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doc
5页一、 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 1二、 闲散Z中体现禅意 1三、 空灵Z中体现禅意 2四、 静寂Z中体现禅意 3五、 无我Z中体现禅意 3六、 淡雅Z中体现禅意 4参考文献 5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摘要]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王维与禅宗思想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他生长 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 即信奉佛教因为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 意 我觉得他在诗作之中常以“闲散”、“空灵”、“静寂”、“淡雅”、“无我”等方面来体 现禅意正是由于王维得之于禅宗的影响,并将意境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 了 一个新局面[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禅是“禅那”的简称,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汉语可译为“思维修”或“静虑”王维, 字摩诘,是盛唐时代杰岀的诗人,他的许多上水诗跟“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中蕴 含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合为一体,常常物我两忘其山水诗Z “清逸”、“淡远”、“空 寂”,正反映了诗人“自性清净”的追求和所达到的“静虑” Z境,乂 “虚则能纳,静则 能照”,故其心能与自然凝合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 因而淡泊的山水文字便透岀了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彩,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王维山水诗的自然清净和禅意的空灵宁静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也 将他的诗作推向了高峰,同时也赢得了 “诗佛”的美称一、 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李白因其诗超拔出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被称为“诗仙I杜甫诗沉郁顿挫,以现实 主义手法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有圣贤Z风,后人尊其为“诗圣”;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赢 得了 “诗佛”称号,显而易见,其诗歌创作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信奉佛教,这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他生长的家庭佛教气氛很浓,其母亲 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为得到了母亲的熏陶,王维年轻的时候便信奉佛教尽管如此, 当时儒家的积极用世精神以及仁政学说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也是立志做官, 不过当在政治上历经了一系列的失意与挫折后,佛家的理念在他的思想中终于占据了主耍 地位,因此他便笃志奉佛,在山水自然中获得解脱,在禅诵中寻找寄托以禅诵和游乐山 水来摆脱黑暗的政治,排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纯净,同时用纯净的心灵去感悟自然, 在对山水田园的吟咏中,来表达对“禅”的深切体会丁是他的好多山水诗中便充满了禅 思、O二、 闲散之中体现禅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云象征着随遇而安、自由I!在,无忧虑、无 牵挂,一切纯任自然,但求适意。
这也是卷舒自如、无所窒碍的禅趣的象征这也正是“闲” 因此在王维的山水诗歌中,“云”做为一种意象常常出现,表现岀对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 的向往,他以淡然的态度来对待世间的一切,始终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带 着这种心境去观赏一切自然景物,也把这种心境融入到自然山水的诗歌创作Z中他的诗 歌也因此常常透露出物我圆融、理事无碍的情感态度,和一种心气容和、平淡空澈的人生 态度王维诗中的云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意蕴如他的《终南別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中年以后就有了好道Z心,晚年时 便安家丁终南山的旁边兴趣浓时就独口一人去游玩,在美好的事中口我陶醉来到水的 尽头去寻找源头,席地而坐,看浮云自浮自动,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老翁,便 与他闲聊,时常忘记回家这是何等的愜意、II在,他不刻意去探幽寻胜,一切都是偶然, 是无心的遇合,如闲云野鹤般悠闲自得,无拘无朿三、空灵之中体现禅意“空”是佛家常用的概念,指的是世界的虚无,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一种心空的 境界性空即是佛,或见性成佛空寂地境界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乐境”。
要想达到这 种境界,最好的去处自然是绝无人间烟火的山水Z间,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摒心绝虑, 忘却尘世纷扰,从而进入空寂的禅境王维以禅心观物,以“空”为美,以“寂”为乐, 故其诗呈现出空灵的禅意如《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 青雷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第二句和第三句,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向前望去,白云迷蒙,一切皆不可见,伪佛浮游于白云的海洋,回头 看,刚才因诗人走过而分开的白云乂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云海,前方青霭蒙蒙, 好像再过去一点,就能摸到了,然而走进去后,却是摸不着,看不见,回头看,身后的青 霭乂合拢来,可望而不可即终南山中值得欣赏的景物很多,但一切都笼罩在茫茫云霭Z 中,眼前的景物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让人看不真切,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再来看《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 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作者在诗中写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天 地外”显得江是如此壮阔,以至丁天地外面还流着的仿佛依然是汉江的水,“有无中”说的 是两岸的青山在江水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些描写给诗歌增添了一•种空灵,无 穷无尽的意境。
