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苑人物丛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322683771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文苑人物丛谈  画马得妻的赵叔孺     70多年前,上海名画师云集,先父渭渔多半相识我在童年时,因得遍谒父执,对他们生活上的趣事,略知一二   和父亲同官福建,晚年共迁上海,经常来往的,首先要数鄞县(今宁波)赵叔孺丈了丈名时(1847-1945),原字纫苌、献忱,号叔孺,藏有蜀汉延熹景耀二弩机,及虢叔钟等,并属稀世瑰宝,因此替自己书室取名二弩精舍,晚号二弩老人清末任福建同知隐居上海后,致力金石书画,兼擅翎毛花虫,而尤工绘马,刻印宗秦汉,益以宋元,而自成一家   他的父亲赵佑宸,是晚清颇著名声的翰林在镇江知府任上时,赵丈年仅8岁,往往对客挥毫,神态自然所作八骏,栩栩若生大量老辈特别激赏他的天才,对赵佑宸说,马的神态,匹匹不一致,简直不能想像,是出自孩子之手   此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绘事突飞猛进有一次,湖北藩司林寿图赴佑宸招宴,亲见叔孺即席绘马,凝神冥想,振笔一挥而就,寓以迎宾的喜悦神态,林莞尔一笑,诧为神童隔天,便请人作媒,把爱女许配赵叔孺画马得妻,至今传为艺林佳话   清代从乾隆以后,称印学巨擘的,浙推丁敬,皖推邓石如,丈则捐弃成见,博采众长,治印宗赵(扌为)叔,得其神髓,边款浑穆古朴,几与(扌为)叔各具千秋。

      自从成为林寿图快婿后,饱览庋藏三代吉金文字,作为自己从事书画篆刻的借鉴,据说从这时起,无形中吸取了新的滋养   抗战前,丈家住威海卫路威凤里嗣后我进了大学,假期节日,往往踵庭叩益,见赵丈状貌魁梧,神采奕奕,雪茄不离手,烟雾绕梁刻印时,臂腕悬空常告诫及门,万勿摹仿他的作品,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在他熏陶下,入室弟子若沙孟海、陈巨来、吴青霞、方介堪等40余人,业各专擅,饮誉海内外   后,丈居沪滨,宅凡三迁,起初租屋唐山路,和老辈书家曾农髯寓所相距咫尺,常挟新作,恳请点揆又迁往西嘉兴路,隔邻杀猪场,门前粪码头,整日不是怪声刺耳,便是臭气冲天行人都掩鼻而过,唯独他安居若素,毫不介意,先后度过了七八个春秋,终究第三次乔迁到此了   他交游过从较密的,是罗振玉、褚德彝、吴昌硕等那时索书画篆刻的,络绎不绝,正是门庭若市1945年农历三月十七溘逝,年72著《二弩精舍印存》、《汉印分类》、《古印文字韵林》曾替程霖笙整理三代吉金彝器,考校异同,附以释文,继承了阮元积古斋、张廷济清仪阁的绪业,堪征赵氏系印人,也是金石家    近代书家吴郁生     清末民初书家辈出,遗闻轶事,堪资谈助的,推吴郁生(1854-1940)。

