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水电之都—魅力宜昌.doc
21页世界水电之都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宜昌宜昌 宜昌,简称宜,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三峡西陵峡东口、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宜昌是世界 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巴楚文化发源地;湖北省唯一一座全国文明城市,是三峡大坝 和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有汉、回等 20 个民族古称夷陵,历为郡、州、府清顺治五 年(1648)改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 1912 改东湖县为宜昌县,1949 年划宜昌县城及近郊置省辖市1979 年复为省辖市宜昌 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 GDP 增加速度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第二中文名称:宜昌市 外文名称:Yichang 别名:世界电都 行政区类 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5 个市辖区,5 个县, 3 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西陵区 区号:0717 邮政区码:443000 地理位置: 湖北西南部,长江北 岸,三峡东口 面积:2.1 万平方公里 人口:405.97 万(2010 年)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西陵峡 口风景区,石牌要塞旅游区 机场:宜昌三峡机场 火车站:宜昌站,宜昌东站 车牌代码:鄂 E 行政区划 代码:420500 简介 基本概况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宜昌[1]简述 宜昌,古名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清 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拥有 2700 多年灿 烂文明的历史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 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民族 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和清末民初大学者、 “郦学(《水经注》 ) “集大成者、著名历史地理 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学家杨守敬的故乡也在宜昌(宜都市) 宜昌 全景图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湖北唯一) 、 宜昌城市美景(33 张)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下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 2.16 万平方公里,截止 2009 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 159.80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124.80 万人,流动人口约 35 万人; 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宜昌市总人口 4059686 人(截至 2010 年 11 月 1 日 零时) 宜昌内涵美:山美 水美 人美 城美 好:资源禀赋好 人文环境好 交通区位好 发展前景好 宜:宜居 宜旅 宜业 昌:宜人之城 昌盛之地 城市形象金色三峡 银色大坝 绿色宜昌 城市精神开放包容 务实创新 文明诚信 城市定位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东方日内瓦 领导班子市委领导:黄楚平、李乐成、王兴於、宋文豹、蔚盛斌、廖达凤、马学军、邓恢林、 蔡运华 、吴静、刘学甫、熊伟。
政府领导:李乐成、宋文豹、王国斌、张正军、王应华、袁卫东、郑兴华、王万修、 王松华、王均成 品牌节庆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文化遗产中国三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市树市花橘树、栾树; 宜昌百合、腊梅 宜昌头衔世界水电之都、世界钢琴之城 宜昌市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第二名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均为湖北唯一)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自然流域漂流之都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 20 强城市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四名、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中部同等城市第三、长江沿 线同等城市第四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湖北省人均 GDP 第二 强城市 宜昌市情宜昌市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荆襄”自古以来号称“川鄂咽喉, 西南门户”,交 魅力宜昌(23 张) 通、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宜昌古名夷陵(彝陵) ,历史悠久全市共辖五县(远安县、兴山 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 江市)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 ,总人口 406 万,其中城区人口 159 万;总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 828 平方公里。
宜昌为中国的热点城市、 全国最大水电能源的中心,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聚集地,长 江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 宜昌这座美丽的城市,风光旖旎,是全国 11 个重点旅游城市 之一宜昌境内有长江三峡、三游洞、白马洞、世外桃源、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 (三峡大瀑布) 、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 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 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 “川鄂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 之地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发生在这里早在 1876 年,宜昌就被辟为通商口岸1994 年被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 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全市水能开发总量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 半径 40 公里的范围内,已建成长江葛洲坝(原亚洲第一)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和高坝洲 3 座大中型水电站,而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电装机总容量达 2900 万千瓦,年发电总量达 1300 亿千瓦时,宜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
