成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3大类48种,其中鱼类26种,甲壳动物18种,软 体动物 2 种表 15 游泳动物种类组成汇总3.4.2 底拖网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平面分布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数量范围为455〜5657尾/(网.h),平均值为2384.8尾 /(网.h);生物量范围为6.8461〜33.7410Kg/(网.h),平均值为20.4343 Kg/(网.h)调查海域游泳动物底层网每个站位的采集种类数为12〜29种,平均为22.6 种;种类最少的有12种,出现在05站位,种类数最多的是04站位,共出现29 种表 16 底拖网各站位的生物质量与数量分布表 17 底拖网游泳动物中各站位鱼类及其它经济无脊椎动物的重量及数量比例3.4.3变层网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平面分布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数量范围为660〜6485尾/(网.h),平均值为3014.9尾 /(网.h);生物量范围为7.4589〜41.2290kg/(网.h),平均值为25.3152kg/(网.h)。

      调查海域游泳动物底层网每个站位的采集种类数为 15-29 种,平均为 23.5 种;种类最少的有 15 种,出现在变层-03 站位,种类数最多的是变层-04、变层 -08两个站位,各出现29种表 18 底拖网各站位的生物质量与数量分布表 19 变层网游泳动物中各站位鱼类及其它经济无脊椎动物的重量及数量比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