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书法家全集.docx
2页十大书法家全集 《十大书法家全集》简介: 第一卷《董其昌书法集》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官至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的书法广泛临学古人,融会变化,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其传世作品有:《宋词卷》、《书杜律》、《大唐中兴颂》等著书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 第二卷《何绍基书法集》何绍基(17101—1873)是清代书法家、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官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金石书法擅真、草、隶、篆,由颜真卿入手,后转师秦汉、魏晋、南北朝,其书注重碑学,笔意纵逸超迈,融厚有味继邓石如后,极力推崇碑学,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中年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融厚有味;晚年人书俱老,已臻炉火纯青阶段,是清末碑学大家其传世墨迹甚多。
著《东洲草堂诗钞?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第三卷《柳公权书法集》柳公权(778—865) 是唐代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字诚悬,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一个官宦之家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书,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其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另有墨迹《蒙诏帖》、《送梨帖跋》 第四卷《米芾书法集》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米芾能诗善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其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珊瑚帖》等 第五卷《欧阳询书法集》欧阳询(557—641) 是唐代初最具代表的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其书初学二王,吸收汉魏晋以来隶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张怀《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存世书迹尚多,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碑》、《九成宫碑》、《皇甫诞碑》等 第六卷《王铎书法集》王铎(1592—1652)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官至礼部尚书王铎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行、草书成就最高,用笔沉着富有变化,粗犷豪放,不失法度,既发扬了明代草书气势奔放、直抒性灵的特点,又矫正了线条粗率的弊病在结构方面,以奇险取胜,节奏对比强烈,创造出不少新的构成方式其墨迹传世较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