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简史.docx
14页1、 本源: Arche,本意为(1)开始,发端,来源;(2)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其含义为:(一)事物开始的部分,例如一条线,无论在相反的那一端,均有一种起点;(二)事物最佳的出发点,例如学习时我们有时并不从头开始,而是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三)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的部分一方面产生,比船从龙骨开始;(四)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产生,运动变化都从它开始;(五)运动变化的事物是由于某个东西的意志而产生运动和变化本源即为万物的起点和归宿2、 智者: Sophistes,源于智慧(sophia),在古希腊初期,原意为"掌握着某种技艺的大师"、"有智慧的人",公元前五世纪时,"智者"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专家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职业哲学家3、 通种论: Theory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通种(gene/genus)即最普遍的型相,柏拉图在《智者篇》中提出了三对六种:(1)"是者"与"非是者",(2)"运动"与"静止",(3)"相似"与"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这些理念的外延最大,哲学史上把对这些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为"通种论"。
4、 四根说: 又叫"四元素说",四根即"水、火、气、土",恩培多克勒觉得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四根永恒存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们彼此独立,不能互相产生或消灭,也不能互相转化,而只能在爱和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互相混合或分离,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就是这四种元素聚合或分离的成果,是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原则5、 洞穴比方: 柏拉图有关结识问题的比方之一,它在《国家篇》中用这个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从惑于不真实的个别事物上升到结识真实的理念过程她把可感世界比作洞穴,把只结识个别事物的人比作锁在洞穴里的犯人,以此来辨别假象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前者为"可感世界",后者为"理念世界",假象背后才是真实的存在,体现了以思想把握真理的理念6、 本体论和结识论: (一)本体即存在论(ontology),onto:存在,logy:学问、学说本意为"有关存在的学说的学问"二)结识论,亦称为"知识论",是哲学的一种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结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本体是结识的对象,只有通过结识人们才干揭发事物内在的必然性7、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一)形而上学,德国原文为metaphysica,本义为"在物理学之后",译名之根据《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第一哲学(the first philosophy),是纯正哲学,它讨论的核心问题--存在问题,它的基本问题是存在论(ontology)。
二)辩证法(dialectics),有关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措施论,源出于希腊文"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是一种逻辑论战的形式三)两者的对立是环绕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所形成的8、 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 (一)真理之路:"真理"已经不是"存在",自己有能力显现出来,而是要靠我们的思想去思考它,用语言去体现它,才干显露出来,即"只有靠人的结识去揭示真理"二)意见之路:它是指靠自己的观测而做出的判断,提出的见解三)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是相对的,意见部分但是是和真理部分相对照的论证二、 简答:1、 "结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 "结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规定一方面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途径研究自然,人的心灵内部涉及着某些与世界本源相符的原则,只有先在心灵中找这些内在的原则,然后再根据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只有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才干发现事物的真理,即中国哲学中的"内圣"和"外王"2、 高尔吉亚的三个理论: (1)无物存在,(2)如果有事物存在,人也无法结识它,(3)即便可以结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在《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中提出,目的是为了验证"任何事物均有两种正相反对的说法"3、 哲学王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在设计的"抱负国"中的最高统治者,是集政治权力与哲学思考(特别是掌握柏拉图的理念论)于一身的人柏拉图觉得在抱负的国家中,理性应占统治地位,因而智慧应是统治者的美德;为此,哲学家必须变成国王或国王必须变成哲学家,这样就可以把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按照她们熟悉的抱负国家的理念治理现实的国家,即国王就是哲学王4、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关系: 形而上学本意为"超越物理学",是第一哲学,是纯正的哲学,它探讨的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存在问题,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论亚里士多德把第一哲学的对象归结为"是者",这标志着哲学思维的一大突破,哲学都是环绕着这种对象展开研究,形而上学使哲学成为科学一种哲学家未必是形而上学家,而一种形而上学家一定是哲学家5、 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可以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种东西","非是者"是不能思想和体现的巴门尼德觉得,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来体现,思想对象即"是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种东西,她以"是"具有体现思想和批示存在双重功能为理由,进而把"是"的两种功能归结为同一意义、同一对象,得出"思想和存在时同一的"。