再如他的《泛前陂》:“秋空自明回,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Z云外山澄波 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在这个远离人间的清秋境地,那里有沙 鹤,你能看到远在云外的那些山,也有闲适的清凉的皓月等等,在这样的夜晚,你可以独 自划着小船,荡游不还作品创造出了十分空灵的意境,写尽了诗人静极空怀的心灵,仿 佛让人置身在仙域这里的“空”就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境界的体现诗中的波澜壮阔的水在流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水自流有异曲同工Z妙,都是得静心观照,方能有得在佛家认为,所谓空,是启辿人们抛掉一切外在的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 笼,真悟生命的木性或本真,而禅宗的返木归真,明心见性,自识本心,在王维的这些作 品里,无疑得到了具体的展现U!陈铁民先生在《王维新论》里说道:“禅宗以无念为宗,以随缘任运的态度处世,追 求一种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在王维山水诗中则表现为一种幽深静谧 的美王维“中年后奉佛日笃他既悟世事皆空,即将山水IB园作为一方净土慰藉心灵 而佛教禅宗的屏除杂念,静心观照,乂有助于他入定凝神、真切体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 这静Z美便是诗人佛禅思想的体现,是“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境界的体现。
先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岀惊山鸟,时鸣山涧中桂花 落下、春山空旷,让人觉得空空荡荡,这是夜静人闲状态下诗人的感受月亮出来了,惊 动了山中的小鸟,小鸟发出鸣叫声,鸣叫声在山涧中时而响着人闲”说明诗人内心宁 静,所以察觉到了桂花从枝头落下的细微动静鸟声的“时鸣”也传达出了此刻山中的宁 静Z致,这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时候,诗人独处在静夜的空山,在花落、 月出、鸟鸣Z中,尽情感悟心灵深处的空寂Z乐在此,屁口落,鸟自鸣,很是自由自在 作者通过这么一种静的极致,悠悠地体会着生命这于宁静中体悟静Z美、静Z乐,就是 “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境界的体现《书事》一诗:“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诗中描绘的 是:细雨刚停,天气转为轻阴,深院非常幽静,诗人懒得去开院门诗人漫步在深院里, 然后坐下闲看青苔,恍恍惚惚Z中,这青苔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依偎到口己的衣服上 來这幽美的青苔让作者产生了幻觉,但到底是青苔色欲上人衣來,还是人心己在青苔色 上?真是妙趣横生啊!达到了 “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超然境界乂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 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场秋雨过后,青山特別清朗,天气凉爽, 月光透过松林,清澈的山泉在岩石上流淌在竹林的那边,洗衣姑娘和渔人都回去了如 此清秋美景,令王孙公子流连忘返这首诗处处透露着幽静、清新,伪佛乂是一处世外桃 源再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静寂无人, 只能听到人语的冋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世界,一缕夕阳的余辉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 更显得环境的空寂冷清,而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乂寂的禅境五、无我之中体现禅意山水草木本无感情,无意志,春去秋来,随季节而变化;山寒水瘦,因口然而变迁 而禅家却看中这一点,耍求人们委命自然,顺应造化,随缘无我王维山水诗的无我境界, 首先表现为情绪无我他往往把自己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结合,抓住其特征再现具主观 感受,形成一种意境,从而寄情于物,托物寓情,而很少用病、悲、爱、恨Z字,是一种 “空痛、空悲、空爱、空恨” Z境如《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道理,渔歌入浦深诗人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净,万事不关心, 一尘不染,想要归隐山林,任松风吹带,山月照琴,仿佛自己与“松风\ "III月”融为一 体了,忘却了自我。
这就是他的生活情趣随宜”,即禅家所谓随任运,正好概括了王维 晚期的人生哲学六、淡雅之中体现禅意禅主张任运自在,随处领悟,反对拘执束缚,反对雕琢藻饰,一切都在本然Z中达 到心中无所挂碍,无所执着,无所系缚,随处得自在王维淡然忘机,一切不系于心也 正是随缘任运,所以作者丁这么一种清丽淡雅中淡淡地透鏘出禅來看王维的《新睛野望》:“新睛原野旷,极冃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 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雨后放晴的原野很空旷,极冃远望空 气中一点灰尘污垢也没有城门紧挨着渡头,村庄边的树连接着溪口,河水波光粼粼使得 田野特别明亮,碧峰突兀的出现在山脊背后农民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口然,乂适逢农忙, 于是乎一家一家都去田里忙碌了诗中的“原野旷”和“无氛垢”,说的是原野很空旷和 空气中没有尘埃,事实上也表明了作者的心中空旷,没有尘埃,没有杂念,所以能够看见 这么清晰、淡雅的水墨淡彩画,也让这么淡雅的水墨山水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并没 有用一些很华丽的字眼来描述,而是以恬静闲适Z心来写,因而诗中始终弥漫着淡雅Z气 在诗中的淡雅Z气中,读者可以体会出诗人的心无杂念作者在这与繁华无关的世界里, 安然地休憩着,淡淡地品味着人生。
这么一种淡淡的文字和淡淡的品味人生,正是“任运 自在,随处领悟,反对拘执朿缚,反对雕琢藻饰,一切都在木然Z中”的真实反映以上所说的“闲”并非指无所事事,而是说诗人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空”并不是 指空无一物,而是诗人以澄净的心境感悟山水时,所获得的一种空灵清静的审美体验静”则是静中有动,静中有声,这也许就是禅宗推举的般若静观王维的诗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优美深邃的意境,不管是从文学还是从美学的角度 讲,他的诗都达到了一个极其澄明的层度同时作为一位在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着杰出 才能的艺术家,他对于口然美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感受力,他也利用这些艺术才能,让自 然景物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呈现出的种种变换不定的景象,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 意得到了极为生动的体现忘古常空,一朝风月”,禅在刹那,乂似乎是永恒,变幻无常,生生不息,虚空中有 妙处,妙处或是虚空,空寂中见流动,流动中见空寂,似乎有时都分不清明是审美体验还 是宗教体验,是艺术境界还是哲学境界这就是“禅”,是“诗佛”王维将审美体验与宗 教体验融合为一的最高艺术境界读着王维的山水诗,让生活在浮躁年代的我们心灵上留下了一寸明净Z地,让人感到 一种独特的美,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诗中所描绘的幽静、清新的山水出园令人向往, 那悠闲自得、无拘无束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令人陶醉王维的诗作,时而将物我合一,时 而乂将物我两忘,给人一丝说不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