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拉特旗工业供水水源地乌兰淖水库及供水主管道工程立项建议书.doc
27页1达拉特旗工业供水水源地乌兰淖水库及供 水主管道工程立项建议书1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 项目简介及地区国民经济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达旗乌兰淖水库-达拉特旗工业供水工程水源地是达 旗展旦召苏木的乌兰淖水库,通过输水管道引至达拉特旗 树林召镇杜存圪卜,再从杜存圪卜向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 发区供水 乌兰淖水库位于达旗展旦召苏木麻池北,水库控制流 域面积 68 平方公里,水源来自库布其沙漠北沿泉水及地下 露头潜水,水量充沛且无泥沙,年径流总量为 1173.3 万立 方米,原设计库容 345 万立方米,死库容为 120 万立方米, 调节库容为 225 万立方米水库于 1976 年开工建设,1978 年完工,后经 1981 年加固施工 根据达拉特旗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景规划达拉特旗 树林召镇总人口达到 25 万日需水量达 5.8 万 m3展旦召 水源地开采 2.5 万 m3/日树林召镇及周边需开采量 3.3 万 m3/日树林召镇地区潜水补给量为 2.83 万 m3/日,承压水 补给量 1.28 万 m3/日,二者补给量为 4.1 万 m3/日,开采量 为补给量的 95%,远超出 60%的允许开采量。
达旗“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经济发展到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0 亿元, 年均增长 34.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元,是十五末 的四倍;财政收入达到 40 亿元,年均增长 38%固定资产 投资累计完成 500 亿元,年均增长 25% 产业结构到 2010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35 亿元, 年均增长 19.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230 亿元,年均增长 39.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135 亿元,年均增长 33.4%; 三次产业比例为 9:58:33 达旗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值的 58%,从而可2以看出工业的发展速度是强劲的为使我旗工业建设平稳、 有序、健康的发展作为基础建设的供水工程建设应适应 工业的发展由于黄河上游降水量历年呈减少态势及上游 水库的调控作用和黄河上游工农业用水量增加,黄河取水 口断面的来水量较往年也在减少,这样,有必要建设乌兰 淖水库水源地,作为工业用水水源地 本项目建议对乌兰淖水库进行扩建加固,然后通过输 水管道将乌兰淖水库的水供往达拉特树林召镇的杜存圪卜, 再通过杜存圪卜泵站输送到各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乌兰淖水库年久失修,主副坝已被风雨侵蚀,部分断 面已成为三角形坝顶高程及边坡明显不足,每当凌汛期间, 水库不能拦蓄大量的地表水,只好将大部分水放掉,而这 些水汇集到下游低洼地带――淖畔一带,再由淖畔经昭君 坟城拐子流向黄河,所经之处,农田受淹,冲毁道路,致 使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拟将把乌兰淖水库扩建加固,通过提水泵站管道输水 至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供工业用水,变废为宝,兴利除害, 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3 项目建设和任务 达旗乌兰淖水库-树林召镇工业园区供水工程项目建 设任务是维修加固达拉特旗乌兰淖水库,通过加压泵站和 输水管道将水库水输行往树林召镇杜存圪卜,作为树林召 镇工业用水32 2、、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2.1 水文 2.1.1 概述 乌兰淖水库位于达旗的十大孔兑西柳沟和黑赖沟的区 间内,隶属展旦召苏木,南依库布其沙漠,北临黄河冲积 平原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68 平方公里,水源来自库布其 沙漠北沿泉水和地下露头潜水,水量充沛,且无泥沙,是 水库理想的水源根据 2004 年 4-6 月份到自流泉水和地 下露头潜水区调查测算,该范围内汇集后流量约为 0.37 m3/S,年径流总量为 1173.8 万立方米,有 70%的水没有利 用,原设计库容 345 万 m3 ,死库容为 120 万 m3,调节库容 为 225 万 m3水库于 1976 年开工建设,1978 年完工,后经 1981 年维修加固。
