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菌清工艺操作法12ISO.doc
24页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汇编 –百菌清生产/精制规程 XH—03—003—W001目 录第一篇 百菌清生产规程1.百菌清工艺操作规程………………………………………1-92.岗位操作法…………………………………………………10-14第二篇 精制百菌清生产规程1.百菌清精制工艺规程………………………………………15-19 2.百菌清精制岗位操作法……………………………………20-21第二篇 维修规程1.电、气焊工安全规程………………………………………222.电、气焊工操作法…………………………………………22-23 百菌清工艺操作规程 1产品概述1.1百菌清,化学式为:C8CL4N2;化学名称为:1,2,3,5—四氯—4,6—2腈基苯,四氯间苯二甲腈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250-251℃,沸点350℃蒸汽压小于0.01毫米汞柱(40℃)在水中溶解度为0.6ppm,在丙酮中为2克/公斤,二甲苯中为8克/公斤工业品含量约为98%,在碱和酸性水溶液中以及对紫外光照射都是稳定的1.2反应方程式为:C8H4N2 +4CL2=C8CL4N2+4HCL↑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8(二腈):284(氯气):266(百菌清):146(氯化氢气体)1.3工艺流程:制N2 机→N2 缓冲罐→N2 加热器 CL2 加热器←CL2 缓冲罐←CL2 钢瓶油炉 粉状二腈熔化器A→熔化器B→计量泵→汽化器→混合器→流化床→固定床→捕集器→吸收塔→风机→循环喷淋池 百菌清 盐酸 漂液 灰浆泵←灰浆←石灰2工艺控制条件 2. 1物料配比 间苯二甲腈100kg/hr;氮气90m3/h;氯气50-60m3/hr;2.2工艺参数控制2.2.1固定床前部系统压力在0.02—0.2Mpa,固定床下部测压点为微负压;2.2.2油炉温度为:≤295C;系统油温在255℃-275℃; 2.2.3熔化器A、B温度为160℃-190℃;2.2.4计量泵温度为165℃-180℃; 2.2.5汽化器温度为240℃-270℃;2.2.6氮气压力0.3±0.02Mpa;2.2.7氮气加热器温度>200℃;2.2.8氯气压力0.3±0.02Mpa;2.2.9氯气加热器温度≥150℃;2. 2.10流化床反应温度265℃-310℃;2.2.11捕集器温度<160℃;3岗位操作3.1开车前准备3.1.1检查系统中各设备及连接管道、仪表、阀门等部位是否具备开车条件;3.1.2检查二腈、液氯的储备,及辅助原材料氮气、导热油、催化剂等储备情况;3.1.3开车前将给定催化剂均匀地加入固定床列管中,保证无架桥情况;3.1.4打油前再次检查系统中设备、油路管道的密封性,及各油阀、保温大球阀,尾气阀门等开关要求;3.1.5通知油炉人员把准备好的导热油注入系统循环,待高位槽油液位压差表高液位显示时,油炉人员迅速关闭低位槽进油阀门,打开系统回油路阀门,系统油进入正常循环状态,油炉点火提温,升温过程按给定要求;3.1.6将流化床上部手孔打开,通氮气,加流化床催化剂,赶水。
3.2催化剂内水汽处理3.2.1油炉提温,使两床温度缓慢上升,两床上部手孔打开,通氮气把催化剂中的大量水分除掉在一定时间后,将两床手孔关闭,进行抽真空继续赶水,待水除净后方可通氯气活化;3.2.2两床同时整换催化剂赶水时间在9-12小时,若部分更换规定床催化剂,赶水时间在7-10小时,赶水具体步骤按车间规定进行分段赶水时间表(例) 两床催化剂整换 150℃ 200℃ 250℃ 255℃ 2h 2—4h 2—4h 1—2h 部分更换固定床催化剂 150℃ 200℃ 250℃ 255℃ 2h 2h 2—4h 1—2h 3.3催化剂活化3.3.1净除催化剂内部的水份后,固定床下封头以后系统保持微负压,两床温度保持车间规定温度,开始通氯气活化;3.3.2 活化条件:氯气通30-45m3/hr;氮气通80-90m3/hr;活化时间根据两床反应温度变化而定, 当床内温度显示由低温到高温再到低温(260℃—305℃—270℃),活化过程结束。
附--相关工艺通知单----催化剂具体处理过程(例):B.加CAT、赶水、活化、开计量泵全过程一、 赶水(12小时)1. 系统打油提温,当温度到150℃时,加流化床催化剂 KG进口-1 型 ,保温4小时;2. 系统由150℃向200℃提温,提温和保温时间共计4小时;注意:①当温度提到200℃,打上两床赶水孔,抽真空赶水;②加刘化床催化剂后,通氮气80m3/h(赶水期间);3、系统由200℃向255℃提温,提温和保温时间共计4小时;此时,赶水结束二、 活化(9小时)1. 活化时间为9小时;2. 系统油温保持255℃;3. 活化期间,氯气通40m3/h, 氮气通80m3/h;三、 投料1. 活化结束前4小时,投A-1料预熔;2. 开计量泵前,系统油温保持255℃;同时将氯气改通54m3/h(每瓶使用4小时25—30)分钟);氮气通90m3/h;3. 开计量泵前,二腈熔化温度要达到特定的温度;4. 开计量泵后,二腈进料速度为100kg/h;5. 操作人员要控制好进料速度;6. 记录人员、班长勤巡查,做详实记录;7. 