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最佳喂养模式PPT参考幻灯片.ppt
44页早产儿喂养模式早产儿喂养模式 NICU 夏幸阁夏幸阁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2. 2. 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3.3.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4.4.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 5. 5. 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 6.6. 熟悉早产儿熟悉早产儿熟悉早产儿熟悉早产儿NNSNNS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2 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系统的特点•胃肠道动力•消化吸收功能•肠道免疫功能3 胃肠道动力的特点胃肠道动力的特点胃肠道动力的特点胃肠道动力的特点A.孕15 周吸吮动作 /34 周有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吸入B.孕 32 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收缩幅度、 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食管反流C.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 ,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胃排空延迟D.胎龄 <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的收缩 ,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腹胀、 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E.结肠动力也不成熟 →动力性肠梗阻4 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A.胃内pH较高 ,胃蛋白酶是无活性、十二指肠各种蛋白酶活性也是降低的 →只能消化不足 80 %的摄入蛋白质B.胰脂酶活性低 ,胆酸和胆盐的水平也较低 →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C.胰淀粉酶水平相对较低→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有限D.乳糖酶出现于孕 24周 ,36 周达足月儿水平→可能有轻度乳糖不耐受5 肠道免疫功能肠道免疫功能肠道免疫功能肠道免疫功能 胃酸低、胃酸低、 蛋白酶活性低蛋白酶活性低肠粘膜渗透性高、肠粘膜渗透性高、SIgA 水平低、动力障碍水平低、动力障碍发生发生NEC危险性增加危险性增加6 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生后一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存在肠内喂养禁忌症者除外,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供给7 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提供“最合适”的营养支持•使生长速率接近宫内生长速率•促进器官系统发育(尤其是脑)•防止营养不良或过剩引起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8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母乳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
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母乳增强剂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100mL/(kg·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满足的生长需要配方乳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喂养方法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开始剂量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喂养加量每天增加10~30 mL/kg是安全的。
当建立每4小时1次的全母乳喂养后可实行按需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是有益的,无不良反应完全经肠道喂养后开始补充多种维生素;体质量达到出生时的2倍(通常是2个月)时补充铁;中链三酰甘油的补充用于生长速度偏慢的早产儿9 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母乳★•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10 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肪、脂肪、EFA、、LCPUFA丰富的游丰富的游离氨基酸离氨基酸含有大量含有大量核苷酸核苷酸有利于早产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儿对脂肪的吸收和利用吸收和利用1.促进铁吸收促进铁吸收2.抗病毒和杀菌抗病毒和杀菌3.免疫调节免疫调节4.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微生态5.抗氧化抗氧化1.脂肪提供婴儿脂肪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的能量来源2.EFA::LA、、ALALCPUF::AA,C20:4、、DHA,C22:61.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2.牛磺酸牛磺酸满足早期生长发育满足早期生长发育对核苷酸的需要对核苷酸的需要早产儿母早产儿母乳中乳中MCFA/ LCPUFA更高更高母乳母乳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增强新生儿的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乳铁蛋白乳铁蛋白11 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是小肠上皮细胞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牛磺酸: 1.是重要的细胞抗过氧化损伤物质与渗透压调节因子(细胞保护剂) 2.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游离脂肪酸之一,是脑发育的重要物质 3.是产生正常的视觉功能所必须的 4.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胆汁的排泄12 脂肪提供婴儿脂肪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的能量来源脂肪脂肪脂肪脂肪长链多聚不长链多聚不长链多聚不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LCPUFLCPUF)))) ü亚油酸(亚油酸(LA)、亚麻酸()、亚麻酸(ALA))ü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ü缺乏:体重不增,易感染、皮炎等缺乏:体重不增,易感染、皮炎等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FAEFA))))ü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AA,,C20:4)、)、 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ü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介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介 素等的重要来源,且对婴儿脑和视网膜素等的重要来源,且对婴儿脑和视网膜 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13 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MCFA--MCFA早产儿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早产儿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和利用吸收和利用14 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肪、脂肪、EFA、、LCPUFA丰富的游丰富的游离氨基酸离氨基酸含有大量含有大量核苷酸核苷酸有利于早产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儿对脂肪的吸收和利用吸收和利用1.