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近母语心得体会.docx
33页亲近母语心得体会亲近母语心得体会篇一:亲近母语培训心得“亲近母语”研讨会培训心得在 XX 年 10 月 30 日,我和阅读指导部的林颖老师一起参加 XX 母语教育论坛——亲近母语为期 3 天的培训时间,在这其中我学习到很多关于教育、课程、书籍等相关知识我从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分为下面 3 个部分,主要是从老师上课的课程上说 1. 主题他们强调在课程上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本位” ,孩子语言的实践和母语文化体验是最为重要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多样化,丰富课程形态:主题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绘本阅读课程、写作课程、诵读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孩子更有兴趣2. 课程——老师们的课程课程《装满昆虫的衣袋》和《雪花人》 执教老师:刘颖一.导入孩子们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二.步骤1.老师朗读课文2.同学之间交流:每个同学有一份比较交流表交流时间:4 分钟交流注意:轮流发言后共同讨论两个问题:1.一致观点 2.特别发现(讨论结果选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3. 这 2 篇文章哪个自然段让你很感动并说明原因4. 这 2 个伟人成功的共同点是?(让学生自己写在黑板上):坚持、执着、环境、兴趣5. 你们认为在这些成功的因素当中哪个是最为重要的?(兴趣)6. 老师总结成功的因素7. 突出写作手法的不一样:这两篇文章中让孩子们去发现文中的“注记” ,你认为这“注记”有必要吗?为什么?(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注记”的作用?)8. 最后比较这两篇课文的:从内容的比较:两个成功者的经历从形式上比较:叙述文章内容的书写手法“注记” 。
这节课让我学习到在自己课堂上 1.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内容 2.教学的课程上可以多样化 3.在选材上可以选择和作者相关的一系列的书或内容、形式上有相关联的书籍4.课堂上设置比较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课程《大脚丫跳芭蕾》执教老师:窦桂梅 步骤:1. 先让孩子们自己看书然后让同学们去发现这文中的内容(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孩子们自己写在黑板上2. 用文中那些评委在梅琳达成功之前和成功之后的说的话放在一起对比,让同学们来扮演评委说的话(加上动作和神态)3. 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委的?(让同学们讨论回答)4. 书中除了这些人物还有一个人物——厨师,你怎么看待这个厨师?5. 梅琳达的成功最应该要感谢的是谁?6. 所以回过头来,看绘本的第一张图片大脚丫跳芭蕾这是一个关于7. 你是怎么理解“大脚丫”这个题目(引导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缺点,好好对待和看清自己的缺点这会是我们成功的地方)8. 话题“我们还要发现” (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回答)9. 从而引出大脚丫一系列的书籍《大脚丫玻璃鞋》《大脚丫游巴黎》10. 同学们自己编一个关于大脚丫的故事这堂课窦桂梅老师上的非常的精彩,从她的上课的方式学习到:1.每篇课文都有很多的侧重点,只要主题明确就可以 2.多鼓励、多激发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 3.上课的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很紧凑 4.每个环节设置的问题要能引导孩子,让孩子往正确的方式去思考 5. 在结尾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开放式的话题3.课堂设置在课堂上的设置分为 4 个步骤:1. 选材上要有趣、有料、有种。
有趣,要好玩是选材上要注意的,要让别人的兴趣,包括将自己的兴趣能够投入其中的要有创意,有自己的想法,真是带着你自己在学习,不是人云亦云,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2. 问题设计老师题什么问题很重要,要让学生跟着你的思维往下走在这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的东西,在热身环节要让每个人都能调动起气氛和参与到其中来例如:关于孙悟空他需要紧箍咒吗?使用紧箍咒需要注意什么?悟空为什么姓孙?等等3. 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孩子们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尝试让他们自己去说,他们会提出很好的问题课堂上面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一些问题都会变成一个动力让每一个疑问都像鱼钩一样把他们的动力给激发起来,把里面的潜能给勾出来4. 道具的使用道具的使用能让你的课堂更加生动,再配合一些自己的身体动作加以表演这样的表演,比如说神话故事,还有很多缘故的事情,通过表演一遍以后会发现,不要给他做阅读理解,他一给你表演出来,你就知道他对于理解到了哪种分寸了篇二:亲近母语培训学习心得_(1)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第八期亲近母语南京研习营学习心得河北省青龙县土门子总校:田文娟 在兹根资助和担当者行动全力操办下,我有幸参加了 XX 年 7 月 14 日-7 月 17日在南京市举办的“第八期亲近母语种子教师研习营”培训,学习了儿童阅读、图画书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教学等板块内容,与亲近母语的专家们如朱爱朝、丁筱青、徐冬梅、邱凤莲、岳乃红、余耀等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对我的触动很大。
使我对亲近母语有了初步的认识四天学习中每天一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均是先听取专家理论讲座,然后由专家或种子教师们亲自上一堂公开课,并进行说课,同与会老师互动评课,答疑解惑这次培训是以讲座和示范课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相吻合,并且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参与评课,参与说课,参与诵读,使培训形式多姿多彩,老师们真正在学中乐了,乐中学了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朱爱朝等专家为我们呈现了各种阅读课:儿童颂读、图画书教学、主题阅读、整本书教学等,使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女士为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使我们对童年、教育与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她反复强调的,要好好和孩子说话,令我印象尤为深刻是啊,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言行,又有多少时候是真正和孩子好好说话了,这也是我们当下不少教师的欠妥之处亲近母语课题组的种子成员曹亚男老师,用她那温润如水的甜美嗓音,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儿童吟诵教学课《诗经.卫风.木瓜》 ,使我对吟诵的初步理解,诵得有味、吟得有韵,所谓的吟,就是用特有的韵调将诗歌吟唱出来,曹老师还带领我们一起吟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吟诵课的美妙之处,这种类型的课,我都是首次接触到,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和新内容。
