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瓶充装许可办理程序及要求.docx
4页气瓶充装许可办理程序及要求一、基本条件1)具有法定资格;2)取得政府规划、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批准;3)有与气瓶充装相适应的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4)有与充装介质种类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安全设施和一定的充装介质存储(生产)能力和足够数量的自由产权气瓶;5)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紧急处理措施,并且能够有效运转和执行;6)充装活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能够保证充装工作质量;7)能够对气瓶使用者安全使用气瓶进行指导、提供服务二、申请资料一)气瓶充装单位资质申请(取证、换证、增项、升级、增加充装场地)1)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证明、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2)《气瓶充装许可申请书》3)政府规划、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换证、企业更名企业无需提供,首次、增项、地址变更申报企业提供)4)气瓶使用登记表5)质量管理手册6)原资格证书复印件(升级、增项、换证、增加充装场地申报企业提供)二)特种设备许可核准变更申请(适用于企业更名、地址变更)1)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二级法人还需提交一级法人的委托、任命书)(新、老均需提供)2)《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证变更申请表》3)企业变更概况说明4)原资格证书复印件5)工商部门核准变更表(不涉及企业更名、注册地址变更的企业无需提供)6)质量管理体系目录(也可为其他电子文本)(单位名称变更企业提供)7)厂区平面图及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地址变更企业提供)三、资源(人员及充装实施)要求一)人员要求1 、负责人(站长)(有证),2 、技术负责人,3、安全员,4、检查人员(不少于 2 人,并且每班不少于 1 人)(有证),5、充装人员(每班不少于 2 人)(有证),6、化验、检修人员(需培训),7、气瓶装卸、搬运和收发等人员(需培训)。
二)充装、工艺设备1、充装设备(1)保证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充装必须做到称重充装,并且有专用的复称衡器;(2)对流水线作业的大型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当安装超装自动切断气源的灌装称;(3)对小型液化气体充装站必须安装超装自动报警装置;(4)永久气体充装必须配备防错装接头;(5)氢、氧、氮气体充装必须配备抽空装置;(6)溶解乙炔充装必须有测量瓶内余压、剩余丙酮量和补加丙酮的装置,有冷却喷淋和紧急喷淋装置,并且有可靠水源2、工艺设备应当与设计一致,并且与充装介质种类、充装数量相适应,充装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3 、充装能力和产权气瓶数量最低储存(生产)能力 最少自有产权气瓶数量(只)充装介质已取证 新建 已取证 新建液化石油气 300m3 20000 40000氧气空分500m3/h 2000 4000氢气 800 2500二氧化碳、氩气 2000 4000液态工业气体 50m3 2000 4000溶解乙炔气 200m3/h 4000 8000液氯、液氨 80(800L/只) 200液化天然气、氧气、氮气30空气 100 100天然气 100 m3 2000 40000氮气空分500m3/h 1000 4000环氧乙烷按初次取证申报计50m3 500 4000其他介质根据实际确定。
4、气瓶管理(1)建立气瓶登记台账和档案,办理了气瓶使用登记,对气瓶实行计算机管理;(2)气瓶颜色标志符合规定,安全附件齐全;(3)气瓶瓶体上有充装单位标志和钢印 (永久)标记,张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瓶体整洁;(4)改装气瓶或者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不得充装使用;5 、残液、残气处理能力(1)有判明瓶内残液、残气性质的仪器装置;(2)有处理易燃、有毒介质残液、残气的设施,且记录齐全6、检测手段(1)有与充装介质相适应的介质分析检测、压力计量、温度计量、称重衡器和浓度报警仪器,计量器具应当灵敏可靠,布局合理,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2)以电解法制取氢、氧的充装站,有氧、氢纯度化学分析仪器7、场地厂房 8、消防及安全设施(1)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且经消防检查合格;(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3)有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待检区、不合格瓶区、待充装区和充装合格区,并且有明显隔离措施;(4)易燃易爆气体充装场地、设施、电器设备必须防爆、防静电;(5)在易燃易爆气体充装间、压缩房、重瓶库等地点设置气体浓度报警器9、应急救援措施配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涉及的应急工器具,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10、检修间有气瓶维护保养场所,并配备相应工器具三、气瓶充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质量管理体系发布文件及体系图;2、充装工艺流程图;3、组织结构图;4、责任人员任命文件;5、管理制度(15 项);(1)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2)气瓶建档、标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制度;(3)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安全检查等内容);(4)用户信息反馈制度;(5)压力容器(含液化气体罐车)、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定期检验制度;(6)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制度;(7)气瓶检查登记制度;(8)气瓶储存、发送制度(例如配带瓶帽、防震圈等);(9)资料保管制度(例如充装资料、设备档案等);(10)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11)各类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2)用户宣传教育及服务制度;(13)事故上报制度;(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15)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制度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 项)(1)瓶内残液(残气)处理操作规程;(2)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3)气瓶充装操作规程;(4)气体分析操作规程;(5)设备操作规程;(6)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7、工作记录和见证材料(1)收发瓶记录;(2)新瓶和检验后首次投入使用气瓶的抽真空置换记录;(3)残液(残气)处理记录;(4)充装前、后检查和充装记录;(5)不合格气瓶隔离处理记录;(6)气体分析记录;(7)质量信息反馈记录;(8)设备运行、检修和安全检查等记录;(9)液化气体罐车装卸记录;(10)安全培训记录;(11)溶解乙炔气瓶丙酮补加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