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津县城区低温循环水集中供暖工程.doc
35页利津县城区低温循环水集中供暖工程———————————————————————————————— 作者:———————————————————————————————— 日期: 2 利津县城区低温循环水集中供暖工程——2007年全省重点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利津力能热电有限公司2006年12月12日目 录第一章 概况 ----------------------------------------------- 1第一节 城市概况 -------------------------------------------- 1第二节 研究范围 -------------------------------------------- 1第三节 编制依据 -------------------------------------------- 第四节 工程设想 -------------------------------------------- 第五节 主要技术原则 ---------------------------------------- 第六节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 -------------------------- 第七节 当地的水文、地(貌)质及气象资料 -------------------- 第二章 供热现状 -------------------------------------------- 第一节 热源现状 -------------------------------------------- 第二节 供热现状及热负荷 ------------------------------------ 第三节 工程改造必要性 -------------------------------------- 第三章 供热设计范围 ---------------------------------------- 第四章 供热介质与参数 -------------------------------------- 第五章 热力网 ---------------------------------------------- 第一节 热力网概述 ------------------------------------------ 第二节 热网布置及敷设方式 ---------------------------------- 第三节 水利计算机水压图 ------------------------------------ 第四节 循环水管网补水方式及补水量 -------------------------- 第五节 循环水管网水锤及防范措施 ---------------------------- 第六节 管材、附件及管道保温、防腐 -------------------------- 第七节 热力网调节及控制方式 -------------------------------- 第六章 循环水首站与热力调压站 ----------------------------- 第一节 首站 ----------------------------------------------- 第二节 热力调压站 ----------------------------------------- 第七章 土建部分 ------------------------------------------- 第八章 电器和自动控制部分 --------------------------------- 第一节 电器部分 ------------------------------------------- 第二节 自动控制部分 --------------------------------------- 第九章 生产组织机构和定员 --------------------------------- 第十章 工程实施计划 ---------------------------------------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 -----------------------------------------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 -------------------------------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第二节 主要节能措施 ---------------------------------------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 第三节 供热管网主要材料估算 ------------------------------- 第十四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城市概况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入海口西侧,地跨东经118º07´~118º54´、北纬37º22´~38º12´之间,北临渤海,其东、南分别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隔黄河相望,西邻滨州,西北与沾化县、河口区接壤,县境沿黄河呈带状分布,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目前,县城区人口11万,城区已有建筑面积210万平米,(其中确权面积为160万平米)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已成为利津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课题第二节 范围范围:东营市利津县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建成区内所有民用及公用建筑的冬季集中供热,其主要内容如下:1、 热电厂低温循环水首站;2、 低温循环水首站至各热力调压站间的主干与分支干线管网;3、 各热力调压站;4、 各热力调压站至居民用户的支线管网;5、 以上项目的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第三节 编制依据1、《利津县总体规划》(2005~2020)2、利津县建设局提供的“城市各区域负荷分配图记热源情况”3、利津县水文、地质、气象资料4、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5、利津县环保、土地、市政、规划及消防等部门的相关要求第四节 工程设想目前,低温循环水集中供热模式在国内已较为普及,国内自吉林白城94年首次采用该模式供热后,由于其具有运行安全可靠、极大的节省能源与节约资源、有利于环保、运行成本降低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众多中小城市广泛采用据调查,山东省内采用该模式供热的城市就有:威海、乳山、荣成、烟台、莱州、招远、潍坊、滨州、沾化、青州、惠民等十几座城市,而是多工程实例,运行最早的已达十几年之久。
该供热模式的原理是:将热电厂汽轮发电机组的乏汽余热由原来通过冷水塔散发到大气中改为通过热网输送到千家万户供暖,其实质上是废热利用,具体见下图:A: 低温循环水改造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B: 低温循环水改造后原则性热力系统图第五节 主要技术原则1、 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安全可靠的原则;2、 力求技术先进、切实可行、降低造价、短期已与实施、近期易于发展、远期易于完善的优化方案,以达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有效利用资金、追求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目的第六节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20022、《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3、《室内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4—1997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9、《城镇供热直埋蒸气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10、《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199411、《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12、《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28—2004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第七节 当地的水文、地(貌)质及气象资料1、气象资料利津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频临渤海,但大陆性季风影响明显,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一般始于4月6日,终于5月25日,计50天此间,时日短、回暖快、降雨少、风速大、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往往有因上年冬季雨雪稀少造成春旱,群众有“十年九旱”之说夏季:一般始于5月26日,终于9月5日,计103天此间,气温高、降雨集中、湿度大、易发生内涝秋季:一般始于9月6日,终于11月5日,计61天此间,时日稍短、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晚秋10月多晴天,往往发生秋旱,小麦播种困难冬季:一般始于11月6日,终于4月5日,计151天此间,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因地处平原,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甚明显,全县气候突出特征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晚秋偏寒,秋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秋种影响较大1962~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为12.4℃年平均最高温度为13.4℃(1969年)年内最冷是1月,为-3.7℃,最热是7月,为26.4℃气温年差为30.1℃历年最高气温平均为18.1℃,极端最高气温39.9℃(1965年6月29日和1972年7月25日),历年最低气温平均为-7.8℃,极端最低气温-20.2℃(1972年2月7日),每年平均日交差10.4℃,5月最大为12.8℃,8月最小为8. 1℃。
历年平均地温为14.9℃,高于年平均气温2.5℃12~2月份各月平均地温在0℃以下,1月最低为-3.4℃,4~10月份各月平均地温都在平均值以上, 其中6~8月份各月平均大于29.9℃,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5.6℃(1972年7月6日),极端最低温度为-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