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31904.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7562228
  • 上传时间:2023-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基础上插管,适用于需持续补液的病人,以使病人免遭频繁穿刺浅静脉之苦,必要时也可作采血化验、插管加压输液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该静脉口径大,位置恒定表浅,为深静脉穿刺之首选静脉;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向外上方开放的角叫静脉角近胸骨角约有侧,两条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的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后方则为锁骨下动脉,动、静脉之间由厚约0.5cm的前斜角肌隔开;下方为第1肋1内后方为胸膜顶锁骨下静脉下后壁与胸膜仅相距5mm,该静脉的管壁与颈固有筋膜、第1肋骨膜、筋斜角肌及锁骨下筋膜鞘等结构相愈着,因而位置恒定,不易发生移位,有利于穿刺,但管壁不易回缩,若术中不慎易进入空气导致气栓在锁骨近心端,锁骨下静脉有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的血液逆流 (二)锁骨上入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穿刺点选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与锁骨上缘相交角的尖部向外0.5~1.Ocm处从解剖角度上讲,以有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为宜。

      2·体姿参考 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头后仰15并偏向对侧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外展,锁骨突出并使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间隙扩大,静脉充盈,有利于穿刺大出血、休克病人应采用头低脚高位,心功能不全者可采用半卧位 3·穿经结构 穿经皮肤、浅筋膜即达锁骨下静脉由于静脉壁是扩张的,故易于穿入 4·穿刺技术 ①针尖应指向锁骨与胸锁乳突肌交角尖部方向,即指向胸锁关节处②进针的深度通常为2·5~4·Ocm,应随病人胖瘦而定操 作者要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再稍插入少许即可 5·失误防范 (1)穿刺方向始终朝向胸锁关节,不可指向后下方,以免损伤胸膜及肺 (2)与颈内静脉相同,锁骨下静脉离心脏较近,当右心房舒张时,其压力较低,操作与输液时要严防空气进入发生气栓 (三)锁骨下人路氓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为穿刺点,也有在锁骨上入路穿刺点向下作垂线与锁骨下缘相交,英交点处作为穿刺点多选择右侧 2·体姿参考 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将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5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骨。

      据解剖所见,锁骨上入路易损伤胸膜,而锁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损伤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锁骨下入路较上入路成功率高 3·穿经层次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度为3~4cm 4·进针技术 针头与胸部纵轴角度为45度,与胸壁平面角度呈15进针,导管欲达上腔静脉左侧需插入l5cm,右侧则插入l2cm 5·失误防范 (1)针尖不可过度向上向后,以免伤及胸膜 (2)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相会处恰为针尖所对,继续进针的安全幅度不如锁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进针 (3)防止空气进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