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城西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城西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洁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8. 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参考答案:7. D 8. 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9. 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D项,“从不同方面”错误,根据选文第⑦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扩大了范围。
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题干问“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作者用“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这样写,表现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菱(死亡)从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答出语段的内容: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明),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
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答案点睛】阅读散文先要明确散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什么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和收束句归纳每一段的段意,把握文章脉络,而提纲挚领,纵览全文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前 妻(前苏联)鲍里斯·克拉夫琴柯 他每天都要收到家里人送来的东西,都与众不同他满意地笑了,搓搓手说:“这就是说,我找的女人好我们一言不发,医院里定量配给的食物,大家都吃腻了,因而,他用家里人送来的美味可口的馅饼来款待我们他不知多少次给我们讲述了他与前妻离异的经过,原因是她爱挑他的毛病,一点也不理解他然而”,他向上伸出一根又短又粗的像小灌肠一样的手指头说,“在她身上,有着某种人道主义气质,她拒绝接受抚养费他这一段经历,大家都听得厌烦了,但他款待我们的食物,我们照样是要吃的只过了一个月,我就结识了另一个女人,她叫菲古尔卡,体态轻盈优美靠上帝保佑!还没有登记,我们就同居了话又得说回来——登记也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一般来说,我是赞成废除这种形式的如果一定要登记,那我也主张采取日本的做法一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都由你自己决定要是双方觉得合适,那就来吧,那就终生为伴,白头到老 “没有这种做法,”不知谁持怀疑的态度,“不能这样草率,生活就是生活 “我骗你干吗?我亲自读到过,只是记不起来在哪本书上你讲点关于你新婚妻子的事情给我们听吧,”我说,“你有一位这么好的天使嗯,天使倒说不上,可是,女人就应该这样那为什么她连一张便条也不给你写来呢?随便写几句,表示一下关心也应该呀!”我们面面相觑这也是真的,近半个月来,没有任何人给他送来过一张便条他十分窘迫地环视了我们一遍,就转身向着墙壁了每天从中午十二点开始,是病房向我们转交探访物品的时间今天他第一个收到了家里送来的物品他看看我们,于是请求护士说:“劳驾,姑娘,请告诉她,要她给我写几句话,随便写些什么都行再告诉她,我真想她呀你们等着瞧,”他说,“马上就会送来便条的不久,护士就回到了病房她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只是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不知是谁轻声笑了一声,他的脸立即就红了 “您那一位真好,”护士安慰他道,“每天都送东西来,您还觉得不够吗?你们男人就是不知足!也真是难为她,大热天从老远跑来,况且,她还那么胖……” “谁那么胖?”他连忙追问,“您大概把人搞错了吧,姑娘!” 护士噗哧一声笑了。
她说:“您到窗口来看,不就是她吗?” 他走到窗口,我们也跟着走去一位个儿不高、身体肥胖的妇女,正走到住院大楼前的院子里她低着头,步履从容,手中拿着一个网袋多么轻盈优美的体态呀!”我笑着说他未置一词拖着脚步沙沙作响地走回床边,躺下了,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前妻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 “在她身上,有着某种人道主义气质,她拒绝接受抚养费他”的这句话折射出前妻是一个自尊自爱、人格独立的人B. “他”与室友关于婚姻登记不过是一种形式的交谈,属于叙事中的闲笔,使谈话显得随意,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C. 小说的结尾令人回味当发现每天送东西的其实是自己的前妻后,“他”并没流露出感动未置一词”、“躺下了”、“闷声闷气地说”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前妻的冷淡D. 小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他”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对前妻、新妻则主要采用侧面描写E. 小说批评了那些只重外表不重内心的负心汉,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
17.“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8.这篇小说采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两例分析,并谈谈其艺术效果6分)19.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任选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6. BD B.并非闲笔D项无心理描写17.答:①“我”是故事的见证人、讲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讲述,使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②“我”又是故事的参与者、作者情感、立场的表达者我”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我”、“我们”与“他”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我”的提议,引出“他”对新妻的褒赞作者又借“我”之口传达对“他”的嘲讽与鞭挞当真相毕现后,我的笑语“多么轻盈优美的体态呀!”讽刺意味强烈虽然作者未加一字褒贬,但爱憎倾向却由此自然流露出来18.答:①前妻与新妻的对比前妻身材矮胖,但自尊自爱丈夫离弃她时,她没有趁机索取抚养费显示出一个女人自尊自爱的人格;心地善良美好,虽遭离弃,却在前夫生病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