至今水库已年久失修,主副坝严重受风 雨侵蚀,坝脚渗漏严重、部分坝断面已成为三角形,坝顶 高度明显不足,现只能少量蓄水 2.1.2 气象 水库所在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风大多 沙,干燥少雨,极易发生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 根据达旗气象站 1957 年至 1996 年共 40 年观测资料统 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仅有 305.5mm,且多集中在汛期, 7、8 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52%,降水的时间分 布极不均匀,短时雷雨是形成山洪的主要因素 本地区的蒸发十分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 2115mm(d=20cm)为降雨的 6.9 倍气温一年中变化也较 大,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极端最高气温 40.2℃(1975 年),极端最低气温-34.2℃(1971 年), 温差高达 74.4℃,多年平均气温 6.3℃土壤冻结始于每 年的 10 月中下旬,翌年 4 月初解冻,冻结期多达 150 天, 最大冻土深 1.76 米(1971 年) 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出现,除大风外,还有沙暴天气, 实测最大风速 24m/s,大风日数年平均 24 天,最多达 48 天 (1962 年),沙暴日数年平均 15 天,1960 年达 31 天,大4风和沙暴风力常在 5-8 级之间,短时达 9-10 级。
2.1.3 水文基本资料及径流 乌兰淖水库主要靠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和壕赖潜 水、泉水以及承压水自流井泉水排泄补给形成,一年四季 长流水 一、地表径流 乌兰淖水库汇流面积 68 平方公里,由于水库坝址上游 无实测资料,查《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多年平均地 表径流深为 18mm,经调查分析与实际相差较大,因此采用 扎萨克水库的地表径流深分析计算结果,即 CV=0.26,CS/CV=2.5,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90.24mm,设计频 率采用 P=95%,KP=0.628,即设计频率径流量:WP=1000KP×Y×F=1000×0.628×90.24×68=385.36m3 经实地调查当地的村社领导及村民,并进行实测,壕 赖泉水及自流井水(地下露头水),多年平均流量为 0.25m3/s,年径流量为 W泉=0.25×86400×365=788.4 万 m3 因此乌兰淖水库上游年径流总量为 W总=WP+W泉=382.36+788.4=1173.76m3 2.1.4 水库可供水量计算 2.2.4.1 水库水量损失计算 (1)蒸发损失: △W蒸=[KE20-(X-Y)]A库面 式中:△W蒸-库区陆面变成水面引起的蒸发量,即蒸发损 失量。
E20-库区 20 厘米蒸发皿测得的水面蒸发量,查得 E20=2350 K-蒸发折算系数,K=0.56 X-坝址以上控制面积多年平均降水量,查得 X=245mm Y-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深,查得 Y=18mm A库面-水库水面面积,取正常水位水面面积,A=1000 亩 m2 经计算,得 △W蒸=72.64 万 m3 52、 渗漏损失 渗漏损失按水库平均库容的 10%计,水库平均库容为 300 万 m3,则 △W蒸=30 万 m3 经调查当地农牧民,每年水库灌溉农田面积为 4200 亩, 按每亩用水量 166.7m3计算,年用水量为 70 万 m3 2.1.4.3 水库可供水量计算 水库可供水量为年经流总量扣除水库水量损失,和当 地农业灌溉用水量后剩余的水量,经计算,水库可供水量 W供=1000 万 m3 2.2 地质 2.2.1 区域地貌概况 旗内地貌条件比较复杂,按其成因的形态类型可分为 侵蚀构造高原丘陵地形,库布其风积沙漠地形和黄河冲积 平原地形 侵蚀构造高原丘陵地形约占全旗面积的五分之二,地 面标高 1200 米左右,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岩石大部 裸露地表,植被覆盖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境内的八大沟 谷(孔兑)是排泄这一地区地表水的主要通道风积沙漠 