三、 解析:1、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的一种感觉主义的真理观,"人"是指个体的、感性的人,"尺度"即"逻各斯",是万物的规律和真理,以此它强调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原则又可体现为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真理就是人感觉到的一切,具有明显的感觉主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它是智者运动的理论基本和指引思想,也是智者运动的实践概括2、 "德性即知识": "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崇高的技艺,是内在于心灵的原则苏格拉底觉得这是一种每一种人都可以学会、或可以拟定地懂得的原则至此基本上,她把德性等同于知识一种人对她自己的结识,就是有关德性的知识,一切恶行都是在不懂得善的状况之下做出的3、 "哲学即哲学史": 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哲学的本性使然,哲学不是科学,哲学的知识不是积累的成果,而是只能存在于哲学史中,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哲学因此哲学就是哲学史黑格尔看来,哲学之因此是哲学史,是由于哲学史就是一种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但是,今天看来,哲学史之因此是哲学史,是由于哲学史上存在着许多哲学,没有一种哲学可以代表所有的哲学而被看做哲学自身,因此哲学只能是哲学史4、"数是万物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派觉得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
第一,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更加普遍,一种事物可以缺少某一种物理属性,但却不能没有数的规定性;第二,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但是,数本原说的一种重要理由是数字单元可构造一切事物的几何形状,随着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而浮现的无公度性却否认了这一理由四、 论述: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 相似点:都论述了"事"和"理"的关系,都对事物(世界的存在)作出了深刻地诠释 不同点:(1)在实质上,柏拉图觉得"理在事先","理"是主导性的超越性,"事"则模仿理,遵循"理";亚里士多德则觉得"理在事中","理"是本质,"事"是实际存在,"理"是在事物的运动中得以体现2)在措施上,柏拉图重要是总结过去各派哲学的基本,运用思辨论战的措施论证总结;亚里士多德则采用现实主义的思辨,这是从经验出发的思辨,其核心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来透视问题3)在精神上,柏拉图强调分离--两个世界的辨别(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亚里士多德强调融贯,这是一种动态的发生,是一种过程性2、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论述四因问题,意义何在? 亚里士多德觉得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均有四种缺一不可的主线因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质料因是构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质;形式因是决定一切事物之因此成为该事物的本质或样式;动力因是事物动变的动力;目的因是事物动变所要达到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有将这四种因素归结为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最后通过潜能与现实这一对概念来阐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成 死因说是对本原问题的终极解答,自此,对本原问题的追问被终结了一、填空 1.希腊哲学的精神:非宗教精神、思辨精神2.伊奥尼亚派涉及米利都学派的三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再加上赫拉克利特3.泰勒斯与水本原说 4.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5.赫拉克利特与火本原说 6.毕达哥拉斯派数本原说 7.巴门尼德及其"存在"8.ﻩ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9.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0."美德即知识"开创了理性主义道德哲学11.亚里士多德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12.ﻩ亚里士多德的三本原说:形式、缺少和质料是运动的三本原13.ﻩ教父哲学是基督教哲学的第一种历史形态14.ﻩ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15. 安瑟而谟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种经院哲学家", 安瑟尔谟的出名格言是:"我决不是理解了才干信奉,而是信奉了才干理解"。
16.ﻩ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五路:运动、动力因、也许性与必然性、事物中发现的级别、目的性17.ﻩ文艺复兴人的发现:人的尊严、人的才干、人的自由自然的发现:和谐的自然、能动的自然、经验的自然18. 经验论的开创者: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19.ﻩ笛卡尔欧陆理性主义创始人:心物二元论 20.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21. 洛克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22.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23.ﻩ康德三大批判书:《纯正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22."结识你自己"-----苏格拉底23.柏拉图:《抱负国》、《政治家篇》、《法律篇》2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 二、名词解释1、初期自然哲学的自然和本原两个概念自然:意义接近nature(本性),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自然哲学是对世界本原和宇宙整体的探讨本原(也作本元、本源):本义为"太初",希腊哲学家觉得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因素。
本原问题是贯穿希腊哲学始终的问题2、唯名论和实在论唯名论:觉得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极端唯名论觉得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但是是声音而已唯名论觉得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共相并不表达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实在论:觉得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相应的外部实在;极端实在论觉得一般概念所相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档的存在,犹如柏拉图式的理念;温和的实在论觉得,这种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外的一般本质3、什么是经验论,什么是唯理论?什么是唯理论理性主义(又名唯理论),觉得知识独立于感觉经验之外的一种哲学理论,一般与经验主义对立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唯理论觉得,整个知识体系具有自己可靠而明晰的基本,这种基本是少数先验性的、不证自明的理性概念,从这几种理性概念就可以构造出科学知识体系以天赋观念为知识基本的观点即唯理论什么是经验论 以培根、洛克等等为代表的经验论觉得 ,知识的基本是人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