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思修读书笔记-电影理论与批评.docx
2页北大思修读书笔记-电影理论与批评 从《阿甘正传》到国产影视作品的三观 书名:《电影理论与批评》 作者:戴锦华 备注:第六章“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内容提要:本章先介绍了意识形态批评的定义和功能,然后结合《阿甘正传》的情节阐释了意识形态批评的两种理论渊源和实践趋向之后对《阿甘正传》内容进行详尽分析,叙述了其通过巧妙地混合虚拟和真实,完成了不同种族间、文化和反文化间、相互对立的哲学间、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间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之间的不可能的和解,剖析了其中蕴含着的美国传统社会观念,并揭示了其对种族问题和妇女解放的回避态度而本文联想国产影视作品,试对当前国产影视作品中透露出的部分思想观念做出个人分析 关键词:国产影视作品三观 正文: 如果说,在《阿甘正传》的背景下,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问题是被有意模糊处理;那么,对于当前我国的影视作品,即使意图制造看点或噱头,大部分观念应当还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其中除了自由担当等正向价值,还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部分,比如关于女性地位、人生价值的部分等有的电影,如《捉妖记》,虽然试图传递某些理念,却因表达方式的无力弱化了意欲表现的矛盾。
为什么说关于女性地位的部分令人不快呢?一方面,许多影视作品透露出一种“直男癌”气息,“直男癌”大意指轻视女性,认为女性是男性附庸,应当百依百顺而不应该独立自强,应该以维护家庭为天职而不应该追求职业成就,甚至对女性横加挑剔而对自己百般放纵等等而此症患者往往伴有仇富心态,认为富人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喜欢比自己富裕的人的美女都太物质等等像最近热播的《夏洛特烦恼》:现实中马冬梅长期工作供养夏洛,争吵后的怨气被亲一顿就化解成满脸幸福;而幻想中夏洛功成名就后流连于美女丛中,直到最后才又觉得只有一直低三下四爱着自己甚至结了婚都念念不忘的马冬梅最好,提出用钱换妻子这里的马冬梅形象就充分体现了对男性充分忍让和以德报怨的女性审美标准对于独立自主的女性来说,这种做法几乎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对许多善于意淫无所成就的男性来说,马冬梅的确代表了他们理想的妻子形象另一方面,横行屏幕的“玛丽苏(大意指为满足女性幻想,女主角拥有美貌智慧等,极度受男性角色欢迎)”剧往往走傻白甜路线,即使披着宫斗设定,情节依然简单幼稚,暗示女孩应该美丽无辜,并且恋爱高于一切除了《杜拉拉升职记》外,好像很少有职场女性励志作品,连像《沉默的羔羊》那样着意反映女主角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下奋斗的好像也不多。
借用书中约翰·菲斯克的理论,这些观念既是现有社会观念的体现,又会反过来加强社会观念长期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人,尤其是三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很容易受到影响,认为女性理应如此 我希望有更多传递女权理念的影视作品出现至于什么是女权,我认为,真正的女权不是以女性身份要求男性的尊重呵护而拒绝承担相应责任,也不是一味追求职业成就而直接放弃家庭生活很多极端的所谓女权主义者动辄指责客观指出性别差异或者某个体不足的同性或异性,甚至认为女性不应该操持家务更不应该生儿育女,我认为这是矫枉过正真正的性别平等允许男女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女性未必不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家庭,男性未必一定要在外打拼出人头地,但是两者要分别负起该负的责任,并相互尊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