地形是东西带状横贯于旗内中部,覆盖范围约占全旗面积 的五分之一,大部分为流动性或半流动性沙丘沙丘分布 不受地形的限制高程 1100-1200 米,北部沙丘下部大都 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 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海拔高程 1000 米左右湿地 分布范围较大,盐渍化的趋势严重,大片土地弃耕,由于 构成平原内部结构的岩层属于湖相沉积,水文地质条件比 较复杂,含水层巨厚,颗粒较细,藏有丰富的地下水 黄河三级阶地在旗内西部分布比较广泛,前缘陡坎高 出平原 30-50 米,阶面大部分为沙丘覆盖黄河一、二级 阶地多遭破坏,残存无几,黄河三级阶地的后缘为山前倾 斜平原,由于这一地带接受了粗颗粒物质,同时也造成了 地形的倾斜状态,即山前倾斜平原,这一地带的边缘地段 为一近东西向的湿地,即倾斜平原地下水溢出带62.2.2 区域地层及构造 达拉特旗在传统地质构造体系上归属于中朝准地台(I 级构造单元)的鄂尔多斯市中台拗(II 级构造单元)本 区属中生代构造盆地,构造变动比较微弱,根据基底的起 伏情况,达拉特旗本身又横跨两个Ⅲ级构造单元-乌兰格 尔隆起和河套断陷盆地。
在地质力学上称之为新华夏系构造盆地 由于达拉特旗属中生代构造盆地,因此中生界地层分 布普遍,厚度大,仅吴四圪堵附近的隆起部位见有范围很 小的古生界地层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 在本旗冲积平原上分布最广泛的是第四系中更新统的 河套组(Q2h)和西脑包组(Q3S)其岩性以灰绿色或黄绿争 粉细沙为主,上部淤泥较厚,下部含石膏和芒硝层南部 山前一带颗粒较粗,富水,向北颗粒逐渐变细,直至黄河 沿岸,淤泥增厚,富水性差,水质变坏,本层内富含孢粉 和化石,所采化石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属 Q2-3,总厚度大于 500 米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O1)以粉细砂为主,广泛的分 布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冲积洪积层(Q4a1-p1),则主要分 布于山前倾斜平原或南部丘陵的各沟谷中,以细砂、砾石 为主风积层(Q4eO1)广泛的分布于库布其沙漠地带,以 上冲积层和冲积洪积层水文地质意义较大 2.2.3 拟选区工程地质构造稳定性 拟选区属华北板块北部,阴山山地和鄂尔多斯高原间 的断陷区,地层比较稳定,60 米以内为黄河冲积洪积层, 同时接受了鄂尔多斯台地北部水系冲洪积物地表土质物 理状态除东部和东北部的盐碱和低洼地组成的液化区外, 其余大部地区为二类建设用地,标准地基承载力在 140-250kpa。
总之,拟选区及其周边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基 本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2.2.4 地震基本烈度 达旗处于一个地震多发带,据资料记载,从 1965 年 -1987 年发生地震 125 次,但一般只为有感地震,造成损7失的只有 1996 年 5 月 3 日发生的 6.4 级地震,沿河地区的 民房、校舍等设施受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 51832 万元 该地区地震设防初拟为 7 度 2.2.5 供水路线工程地质 达旗乌兰淖水库-树林召镇杜存圪卜供水管道的路线 沿纬度线向东铺进,整个管线中间为库布其沙漠区,两头 基本为库布其沙漠边缘区或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层以风积 层(Q4eO1)和冲积层(Q4a1-p1)为主,且比较稳定,地表土 质物理状态除东部和东北部由盐碱和低洼地组成的液化区 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二类建设用地,标准地基承载力在 140-250kpa不存在影响输水工程(包括明渠、隧洞和其 他地下洞室)的或洞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83 3、、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3.1 方案比选 本项目建议书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二套方案, 分别进行论述,以供参考及比选,方案一:水由水库经放 水洞流出,经 0+050 处泵站加压,沿 1020 等高线跨西柳 沟输至 22+000 处 1.2 万 m3贮水池,由工业区分别取用。
方案二:水由水库经放水洞流出,经 0+050 泵站加压沿 1022m 等高线跨西柳沟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