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长江三峡与三峡工程交相辉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风情水 乳交融旅游资源种类之多,品位之高,垄断性之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宜昌独特的大坝景观、峡江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复 合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宜昌已经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的增长极,正在向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城 市、中国最佳旅游观光城市迈进 宜昌是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 社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居湖北省第二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11 年,实现生产总 值 2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14 亿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一批荣誉称号 宜昌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宜昌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宜昌人民将以一流的服务像 支持三峡工程一样支持您事业的发展 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海关、边检、金融等机构健 全,铁路、航空、水运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宜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特色明显、 功能配套,宜昌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条件优越,综合投资成本低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 之地。
2006 年,宜昌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百佳投资城市”, 被 浙商大会评为“浙商(省外)十大最佳投资城市”;2008 年宜昌被商务部确定为第二批承接 沿海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宜昌交通类型名称地点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宜昌市猇亭区正大路 城市机场候车厅城市机场候车厅(直达天河、三峡机场)葛洲坝宾馆院内宜昌市火车站东山大道 107 号火车站 宜昌市火车东站宜昌市伍家岗区公交宜昌公共交通集团夷陵大道 83 号宜昌市拥有湖北省第 2 大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2]三峡机场现开通了国内外 20 余条航班线路;“城市机场候车厅”是由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通的 由“宜昌直达武汉天河机 场”的班车,并于 2011 年 06 月 8 日,在葛洲坝宾馆正式揭牌开通; 宜昌现拥有两个火车站:宜昌东站和宜昌站,此外宜昌南站即将投入使用; 宜昌公交集团拥有 65 条公交线路,覆盖宜昌城区; 宜昌优秀的旅游业也带动了宜昌市的旅游客运公司的发展,其中宜昌新世纪旅游客运 有限公司、宜昌金海旅运、宜昌希望旅运等多家客运公司都成为了宜昌旅游客运的主要组 成部分 公路按照《宜昌市交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全市将重点建设高速公路 240 公里、一级公路 280 公里、二级公路 680 公里、县乡等级公路 1700 公里、通村公路 2700 公里。
使宜昌区域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旅游圈快速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实现 100%的 县级农林渔场通公路 构建“六线三环公路主骨架”,即宜张、宜巴、保宜、汉宜、荆宜、沪渝六条高速公路, 全长约 670 公里其中拟建宜张高速公路 106 公里,在建宜巴、宜保高速 214 公里,已建 汉宜、荆宜、沪渝高速公路 350 公里三环即为,一环连接两桥夷陵长江大桥与宜昌长江 公路大桥间的中心区域快速通道;二环是以江南、江北翻坝高速公路为依托,连接两大水枢 纽、4 座长江大桥的半小时经济圈;三环即一小时旅游交通圈 700 公里 港口打造三峡航运中转中心,使宜昌成为长江流域新的增长极突出“港口优先”发展战略 围绕“三个目标”,即亿吨大港、沿江强港;黄金水道、黄金岸线;以港兴城、港城同兴立足 “四个定位”,翻坝中转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西部出海港重点布局“一轴两翼九 区一中心” 桥梁在不到 100 公里的宜昌境内,跨越长江的大桥就有 5 座: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 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在伍家岗区火光村境内, 不足 2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 8 座铁路大桥,形成了路桥和桥上桥的四层立交。
这就是宜万 铁路也是中国铁路线上规模最大的立交桥群; 截至 2009 年,宜昌已建成公路桥梁 2132 座,其中特大桥 10 座,大型桥 140 座,中型 桥 466 座宜昌现已成为世界桥梁密度最大,建桥数量最多的地区 铁路宜昌东站(7 张)在宜昌,已建成宜万铁路、汉宜铁路专线建设,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 局开通汉宜客运专线、紫云铁路,使宜昌成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宜昌市与 外界的铁路交通联系更广,始发和中转能力更强,高铁时代来临使铁路速度更快,宜昌东 站的启用和高速动车组的开行使服务水准更高、质量更优,宜昌已成为中西部铁路枢纽 航空作为 三峡区域唯一的一类航空口岸,宜昌三峡国际机场按 4E 级标准规划,一期工程按 4D 级标 准建设占地面积 3966.4 亩现有跑道长 3200M,宽 45M,厚 0.38M,可满足 B747、B757、B767、A320 等同类及其以下机型起降;停机坪设有 12 个停机位;航站楼建 筑面积 14816 平方米同时建设一条与跑道平行的滑行道,航站和候机楼面积扩大到 5.4 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可达 500 万人次现已开通至韩国、日本等地区的国际航班。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地理环境 地理·气候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 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 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地、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为鄂、渝、 湘三省市交汇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自古以 来,宜昌就是鄂西南、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道 宜昌东西最大横距 174.08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80.6 公里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 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 992.1~1404.1 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 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 6~7 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