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61页森林营造技术作业学号姓名单位一、判断题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27、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3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31、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32、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33、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34>种子园属于经济林35、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36>薪炭林属于经济林林种37、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唯一途径38、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整地深度越深越好039、主导因子是对造林地的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的立地因子40>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41、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42、从整个造林过程来看,一般应做到提早整地,也就是说整地时间越早越好2()43、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44、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4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4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47、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48、风景林属于经济林49、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50、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51、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52、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而栽培的人工林,称为用材林53、一般来说,在立地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地形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5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55、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56、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57、阳性树种植于阳坡,阴性树种植于阴坡为适地适树58、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经济林的造林密度59、造林不合格需要补植时,应该用同龄大苗6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61、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树种62、与天然林相比,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等特点63、对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改造,也可归人工造林的范畴。
6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65、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66、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67、人工林达到同样成材标准所需年限比天然林短68、沿海防护林属于特种用途林69、矮林作业法是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把树干截断,使砍断面附近萌生枝条,长到预定的规格时,砍伐利用70、树种生物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71、农林复合经营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72、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7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74、幼林土壤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75、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是混交林中的灌木树种76、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77、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78、从林分林木材积生长的旺盛时期到工艺成熟期为止称壮龄阶段)379、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80、在一定的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主要考虑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般不再考虑大气候条件81、造林地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工林的生长发育82、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等特点83、在有些混交类型中,主要树种也有可能是混交树种84、密度对树干通直度有影响,加大密度,有利于自然整枝,使树干少节疤85、对用材林来说,培育大径材应适当稀植,或先密后稀86、将枝干截取一定长度,平放入沟内,复土、压实土壤的造林方法称为插木造林87、幼林抚育管理的土壤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排灌、施肥等88、林地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多施氮肥89、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90、人工林所用的种子和苗木是经过人为选择培育的,一般生长健壮,具有较好的遗传性,林龄相同。
91、对林木成活、生长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生活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养分92、选择造林树种时,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对造林树种的要求()93、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有利于森林小气候的形成9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95、整地可局部地改变造林地地面形状、坡度、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从而改变种植点附近的小气候因子96、调查设计的任务,通常由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审定的造林项目文件或上级的计划安排,以及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达()97、造林施工(作业)设计要求在施工的上一年度内完成98、闽东南立地差的地方,适宜营造大叶相思,立地较好的可营造台湾相思x)99、毛竹适宜生长在中、低山,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100、合理密度是一个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群体结构合理,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干形良好101、监理日志是监理工程师对营造林工程监理的原始记录二、选择题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o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篥能力强D.材质好2、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oA.单方抑制B.双方促进C.双方竞争D.互不影响3、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
A.地地下水位B.气候和降水量C.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D,立地环境因子4、毛竹是()0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营造防火林带应选用()oA.核树B.杉木C・木荷D・松树6、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校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oA.用材林B.薪炭林C.用材林或薪炭林D.用材林和薪炭林7、马尾松适时早栽其主要道理是()oA.抽梢B.喜寒C.怕湿D.风折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oA.毛竹B.马尾松C.泡桐D.杉木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o4A.1-3B.3-10C.10-15D.15-20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o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11、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A.升高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12、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A,减少成本 B. 保持水分平衡C. 不误时间D.提高效率13、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A.互助关系B.生态关系D.共生关系14、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15>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C.苗梢直立D.苗梢朝东16 .水源涵养林属(A、用材林 B 、防护林、经济林、特用林17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A、用材林 B 、防护林、经济林、特用林18、下列适合于经济林树种选择的要求(A.早实高产性B.速生丰产优质性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19、樟树是(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C. 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20、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A、地形、土壤、植被B、气候、地形、土壤C、气候、地形、植被D 、地形、土壤21、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A.人促更新B.人工造林C.人工更新D.天然更新22、根据经营目的安排造林地时,好地先安排给()oA、一般用材林B、薪炭林C、速丰林D.防护林23、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
A.40-85%B.<40%C.>85%D.>90%24、确定造林密度时()A、阴性树种宜稀B、阳性树种宜稀C、慢生树种宜稀D.阳性树种宜密25、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oA.4%B.3%0.2%D.1%26、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