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学语文评价的几点思考.doc
5页对小学语文评价的几点思考今天,我学习了《小学语文评价的四个问题》这门课,可以说,如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也是困惑我已久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解,再次思考我们的语文评价,我感觉现在的考试命题呈现出很多可喜的变化,命题体现人文关怀,形式活泼多样,注意联系生活,加强基础……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问题1、有的内容超标 课标中汉语拼音在低段的准确定位是: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 ,用音序法查字典;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普通话 一年级上期试题中让学生按顺序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给带点的汉字注上声、韵母,给词语标出声调,给生字注音,看图写音节等要求就明显超出了课标的要求,提高了汉语拼音的门槛,这种试题加大了汉语拼音教和学难度 2、有的内容欠达标语文学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书面考试中一般难以进行,但在试卷设计中,应注重“识字写字”“阅读” “习作”三个方面内容的体现 3、忽视能力试卷中考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比如,有些课内阅读和积累运用部分十几分的内容全部是背诵性填空。
这种注重知识,和能力脱节的现象较普遍 4、阅读题权重不够试卷中双基单项题比例过高在试卷分析的统计中,单项题的比分,一年级平均占 90%,二年级平均占 83%,三年级以上平均占 55% 对阅读的考查,题量太少,分值不够,不能反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学和评价的具体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在语文课程中的具体化语文课程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根据三个维度,提出对各年段具体的明确要求,并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二 、可喜变化新课程实施以来,也有一些试题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出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命题,题型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在与命题的对话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语言积累的命题: 本期学了五首古诗,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 下面古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游子吟》中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习作命题: 这次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字百态的事物,写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都可以。
写之前,先想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想好写的顺序写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 设置基本题、加分题 如:照样子写词语(每组至少两个,多写加 ) 形容颜色的词语:金黄 写出带数字“一”的成语 像“东张西望”这样带“东、西”的成语很多,请你写出来写一句或几句话,用上上面的成语 这样的题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的空间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承认并善待学生差异的人本主义思想命题的开放传统的命题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只是处在应考的被动地位,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则允许学生参与命题,自主命题,因为学生命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积极探究的过程 三、 思考评价之路 1 、构建命题的整体框架考试笔试的命题,可以考虑由三大块构成, “双基”单项题;阅读综合题;习作题这三大块,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分类,与传统的考试模块接轨,比较科学 以上三大块,因各年级的学习目标不同,所以在试题中的权重也会不一样。
一般说来,低年级“双基”单项题比例较大,综合读写题比例较小;进入中年级, “双基”单项题比例减少,综合性读写题比例逐步扩大 2 、把握命题的难易尺度 命题不仅要考虑基本框架,还要考虑难易度不可太难,也不可太容易,而是要难易适度这个“度” ,就是课标 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学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我们要认真钻研比如:拼音,应将考试定位在准确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默写音节,更不宜要求学生给汉字注拼音;识字,教材中有一类字和二类字之分,一类字要求达到四会,二类字则要求会认,命题时就不能把二类字当作一类字来考;阅读方面,课标已没有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如果再出这类题目就会超标;习作方面,课标没有提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等要求(以延至初中) ,而侧重于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等 总之,命题一定要牢牢把握课标,以课标为准绳,不可随心所欲,这样才能做到难易适度 3、严格操作程序 命题有一定的操作程序我们可以规范操作,反对随意性命题的程序大体有以下几步: 学习命题之前要学习课程标准,重点学习课程目标,了解年段教学要求同时要钻研教材,了解每册教材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
并查阅一些比较优秀的试题范本,开启思路制定考试细目表,过去叫“双向细目表” “双向”指基础知识及能力两条线现在看来,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可以按三大块为纲来拟制根据细目表来命题要认真细致,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命题后自己试做一次,再拟好答案和评分标准答案既要准确,又要有一定的灵活度,防止出现只能是 “齐心合力”而不能有“同心协力”这样的死答案 总之,命题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命题方式使我们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