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民族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20页2025届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民族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 )A.2 B.3 C.-2 D.-32.若复数,,其中是虚数单位,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3.已知抛物线,过抛物线上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为两切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若,则直线与的斜率之积为( )A. B. C. D.4.已知函,,则的最小值为( )A. B.1 C.0 D.5.已知点是抛物线:的焦点,点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与其准线的交点,过作抛物线的切线,切点为,若点恰好在以,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6.已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则的一条对称轴是( )A. B. C. D.7.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8.在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D是AB的中点,若,且,则面积的最大值是( )A. B. C. D.9.给出个数 ,,,,,,其规律是:第个数是,第个数比第个数大 ,第个数比第个数大,第个数比第个数大,以此类推,要计算这个数的和.现已给出了该问题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请在图中判断框中的①处和执行框中的②处填上合适的语句,使之能完成该题算法功能( )A.; B.;C.; D.;10.如图所示,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为的中点,若,则等于( ).A. B. C. D.11.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则( )A. B. C.4 D.812.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且,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2 D.4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是偶函数,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直线上,过点P作圆C:的一条切线,切点为T.若,则的长是______.15.设、、、、是表面积为的球的球面上五点,四边形为正方形,则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6.已知向量,,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函数.(Ⅰ)若是第二象限角,且,求的值;(Ⅱ)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8.(12分)已知函数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讨论的单调性;(2)若有两个极值点,求的取值范围,并证明:.19.(12分)已知f(x)=|x +3|-|x-2|(1)求函数f(x)的最大值m;(2)正数a,b,c满足a +2b +3c=m,求证:20.(12分)如图1,已知四边形BCDE为直角梯形,,,且,A为BE的中点将沿AD折到位置如图,连结PC,PB构成一个四棱锥.(Ⅰ)求证;(Ⅱ)若平面.①求二面角的大小;②在棱PC上存在点M,满足,使得直线AM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求的值.21.(12分)已知函数.(Ⅰ)求函数的极值;(Ⅱ)若,且,求证:.22.(10分)一个工厂在某年里连续10个月每月产品的总成本(万元)与该月产量(万件)之间有如下一组数据:1.081.121.191.281.361.481.591.681.801.872.252.372.402.552.642.752.923.033.143.26(1)通过画散点图,发现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与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2)①建立月总成本与月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②通过建立的关于的回归方程,估计某月产量为1.98万件时,产品的总成本为多少万元?(均精确到0.001)附注:①参考数据:,,,,.②参考公式:相关系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根据求出再根据也在直线上,求出b的值,即得解.【详解】因为,所以所以,又也在直线上,所以,解得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2、C【解析】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可得表示复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复数对应的点为,复数对应的点为,所以,其中,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将转化为两复数所对应点的距离求值即可,属于基础题型.3、A【解析】设出A,B的坐标,利用导数求出过A,B的切线的斜率,结合,可得x1x2=﹣1.再写出OA,OB所在直线的斜率,作积得答案.【详解】解:设A(),B(),由抛物线C:x2=1y,得,则y′.∴,,由,可得,即x1x2=﹣1.又,,∴.故选:A.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题的思路,由于与切线有关,所以一般先设切点,先设A,B,,再求切线PA,PB方程,求点P坐标,再根据得到最后求直线与的斜率之积.如果先设点P的坐标,计算量就大一些.4、B【解析】,利用整体换元法求最小值.【详解】由已知,又,,故当,即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整体换元法求正弦型函数的最值,涉及到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是一道中档题.5、D【解析】根据抛物线的性质,设出直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k的值,设出双曲线方程,求得2a=丨AF2丨﹣丨AF1丨=(1)p,利用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求得e.【详解】直线F2A的直线方程为:y=kx,F1(0,),F2(0,),代入抛物线C:x2=2py方程,整理得:x2﹣2pkx+p2=0,∴△=4k2p2﹣4p2=0,解得:k=±1,∴A(p,),设双曲线方程为:1,丨AF1丨=p,丨AF2丨p,2a=丨AF2丨﹣丨AF1丨=( 1)p,2c=p,∴离心率e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及双曲线的方程及简单性质,考查转化思想,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6、D【解析】由题,得,由的图象与直线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可得最小正周期,从而求得,得到函数的解析式,又因为当时,,由此即可得到本题答案.【详解】由题,得,因为的图象与直线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则,所以,当时,,所以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和差公式恒等变形,以及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7、B【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平移求出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此时与函数的图象重合,则,即,,当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三角函数的平移关系求出解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A【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求出,根据平方关系求出.由两端平方,求的最大值,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详解】中,,由正弦定理可得,整理得,由余弦定理,得.D是AB的中点,且,,即,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的面积,所以面积的最大值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不等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属于中档题.9、A【解析】要计算这个数的和,这就需要循环50次,这样可以确定判断语句①,根据累加最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语句②.【详解】因为计算这个数的和,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所以步长应该为1,故判断语句①应为,第个数是,第个数比第个数大 ,第个数比第个数大,第个数比第个数大,这样可以确定语句②为,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补充循环结构,正确读懂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10、A【解析】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化简得,所以,即可求解,得到答案.【详解】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化简,所以,即,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其中解答熟记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化简得到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数基础题.11、B【解析】求函数导数,利用切线斜率求出,根据切线过点求出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故,解得,又切线过点,所以,解得,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属于中档题.12、A【解析】由倾斜角的余弦值,求出正切值,即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详解】解:设双曲线的半个焦距为,由题意又,则,,,所以离心率,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2【解析】由偶函数性质可得,解得,再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令得,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答案为:2【点睛】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基本不等式,属于基础题14、【解析】作出图像,设点,根据已知可得,,且,可解出,计算即得.【详解】如图,设,圆心坐标为,可得,,,,,解得,,即的长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求平面两点间的距离,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15、【解析】根据球的表面积求得球的半径,设球心到四棱锥底面的距离为,求得四棱锥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体积的最大值.【详解】由已知可得球的半径,设球心到四棱锥底面的距离为,棱锥的高为,底面边长为,的体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球的表面积有关计算,考查球的内接四棱锥体积的最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16、【解析】设,,,,由,,,根据平面向量模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轨迹为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点轨迹为以B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为的距离,利用数形结合求解.【详解】设,,,,如图所示:因为,,,所以A点轨迹为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点轨迹为以B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则即的距离,由图可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模及运算的几何意义,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Ⅰ)(Ⅱ)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解析】(1)由为第二象限角及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及的值,再代入中即可得到结果.(2)函数解析式利用二倍角和辅助角公式将化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根据的范围,即可得到函数值域.【详解】解:(1)因为是第二象限角,且,所以.所以,所以.(2)函数的定义域为.化简,得。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