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刘颖老师的图画书教学,面对小学生,刘老师的课设置得特别巧妙很有趣,孩子们几乎是在快乐和笑声中掌握了人生的哲理使我大开眼界,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和新内容在这几天内,我还有幸听到了岳乃红老师的整本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阅读学习中,一场场充满童声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一节节智慧与激情碰撞出火花的课堂教学,一个个铿锵有力的专家讲座共同点明了一个主题:亲近母语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花朵——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母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作为母语教育的传递者——老师,必须担起引导“回归”者的角色,正如徐冬梅老师所说:母语教学要实现三个“回归”:一、回归母语本身母语是妈妈说的话,是奶奶唱的歌谣;是乡土语;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母语教育的首要之义是用可亲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把母语文化中最好的经典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阅读名著过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二、回归儿童母语教育的主体是儿童。
我们要积极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指定的课文之余,要为各个年龄、不同家庭、不同心理的孩子推荐适读的童书(《童话故事》 、 《文学经典》等) ,并努力为他们提供阅读指导(体会文章中主人翁的精神,体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通过阅读,儿童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诗意,从而提高对母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在阅读中融入文化,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三、回归文学语文是文学性、趣味性很强的一个学科,要使一节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首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多讲一些简明扼要的话,多引用一些经典名言、名句 )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多看经典名著) ,然后才是教育素养、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多读儿童文学,多读经典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写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短暂的四天学习,擦亮了我的眼睛,开拓了我的视野,点亮了我心中教学的灯火最后,很感谢中国兹根为我们提供这次儿童阅读教师研习营的培训,今后我会用我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的教学,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把种子播撒在母语的土壤里,并给予阳光和水分,让种子们茁壮成长,在风雨中走向辉煌的明天。
徐冬梅老师和丁筱青老师真是了不起,随随便便的一个点评,说得都那么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在她们面前我觉得自己不知该怎么表达,只觉得语言匮乏,读的书太少了我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充实提高自己,我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学校重视学生阅读,但时间安排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保证不了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采用的跨越式教学模式,每节课要求老师用二十分钟讲课文,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拓展读,学生的阅读量才有了进步如果我们设计好阅读课,带着学生读,学生不是会更加喜爱阅读吗?我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和同学们师生共读;还要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我要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篇三:亲近母语论坛 学习感悟()XX 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学习感悟青岛开平路小学 李晓丽XX 年 10 月 26——28 日,我参加了《XX 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儿童的文学教育》 ,虽然只有三天的学习实践,但是不管是授课老师、讲座专家还是主办方都给我们呈现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意义深远的精神盛宴当我一看到这次的论坛题目时,我就在想,这次论坛的内容大概也是提倡国学、学习汉语的,因为近几年国学大热,各地都在搞国学教育但当这三天学习结束后,远不是如此。
母语是什么?它不仅仅指我们汉民族的共同使用的语言汉语 “亲近母语教育”的创始人徐冬梅老师这样定义母语:母语是妈妈说的话语,是奶奶哼唱的童谣,是我们日日所用的乡音土语,也是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汉语母语教育不是高深的不可触及,而是真切的存在于我们的每日生活中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母语教育有了比较深的理解,第一次从理论上对“母语教育”有了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母语教育,进行儿童的文学教育在刘颖老师的《莫妮的杰作》中,在周其星老师的《神话中的偷窃者》中,我感受到了阅读对母语发展、对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在郭初阳老师的《苍蝇》中,在丁慈矿老师的《如画的池塘》中,我体会到了吟诵碎语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张新科老师的《清末民国的儿童文学教育》中,在傅国涌老师的《母语的力量和民国的小学教育》中,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母语内容更适合孩子的母语教育;在老师们的讨论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致力于母语教育的心心念念与不辞辛苦······儿童母语教育,不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师教,这一重担就在于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展开母语教育,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呢?虽然我刚踏上教师这份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尤其是教语文的时间更不多,经验与技能都不够,但是,我知道读书与阅读的重要性。
在没有接触母语教育之前,我出于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与吟诵的要求,要求学生“每日一读”(读一篇课外阅读) , “每日一诗” (每天背诵一首诗 )这正与亲近母语教育的“日有所诵、日有所读”相切合只是我在读与诵的方法上还欠缺,不成熟,但通过这次论坛现场学习,以及通过阅读学习亲近母语的络论坛、名师博客,我会积极学习改进亲近母语的课题成员窦桂梅老师说: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的河床(源头和河流) ,母语是温暖的、可亲的,母语学习应是简单的、快乐的,在母亲和教师温暖的怀抱里,儿童通过阅读接受母语的感染和熏陶,语言在生长,精神在拔节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要先读书,再自然而然的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源远流长的精华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在让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