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pdf

48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29886711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5.19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姓名:刘阳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梅兰2006050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摘 要 莫言是现代乡土作家中比较典型也比较独特的一员,本文即是将其小说置于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民间这一维度,分别从生命观念、历史观念、女性形象和民间话语形式四方面,对莫言的小说的乡土性特征进行分析 全文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理论界对莫言小说的研究情况,并指出本论文的价值所在第一章以几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乡土作家为代表,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稍做梳理,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概括出莫言小说的总体特征,即植根于乡土,立足于民间,对现代文明的怀疑和反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莫言小说中表现出的民间生命观、历史观、女性形象以及语言上的民间话语形式四个方面论述其乡土小说的民间特征其中第二章从民间对待死亡的态度、民间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对腐物的态度三个方面分析民间的生命观念;第三章从莫言小说中人物的非主流性和作家创作中指导思想的非官方性两方面论述渗透在其小说中的民间历史观念;第四章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分别从女性的爱情和婚姻、家庭权力结构的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从其小说语言和民间文学样式的融入两方面论述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话语形式。

      余论部分分析总结归纳并与相关作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莫言小说上述特征即其对乡土矛盾情感的成的原因稍作分析,并指出莫言小说的价值所在及其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莫言 乡土小说 乡土 民间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Abstract Mo Yan is a very typical and special temporary rural writer, and his rural novels are very unique. This article will discourse on the rural feature of his rural novel through the prospective of its folk feature. And it will be discoursed on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attitude towards lives and history, the figure of women, and its folk writing style. This article will be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introduction will introduce the present study of Mo Yan’s novel and point out the value of this article. Chapter one will review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rural novels and point out the value of his novel. Chapter two to five will discourse the folk feature of Mo Yan’s novel on four aspects, such as its folk attitude towards life, history, the figure of women and its folk writing style. Chapter two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view of death, of life and of rotten things. Chapter three will discourse on the characters who is non-principle and its folk writing stand. Chapter four will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marriage and the status in the family of women .Chapter five will discourse on its words and its use of folk literature. The last conclusition will be give a simple reason of the rural feature of his novels,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out the value of Mo Yan’s in the comtempery literature. Key words: Mo Yan Rural novel Native soil Folk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 论 自80年代中期莫言在当代文坛崭露头角以来,理论界对其一直密切关注着,以至于几乎每当他有一部新作品面世时都会引起轰动最初当莫言以一部中篇《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关注,而后又以中篇《红高粱》引起轰动,接踵而来的几个中篇组成的“红高粱家族”使其名声雀起,到90年代以来引起颇大争论的三部长篇《丰乳肥臀》、《檀香刑》和《四十一炮》,莫言一直在文学界和理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理论家们在给予莫言头衔时毫不吝啬:寻根作家、军旅作家、新历史主义作家、先锋作家、民间写作者…… 根据笔者所搜集的资料看来,理论界对莫言的研究始于1985年其发表《透明的红萝卜》不久之后,最开始对其最关注的地方是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奇幻的想象以及生命的质感和动感,这也是一直以来学界评论莫言时绕不开也没有中断过的话题,例如载于《文学评论家》1986年第4期的李颉《动人的透明,迷人的诱惑》即指出《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美好的憧憬和透明的幻觉总是漂浮在小说之中其后,从《红高粱家族》面世以来,莫言独特的叙事方式例如童年视角、民间的史学态度、叙事形式技巧等又成为热门话题,相关评论文章有程德培的载于《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的《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陈思和的《莫言近年小说的民间叙事》,吴义勤的《有一种叙述叫莫言叙述》及陈晓明的《莫言小说的形式意味》等随着莫言作品在文学界影响的扩大,对作家的指责也多了起来,主要的批评集中于其对“丑”的审美即“审丑”,例如对酷刑文化的沉迷、对肮脏之物之情景的不加掩饰的甚至类似赞美的笔调等等,这种情况在《檀香刑》和《红蝗》发表之后更引起轩然大波还有一些批评者批评指出莫言不加节制的粗野的民间语言及天马行空的感觉爆炸有伤其小说价值。

      当然这一时期理论界对莫言并非没有赞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美之辞,这种正面的肯定主要集中在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人性的分析和所显示的文化内蕴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评论界对莫言小说的分析大都集中在其小说的语言特点等小说本身,也有一部分评论是从同时期作家的横向比较角度介入的,还有一小部分评论将莫言与鲁迅等作家稍作比较,而鲜有从系统的纵向的历史比较角度切入的评论文章,本文即是从纵向的乡土小说历史发展的角度,在将其与现代和当代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位乡土小说作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出莫言的小说所具有的独特乡土性特点:莫言的小说真切的扎根于乡土,通过从民间角度对乡土的极力书写,表现出作家具有强烈的乡土亲和倾向和对现代文明和正统规范的怀疑、对现代文明束缚人性的批判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 莫言与中国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它不仅包括地域层面的限定,更有文化层面的意义乡”指家故乡、乡下,“土”首先指泥土,因为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在土地上种植是他们基本的谋生手段,还有土气、落后之意,[1]由于乡土内涵的包容性,乡土文学也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纵向看,它涵盖了新文学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乡土文学作品;从横向分析,乡土文学又涉及各种文学体裁,其中乡土小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占有主导地位的力量。

      1.1 乡土文学概述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乡土文学”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并被定义是在“五四”时期,鲁迅在《小说二集序》中指出:“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过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们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如勃兰兑斯(G.Brandes)所说的‘侨民文学’,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所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2]其后对于乡土文学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鲁迅这段话谈起,同时又有所变化周作人、茅盾、刘绍棠等人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先后作过不同的界说在二十年代初积极倡导“乡土文学”的周作人那里,“乡土文学”主要指地方色彩、地方趣味与民风民俗三十年代中期,茅盾明确地把“对于命运的挣扎”作为乡土文学的要素,并指出:“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予了我们。

      [3]八十年代,刘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绍棠又提出了自己对于乡土文学的十六字诀:“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4]当代学者金宏达也指出:所谓“乡土文学”,是指作家描绘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主要是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人物和环境,并且在环境描写中特别注意风俗和心理的特异性的渲染,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氛围,因而能特别展示一个地方的生活风貌的文学作品[5]并且指出乡土文学的特点有两点,一是一般采用客观写实的手法,二是注重地方风物和风俗画的描绘[6]在这里还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乡土文学的文化层面的内涵,即浓郁的民族乡土精神性和深层次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民族特色性本文所用的乡土文学概念主要是指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完全植根于乡土中国文化传统的、内隐着中华民族乡土精神的文学作品这些乡土文学作品折射出浓郁的民族乡土精神性,并表现和折射出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民族特色性,它是与都市文学相对称的概念,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都市文学的兴起的而产生的,因此它是与理性主义、启蒙主义、自由民主、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现代性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 1.2 莫言与现当代乡土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乡土小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的力量。

      自“五四”新文学诞生起,鲁迅先生就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的“离乡——返乡——离乡”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