促进铁吸收促进铁吸收2.抗病毒和杀菌抗病毒和杀菌3.免疫调节免疫调节4.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微生态5.抗氧化抗氧化1.脂肪提供婴儿脂肪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的能量来源2.EFA::LA、、ALALCPUF::AA,C20:4、、DHA,C22:61.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2.牛磺酸牛磺酸满足早期生长发育满足早期生长发育对核苷酸的需要对核苷酸的需要早产儿母早产儿母乳中乳中MCFA/ LCPUFA更高更高母乳母乳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母乳的优点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能乳铁蛋白乳铁蛋白15 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喂养内容的选择——母乳母乳母乳母乳足月母乳早产母乳能量(kcal)70-7373-76蛋白质(g)1.3-1.81.5-2.1脂肪(g)2.9-3.43.2-3.6钠(mg)15-2222-39 氯化物(mg)36-5938-63磷(mg)12-1413-17镁(mg)2.7-3.13-3.6•营养成分的差别:足月和早产母乳比较(100ml,哺乳期第一个月)16 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性变化性变化性变化性变化(IU/L)(IU/L)母乳n总淀粉酶胰淀粉酶初乳3610 232. 93±1. 48141. 25±1. 41过渡乳3434 8 511. 38±1. 26109. 64±1. 5142 d成熟乳3232 4 786. 30±1. 2053. 70±1. 59F值31. 2749. 76P值<0. 01<0. 01初乳初乳,尤其是产后第尤其是产后第1、、2 d的初乳的初乳要尽量喂哺新生儿要尽量喂哺新生儿17 研究还证实:研究还证实:研究还证实:研究还证实: 母乳中的淀粉酶进入婴儿消化系统后能耐受胃酸,且在小肠中保持活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酶活性,极大地提高了婴儿对淀粉的消化能力18 母乳的保存母乳的保存母乳的保存母乳的保存室温下室温下室温下室温下微波微波3~4℃℃冷藏冷藏冷冻冷冻在室温在室温(20℃℃)下:下:ü初乳可存放初乳可存放24 hü成熟乳可存放成熟乳可存放6 hü杀死微生物杀死微生物ü降低了含氮物质的量、脂肪的吸收量降低了含氮物质的量、脂肪的吸收量(脂肪酶降解脂肪酶降解)、、 水溶性维生素水平、抗菌因子的水平水溶性维生素水平、抗菌因子的水平ü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能够保存完好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能够保存完好ü抑制细菌生长抑制细菌生长ü储存超过储存超过5 dü除粒细胞以外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除粒细胞以外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19 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用于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强化母乳,补充不足•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摄入的养分不够其生长所需,生长速率慢•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添加时间:当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20 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增加营养物质,粉末状和液体状•能量:14kcal/100ml•蛋白质:0.7g/100ml•碳水化合物:2.7g/100ml•维生素•矿物质:50-90mg,磷33-45mg•微量元素回顾性回顾性Cochrane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结果表明:u 人乳增强剂能促进生长,增加机体氮储备和骨矿物质水平。
人乳增强剂能促进生长,增加机体氮储备和骨矿物质水平u当母乳喂养达到当母乳喂养达到100mL/(kg·d)或完全经肠道喂养时就需添或完全经肠道喂养时就需添 加人乳增强剂加人乳增强剂u早产儿每日摄入早产儿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早产儿母乳能达到理的强化的早产儿母乳能达到理 想的营养状态想的营养状态21 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优点•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适当提高热量,使配置的蛋白、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等22 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l早产儿配方乳100 mL至少含2 g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8~9 g碳水化合物l高分子质量葡萄糖聚合物代替乳糖l与足月儿配方乳比较,更高的能量,而渗透压(250~320 mmol/L)却相当lLCPUFA被广泛添加于早产儿配方乳中随机临床试验表明:随机临床试验表明:ü早产儿配方乳能早产儿配方乳能提高生长速度和提高生长速度和IQ评分评分,在小于胎龄的,在小于胎龄的 早产儿和男性早产儿更为明显。
早产儿和男性早产儿更为明显ü足月儿配方乳和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足月儿配方乳和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新生儿新生儿NEC的发生的发生 率无显著差异率无显著差异23 其他研究:其他研究:其他研究:其他研究:ü 单纯人乳喂养组新生儿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长速度均显著慢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ü强化人乳喂养组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出院后配方奶出院后配方奶出院后配方奶出院后配方奶•成分:介于早产儿和足月儿配方奶之间:22kcal/30ml•通常用于出院后3-9个月•促进生长和骨矿化•强化铁和维生素含量,无需额外补充•指征:早产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1800g 胎龄在34-37周但生长不足的婴儿25 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有关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的研究: 婴儿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可通过肠道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提高婴儿营养与免疫功能、改变婴儿大便性状26 糖糖糖糖•糖:提供能量、通过糖基化构成糖脂、糖蛋白实现机体的精确调节功能•糖: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低聚糖:是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因子,是母乳中的益生素27 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微生态中最重要的益生菌,是婴儿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营养与免疫调节物质。