出现异常情况,严格按车间规定进行调整工段长审核签名: 时间: 工艺技术员签名: 时间:班长签名开车过程加流化床催化剂开始: 结束: 提温、赶水开始时间: 结束: X流1最高: X流2最高: X流3最高:通氯活化开始时间: 结束: X流1最高: X流2最高: X流3最高:开泵进料开始时间: 进料: 催化剂吸附期间:X流1最高: X流2最高: X流3最高:备注:特殊情况补充及详细记录 3.4投料开车3.4.1活化结束前4小时,操作人员按要求把二腈投到熔化器A内;3.4.2操作人员控制熔化器A、B、计量泵的油阀开度,把温度控制在较适宜的点上,保证熔化器A二腈为液态;3.4.3活化结束,计量泵进料后,根据系统反应状态,均衡物料配比,调整氯气、氮气的流量及系统的油温;3.4.4,计量泵进料初6—10小时,为催化剂吸附过程,此期间没有料出(其温度变化如同活化期间);3.4.5记录人员从赶水开始,详实记录温度、压力、流量等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并积极做出补救处理措施;3.5酸吸收处理3.5.1酸吸收原理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盐酸;3.5.2开车前打开补水阀将一、二级酸贮罐水液位补至70-80cm;3.5.3油炉温度提到200℃,尾气开风机抽负压,启动酸循环泵,同时把石墨热交换器的冷却水阀打开,检查酸泵运行情况、吸收塔的回流情况;3.5.4从通氯开始,吸收塔开始喷淋吸收生产尾气; 3.5.5正常生产期间,每隔10—12小时,把一级酸贮罐内的盐酸打入指定的酸贮槽,把二级酸贮罐内的盐酸打入一级,并把二级酸贮罐补足水;3.5.6正常生产期间要巡查酸漏点、泵运行及酸吸收状况。
3.6尾气吸收处理3.6.1尾气吸收原理为氯气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液,具体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3.6.2开启化灰泵,使用高压水枪喷击熟石灰,石灰浆淌入化灰池,3、4、5、6号化一池,7、8号化2池;3.6.3将化灰池内灰浆打入池循环;3.6.4开启循环泵和喷淋泵;3.6.5油炉温度提到200℃后,开启风机抽负压,从盐酸吸收塔出来的气体被真空抽到喷淋塔内,再次被吸收,注意吸收塔喷淋吸收效果;3.6.6从喷淋塔出来的气体通入清水池吸收、排空3.7百菌清的捕集、出料及包装、入库3.7.1正常生产期间,气态百菌清在捕集器内壁上冷却,结晶成固态(呈粉状);3.7.2出料前,先开启出料柜引风机,相应打开准备切换使用的捕集器水阀;3.7.3捕集器有2套,分别为N1,N2,如要使用N2,将此路固定床下部阀门及二捕出口球阀打开,保证无正压现象,相应关闭N1捕集器进出口阀门(注:此系统作为备用系统,循环使用);3.7.4出完料后,应清理两只捕集器之间的连接管道,然后打上手孔(注:两路捕集器之间的物料管道必须每班清理);3.7.5记录人员填好取样通知单,通知分析人员取样,取样必须是分析人员,并且合成人员在场;3.7.6每袋原药规定为25±0.1kg,每袋内必须放批号单;3.7.7经入库人员核对后,安排装卸人员分类码好后,入库时,必须有仓库保管员在场并随即办理入库手续;附--应急停车、应急操作及停车后的启动程序根据百菌清产品生产的特点,每间隔10天左右要停车1到2天更换催化剂,在生产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停车期间集中处理。
突发事故导致的应急停车主要表现为:停电,设备内部漏油和设备漏氯气一、停电1.氯气岗位人员迅速关闭液氯钢瓶阀和氯气汽化器前氯气阀;2.记录人员迅速关闭氯气流量计上下阀门,同时把氮气流量由90 m3/h调到20 m3/h,10分钟后全部关闭;3.合成人员关闭固定床下保温球阀,系统保持0.1 MPa以下的压力,氮气保护催化剂防止系统温度上升;4.油炉岗位用潮湿的煤炭向炉堂内压火,防止油盘管(炉堂)内导热油高温氧化;5.来电后,油炉人员开启循环泵,导热油正常循环油炉点火提温到工艺要求的温度;6.合成岗位开启各套系统油泵,保持系统导热油正常循环;7.合成人员打开固定床下保温球阀,同时向系统通氮气90 m3/h;8.尾气岗位开引风机,酸吸收岗位开启酸泵;9.氯气人员把缓冲罐压力调整到0.3 MPa,通氯气30 m3/h,30分钟后, 10.油温提到工艺要求后,合成人员开计量泵;11.进料后,合成人员调整捕集器负压,这时正常生产;二、设备内部漏导热油1.合成岗位出料发现料中有黑色块状物料或有恶臭味,系统的温度超出正常的反应温度,此种条件判断为漏油;2.班长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做好停车准备工作3.加料人员停计量泵;4.氯气岗位人员关闭氯气钢瓶阀和氯气汽化器前氯气阀,并且做好对缓冲罐内氯气的置换工作;5.记录人员关闭氯气流量计处氯气阀门,同时把氮气由90 m3/h调整为110 m3/h,对系统进行保护;6.通知油炉人员把相关的回往低位槽的油阀打开;7.通知油炉人员关闭相关的油循环泵;8.合成岗位人员对相关系统进行回油;9.停车后检查处理,更换催化剂,重新开车。
三、氯气泄露若系统中出现漏氯影响正常生产的因素,由班长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