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驻马店市三门闸乡天中山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21页河南省驻马店市三门闸乡天中山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社科文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遗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楚,《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B.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B.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这对于老子的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B.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参考答案:1.A这里考的是“代词的指代义”原文中“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的“其”应指“先秦诸子思想”,而非“老子与道家的源流派别”2.D 原文中说“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是指《论语宪问》中的一问一答,这算一条而选项异化为孔子所回答的那一句3.C 强加因果,《黄帝书》在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与三人的引用能有多大关系?略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诸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严禁学生将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摘编自《八部门防控青少年近视:调控网游总量课堂禁带》2018-08-31中国新闻网)材料二:青少年近视率统计(摘编自卫生部门发布的《不良用眼习惯调查报告》2016-6)材料三:视力监测是最基本的初筛,近视和不近视的人也可能测出一样的视力,所以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来判断有没有近视。
另外,视力监测受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很大,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视力监测存在前后两次检查可比性不强的问题目前各地近视流行病学调查还缺乏统一的检查标准比如,查视力时的视光学环境未统一、使用的视力表未统一此外,各地视力表灯箱的照度也未统一,也会对近视诊断带来影响同时,对近视的检查结果也未做细分对于诊断近视的标准也未统一,有的用睫状肌麻痹后的电脑验光结果,有的用主觉验光结果,有的按现有眼镜的光度因此,应该先确定各地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近视防控的具体目标由于目前儿童近视率的问题,关于儿童近视康复的机构也是各种各样,其中存在不少治疗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有的机构号称不戴眼镜、不用药、不手术就可以控制甚至“治愈”,导致很多孩子错过最佳控制时机乱象的出现,其中一大原因是家长求医心切、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真性近视在目前医疗水平下做不到治愈,只能控制加深很多家长在固有错误观念引导下,拒绝医生给予的建议,转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奔这些商家摘编自《有效防控青少年近视须补上哪些功课》,2018-09-05《法制日报》)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非常严重,小学阶段就有近一半的学生因为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近视问题的出现。
B.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增长并不均衡,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近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C.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是因为随着机体的全面成熟,抵抗力的增加,眼睛抗近视能力增强了D. 近九成的青年人患有近视问题,表明社会和个人普遍存在忽视用眼卫生的问题,爱眼护眼的健康观念亟待加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重性,确定了防治目标,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B. 2030年,我国将实现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全国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中小学近视问题有望得到解决C. 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视力监测存在前后两次检查可比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没有任何意义D. 由于商家不负责任的宣传,家长求医心切,让孩子接受所谓的“治疗”,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9. 如何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结合材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7. C 8. A 9. ①切实落实《综合防空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所列出的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②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制定统一的近视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标准,加强学校视力监测的科学性。
③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康复机构的行为,转变家长固有错误观念,配合医生,控制真性近视的进一步加深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材料二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C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错误,原文为“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可见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是增长趋势放缓了另外原因分析属于无中生有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材料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B项,“中小学近视问题有望得到解决”错误原文只是说“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C项,“没有任何意义”说法绝对D项,“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偷换概念原文是“导致很多孩子错过最佳控制时机”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围绕题目要求,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材料,材料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诸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严禁学生将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