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造景手法.ppt
62页§5、园林造景手法page129景的含义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 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 ,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按其内容 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 可成为一景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 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可赏的内容,一是它所在的位置 要便于被人觉察便于被人觉察造景含义 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 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 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 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 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 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1.主景和配景(次景)2.层次与景深3.借景与屏景4.对景与抑景(障景)5.分景与隔景6.夹景与框景 7.透景与漏景8.点景与题景 9.朦胧与烟景10.四时造景 1.主景和配景(次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 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 挚领的效果多以高山峰或主要建筑为 主景配景:与主景相配的次要景物或景 点(景区)起配合、陪衬、烘托、突 出主景的作用 配景起衬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 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 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 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北海公园西湖天下景与谁同坐轩 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2)轴线对称法3)视景线交点或终点法4)构图中心、重心法5)渐变法6)对比衬托法7)尺度突出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升高,可达到 “鹤立鸡群”的效果 还可相对地使视点降低 ,看主景要仰视,一般 可取得以简洁明朗的蓝 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 的造型、轮廓鲜明2)轴线对称法确定某一方向的轴线,轴线上方安排主要景物, 在主要景物前方两侧配置一对或若干对的次要景物,陪 衬主景如纪念性园林法国园林3)视景线交点或终点法将主景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 轴线的焦点、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 中山陵风景视线的焦点美国不封顶的框景4)空间构图的重心 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构图 ,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构图,主 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5)渐变法园林景物布局,采用渐变的手法,从低到高,逐步 升级,由次要景物到主景,级级引入,通过园林景观的 序列布局,引人入胜,从序幕、发展、最后达到高潮, 引入主景6)对比衬托法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 ,突出主体7)尺度突出法运用主景的大尺度,与 配景形成对比,突出主体2.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中国园林,无 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 、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 来增加景观深度1)层次手法——近景、中景、远景与景深近景、中景、远景与景深 1、近景、中景与远景 景色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即景深, 有近景、中景与远景;也可分为前景、中景 与背景远景近景中景2、园林景深的处理 A、留出最长的透景线或留出最大的 透视距离B 、增加景物的层次C、景物的含蓄不尽、曲径通幽D、象征意义拙政园——留出最长的拙政园——增加景物的层次景深自然景深广东宝墨园3.借景与屏景• 借景:即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 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的造景手法借景借景“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始见于计成所著 《园冶》一书 《园冶》卷二、六“借景”专篇中,将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 应时而借 并提出: “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泉流石注,互相借資” “俗則屏之,嘉則收之” “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 等基本原則远借: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 景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可充分利 用园内的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山叠 高台如颐和园西边的玉泉山玉泉塔远看好似 在园内,实际距离为1公里。
《园冶》云:“山 楼凭远,纵目皆然”,“悠悠烟水,淡淡云山 ”远借的特点为:似出于无心,不露痕迹, 景到随机,顺其自然邻借(近借) :邻借就是把园子邻近的 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 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 ,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 如苏州沧浪亭“一枝红杏出墙来”,“杨柳 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一枝红杏出墙来宜两亭仰借 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 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 ,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 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 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 台座椅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 物,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的景物 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应时而借 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 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 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 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 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 ,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 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 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 桥残雪”等。
苏堤春晓借景手法:借景手法: 1 、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 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开辟透景线,借园外较高的景物春小园借景西安大雁塔越站纪念碑2 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 ,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 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种植花草树木,招引鸣禽蜂蝶,或者看霜叶 红紫 4 借虛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 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 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4.对景与抑景(障景)• • ((1 1))对景对景通过轴线引导使景物与景观视线的关系固 定,主客体在轴线两端相对,通常在纪念性或 大型公共建筑上使用用雕塑、山石、水景、 花坛等作为对景为了观赏对景,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设置 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做为观赏点如:园 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2) 障景 也称抑景,俗称”先藏后漏”, “欲扬先抑” 在游路或观赏点上设山石、墙壁等屏障以 挡住视线和去路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 景手法障景是我国造园的特色之一障景是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而视 线受抑制,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
障 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 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 上海华龙公园障景对景黄石大假山 偏对起到的效果障景5.分景与隔景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景将景物隔离之意 ,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 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 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 隔景分类: ①实隔:用围墙、有墙的建筑 物、山石等;②虚隔:疏林、空篱、栅栏、花 架、空花墙、无墙亭廊、水、桥、道路、铺地 、地面高差、柱表、雕塑等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 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6.夹景与框景 (1)夹景通常与对景相结合,在所对景物的轴线两 侧以排列成行的景物限定并引导观者的视线朝 向主景(即所对景物)夹景手段一般有树木 、房屋、墙垣、崖壁、雕塑等夹景(2)框景有意识地设置门窗洞口或其他的框洞,使 观者在一定位置通过框洞看到景物特点:能 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视线;摒除粗俗而选取精美 景色摄入视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除门窗柱楣外,桥拱洞也可构成优 美景框,由树冠与树干也可构成景框框景框景框景框景上海东风公园园洞门草坪景观7.透景与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 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 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 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 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如:窗外竹影,若隐若现,达到“犹 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漏景 漏景 8.点景与题景(1)点景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点景手法我国园林善于 抓住每一景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 景象和历史,高度概括,常作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 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匾额、对联、石碑、石 刻等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如颐 和园、知春亭、爱晚亭、南天一柱、迎客松、兰亭、花 港观鱼、碑林等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 情画意,点出了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并有宣传 装饰和导游的作用各种园林题咏的内容和形式是造景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把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题 景手法,它是诗词、书法、雕刻、建筑艺术的高度综合 • 点景点景瘦西湖吹台点点 景景9.朦胧与烟景和中国画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巧用天时地 利气候因素,创造烟雨檬陇景观,是一种独特 的造景手法如避暑山庄有“烟雨楼”,因处 于水雾烟云之中,再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云烟 之美北京北海公园有“烟云尽志”景点更 有甚者,宋徽宗皇帝主持良岳造园,甚至命人 用炉甘石(烟硝)置于山间水边,使之吸潮生雾 ,创造“悠悠烟水,淡淡云山”的迷离景象。
10.四时造景因时而借: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 化与园景配合组景因时间推移、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景象 如秋山红叶、黄昏夕照、残荷雨声、遥山雪 色,月落乌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