ü双歧杆菌能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变为可溶性,使其易被宿主吸收ü双歧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ü双歧杆菌及其裂解产物均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加抗体产生,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和抗感染能力•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体外空气中常温下难以保存•通过添加低聚糖来促进婴儿体内的内源性双歧杆菌生长28 低聚糖低聚糖低聚糖低聚糖•肠内致病菌的可溶性受体,结合→封闭→减少定植•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生成SCFAü是大肠的主要能量来源ü保持肠道内低PH值,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的过渡繁殖,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保护婴儿免受肠道致病菌侵袭29 低聚糖低聚糖低聚糖低聚糖低聚糖在肠道酵解低聚糖在肠道酵解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大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大,结构松软结构松软增加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性状,防止便秘防止便秘刺激肠蠕动刺激肠蠕动↓↓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产生短链脂肪酸产生短链脂肪酸提高肠道内渗透压提高肠道内渗透压肠道内容物吸取肠道内水分肠道内容物吸取肠道内水分↓↓↓↓↓30 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研究一研究一研究二研究二早期喂养儿比晚早期喂养儿比晚期喂养儿体重增期喂养儿体重增加好,肠道喂养加好,肠道喂养不耐受少,不耐受少,达到达到全量喂养时间快全量喂养时间快早期肠内喂养和早期肠内喂养和早期达到全量能早期达到全量能够够降低降低VLBW晚期晚期败血症的发生率败血症的发生率研究三研究三早期微量喂养有利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血于早产儿胃肠道血流的供应,刺激血流的供应,刺激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电活动和胃促进胃电活动和胃肠动力肠动力 p延迟喂养并不能降低延迟喂养并不能降低NEC的发生率的发生率p早期喂养不增加早期喂养不增加NEC发生率发生率31 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实验表明 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 d,就会出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及乳糖酶发育受阻。
32 1989年美国儿科学会的综合资料指出,婴儿NEC发生最危险因素是母亲患妊娠高血压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并建议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新生儿宜早期喂养以提高肠道耐受性33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ü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的分泌及活性ü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ü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ü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34 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围产期窒息•机械通气•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特别是低氧血症状态•败血症•频发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脐动脉或静脉插管35 开始剂量开始剂量开始剂量开始剂量ü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喂养次数ü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时1 mL出生体重开始剂量<1 000g1 mL/h1 000~1 500 g2小时2 mL1 500~2 000 g3小时3 mL>2 000 g4小时4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必须开始36 喂养方法及速度喂养方法及速度喂养方法及速度喂养方法及速度•缓慢持续输注:ü方法:0.5-1ml/h.12-24h+0.5-1ml//h(10ml/h改间歇注入)ü益处:较间歇注入LBW婴儿营养吸收好,体重增加快 对较大的严重CLD早产儿有益,促进十二指肠运动的成熟ü不良反应:喂养不耐受,胃潴留•间歇注入喂养(bolus):ü方法:每3-4小时喂15分钟ü益处:对胃肠激素的释放产生较有利刺激ü不良反应:合并短暂呼吸暂停、青紫、PH和PaO2降低 胃扩张、腹内压增高和膈膨升 暂时性脑血流↓37 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管理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管理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管理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管理1、一般主张早喂养2、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质量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3、每次剂量:依体质量不同而异4、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体质量安排5、每日增加量:必须评价其胃肠耐受性,依据胃潴留、反流、有无腹胀等。
原则上每次不超过前次给予量的50%6、喂养后最好右侧卧位和拍背,促进胃排空38 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是一组症候群,尚无统一定义•通常表现为胃潴留,或呕吐、腹胀、胃管内抽出胆汁、便秘等•发生率:ü黄瑛报道出生体重<2 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2.1%ü董梅等报道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5%üAkintorin等报道出生体重≤1 000g早产儿发生率为71%, 1 001~1 250 g早产儿发生率为38% 39 有关喂养不耐受的定义有关喂养不耐受的定义有关喂养不耐受的定义有关喂养不耐受的定义•董梅等报告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表现为 ①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 ②腹胀; ③胃残余量超过喂入量的30% ④胃内有咖啡样物 ⑤被禁食>2次 ⑥第2周末喂入量<8 ml/(kg·次) •鼻胃管回抽胃残余量增多:大于前次喂养量的50%,或不止一次的前次喂养量大于30%,或大于每日喂养总量的10%•或是存在腹胀,或血便(必须除外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及被X线片证实为NEC)40 2003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年美国儿科学会年美国儿科学会年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以下因素: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②肠穿孔征象;③明显血便;④胃潴留量≥间隔喂养2到3次总量的25%到50%;⑤胆汁反流或呕吐;⑥严重的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⑦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41 NNSNNS: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减少废用性萎缩Ø改善生理行为,提高对医源性刺激的耐受性ü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 纤维纤维ü兴奋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ü改变胃肠调节肽水平改变胃肠调节肽水平ü促进吸吮反射、促进吸吮反射、 胃肠功能成熟胃肠功能成熟ü促进早产儿向胃促进早产儿向胃 肠营养的过度肠营养的过度ü缩短胃管喂养时间缩短胃管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住院天数缩短住院天数ü给予给予NNSNNS可使患儿感到舒适与安全,可使患儿感到舒适与安全,HR↓HR↓,,SaOSaO2 2↑↑ü安静睡眠(深睡)时间明显增加,安静睡眠(深睡)时间明显增加,ü活动睡眠(浅睡)时间减少,烦躁时间减少活动睡眠(浅睡)时间减少,烦躁时间减少42 小结小结小结小结•首选母乳喂养,及时添加母乳强化剂•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43 Thank you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