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略谈小学文言文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策略_1.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6272005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略谈小学文言文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策略    张安龙统编版教材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共编入15篇文言文,与原人教课标版教材相比,数量成倍增加,起始年级提前两年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学到什么程度?标准如何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阶段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把文言文看作是“优秀诗文”的一部分,那么“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看作是与文言文相关的学段目标到了初中,才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那么,小学文言文学习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落实呢?一、文言文的价值定位1.激发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文言文学习也是如此,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应当成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价值这也应该是教材编者增加文言文数量,降低起始年级编排文言文的意图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比较短小,(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仅2句,30字)学生容易读懂,学习难度不大小学文言文一般故事性较强,有记述古代儿童生活趣事的,也有寓教于乐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拉近了文言文与儿童的距离,提升了作品的亲和力,文言文自身的魅力成为学习兴趣的源泉。

      2.发展思维“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四大领域之一,它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提升思维有助于发展语言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任务,学生要在具体的学习中,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统编版教材选编的几篇文言文,记述了古代几位智慧少年的故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文本《司马光》危急关头,打破常规思维,破“水中捞人”为“砸缸救人”,是创造思维的结果《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直觉思维对“道旁李树多子折枝”的敏锐洞察、直接领悟和整体判断《杨氏之子》由“杨氏与杨梅”的逻辑关联,迁移到“孔君平与孔雀”,这是灵活、缜密的逻辑思维《两小儿辩日》记叙两个小孩儿围绕太阳展开辩论,他们依据太阳的凉热、大小,推断太阳距离人们的远近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是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综合运用文言文中蕴含的这些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教师须善于开发,准确把握,设计儿童喜欢的言语实践活动,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价值之一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短小精练、言简意丰,节奏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培养语感的好样本学习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常用句式,可以获得文言语感。

      在文白对照中,又可以提升学生对现代白话文的感受力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儿用“我以……而……也”的句式发表观点,用“日初出……及日中……此不为……乎”的句式阐述观点句式工整,反复出现,韵律感强,在有节奏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发展语感,感受两小儿的智趣和辩论的激烈4.传承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文言文记录了古人的生活、圣贤的思想,凝结着先人的智慧,经过历史的洗练,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小学文言文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读书之道、交友之礼、爱国之情、仁义之心……传统文化蕴含其中,小故事含着大道理学生读着“之、乎、者、也……”,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涵养精神,提升品格,淘冶性情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讲述了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列子》和《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音文化”在唐代的诗歌中也记载着“高山流水觅知音”:孟浩然在《示孟郊》中说:“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李白在《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写到:“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学生读着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吟诵着千古佳句,心靈浸润在“知音文化”之中。

      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小学文言文的价值定位指向兴趣、思维、语感和文化,这里既有宏观价值,也有具体目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落实呢?1.链接经验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零起点,文言文中的许多小故事,是儿童学龄前的启蒙读物,像 “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故事,学生耳熟能详,甚至可以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反其道而行之,用白话文盘活文言文,消除学生的陌生感,降低学习难度文言中的部分词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也有所积累,教师应善于激活学生的旧知,以旧带新比如,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中“走”的意思,可以回忆学过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书戴嵩画牛》中“尾搐两股间”中“股”的意思,可以借助成语“头悬梁,锥刺股”来同化2.情境导学李吉林先生指出:“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儿童的情绪……因此,情境教学总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文言文教学,教师也应关注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暗示诱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学习,步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佳境。

      比如学习《两小儿辩日》,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师:(教师手拿一本精美的毕业纪念册)同学们,最近老师收到一些同学的毕业纪念册,请老师写寄语,签名留念同学之间也如此小学生毕业前购买纪念册,互相写赠言留念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生:我赞成互相写赠言有纪念意义,可以增进友谊,还能化解矛盾,让自己有更多好朋友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板书:观点  理由)生:我不贊成因为毕业前正在紧张复习,写赠言会耽误好多时间,可能会影响毕业考试成绩要写,可以在考试之后师:不但有理有据,还提出了改进建议生:我也不赞成毕业纪念册以优质木材为原料,买纪念册不但浪费钱,还耗费能源我建议制作电子相册,保存起来也方便…………师:同学们各执一词,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辩论古人也常就一些问题展开辩论,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这个情境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又与教材紧密相联学生开展的辩论活动与文本行文思路契合,两小儿辩论时的“观点”和“理由”正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基于生活的小辩论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3.熟读成诵熟读成诵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策略,具体有以下三个层次:范读与自读教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教师范读很重要,能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通假字等生辟字的读音。

      正确断句,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基本语调教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老师大声诵读,个人自由练习诵读,做到人人读正确,读流利,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诵读与讨论古人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文言文的关键处,可以就文意、情节、主旨等提出问题,教师经过梳理、整合,提炼核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次诵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体悟文言文的意蕴背诵与运用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背诵文言文,丰富语言积累,内化语言教师可围绕文言文的重点,设计言语实践活动,迁移运用比如教学《杨氏之子》,教师范读着重指导最后一句的停顿: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尤其是“家/禽”要断句,才不会误解为现代汉语中“家禽”诵读中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迁移重点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果来者是李君平、黄君平、陶君平……杨氏之子又会如何回答呢?丰富杨氏之子机智幽默的形象4.言语实践文言文言语实践策略有多种,常见的有改写、仿写、补白、表演、动画配音等,教师需因文而异,就地取材,综合运用,设计儿童喜欢的言语实践活动其中,改写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策略改写以读懂为基础,理解越透彻,改写越自如;改写以想象为支撑,想象越丰富,改写越生动;改写以语言表达为载体,表达越灵动,改写越精妙。

      教学《自相矛盾》一课,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笔者引入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动画片写配音词,学生兴趣盎然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从前,楚国有一个彪形大汉到市场去卖矛和盾市场可真热闹,一会儿就围上来好多人他对大伙儿夸口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瞧一瞧,看一看!这个盾多结实呀!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东西都不能把它穿破!一盾在手,冲锋无忧啊!我这儿还有一支矛,这支矛锋利无比,寒光闪烁,再结实的东西它都能刺穿!攻无不克,‘刺无不破啊!”这时候,人群中走出一个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又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哑口无言,急得满头大汗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一哄而散学生用生动的语言给动画片配音,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进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不知不觉,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相信,长期开展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活动,慢慢地,学生会自觉亲近文言文,运用文言文,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闪出智慧的火花,流出古朴的文化编辑/魏继军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