      吴字蔚若,号钝斋,元和人丁丑翰林,官内阁学士翁同龢在日记中,屡称吴太史,推崇备至者即是他系幼子,乃父令住家祠,课读最严因此早露头角,年20多试中式,连捷中进士,登词苑,历充粤、鄂、闽等省主考官,南海康有为榜名祖诒,即出其门下,师事礼敬,达数十年勿衰戊戌政变〞,钝斋放四川学政,罗致张一麐昆仲入幕,待以上宾,后约沈淇泉(卫)太姻丈为之保荐经济特科,一生举贤自任,独具只眼他官吏部左侍郎,入军机,署邮传部尚书时,以循臣著称一时旧交通系若梁士诒、关赓麟、叶恭绰等均属年世交,为门下士   溥仪退位后,钝斋审时度势,绝不自诩遗老,迁居青岛,精研碑版,鉴别书画,上下古今,惟精惟微,被艺林推崇他还日事临池,尤工唐欧阳询率更体每年鬻书所入,悉以周恤亲友好之贫而无告者家父渭渔与之谊属世交,每值来沪,必往晤言当笔者10岁生日,父携往晋谒,丈年八十,欣然用泥金纸,书五言小联见赠工整精妙,得率更矩矱,事后被吴湖帆所见,叹为书作精品,愿用近写山水一幅相易   钝斋谈吐诙谐,乙亥过沪,曾下榻一品香旅社一日,过一少年持一折扇,上写某某同年,下署钝斋,便戏询其上款何人,对曰:祖名,并云书者殁已多年钝翁乃冁然说:某即钝斋是。

      少年窘而去其时翁已年逾七十,仍旧每天看电影三场,安步当车,矍铄不衰,这位古稀老人的豪兴诙谐,由此足见   吴氏奕代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吴钟骏(崧甫)、吴廷琛(棣华),世所称叔侄状元者,即系钝老的从曾祖父他自己在中举中进士的60年后,两逢重宴,乙亥重赋鹿鸣,丁丑(抗战年)重宴琼林,鹤寿多福,为近艺苑所罕有1940年无疾逝于岛楼,有子二人:长曾志、次曾怼,均先后留比、法专科毕业   按其擅诗文,积有成稿外,自丁丑翰林散馆后,后写日记,垂60年,从未休止,皇皇巨著,于清季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轶事掌故,叙写至详,极有史料价值几乎可与李慈铭、翁同龢、郭嵩焘、王闿运等长篇日记相辉映,惜乎钝斋日记未见行世为憾昔戴表元赠序,屡举吴下人物荟萃,观此益信    乔大壮与易大庵     潮阳陈运彰(蒙庵)教授,曾论列当代艺林,堪称淹博者,必推乔大壮及易大庵   乔氏(1891-1948),名曾劬,字勤孙,四川华阳人,而侨居于吴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工书法,取法章草,所作与寿石工相近篆刻朴茂,自成一家擅诗词,积稿多佚存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波外乐章》由女弟子斥资梓行晚年自沉死,识者惜之   大壮前曾供职于上海土地局,局设也是园中,公余临池作书,每多神来之笔。

      同事某,任堇叔之高足也,见而钦其才华,惜其际遇   一日,持乔氏书件,乞堇叔评泊堇叔寓目后,深许为己不成及时值隆冬酷寒,知大壮艰困,无以卒岁,适有客来,奉厚润,请堇叔书寿屏一堂,堇叔当即盛推大壮渊博多才,称“予积件过多,难以即时挥毫,大壮字,胜我多矣〞爰庄重转介,俾苏窘境两人知音,始终未谋一面,堇叔亦不以为怪,诚“君子之交淡如水〞云   易氏(1874-1941),原名廷熹,嗣改名孺,字大庵,以字行,多别署,常用者孺斋、魏斋、季复,广东鹤山人系陈澧嫡传弟子工书画篆刻,治印尤属一巨擘历任暨南大学、国立音乐院教授著作宏富,梓行者《大庵词稿》、《双清池馆词集》、《大庵印谱》等   按其家学渊源,祖父香生,斋名宜雅,擅辞章,至大庵治学拓广,举凡碑版、音韵、文字、乐理、佛学、法文等,无不深研精通闻其执教大学时,能开设多种课程,陈述时融会贯穿,辄多胜解,一时师生翕然推服他篆刻早知名于世,继唐醉石之后,出任印铸局技师,继之者为王福庵,故镌“王后唐前〞印章,以志鸿爪   据陈蒙庵先生见告,易翁一反印人劣石不刻之惯例,而喜接普通质地之石章,理由在于田黄鸡血之类,刻后易被他人磨去,往往徒劳无功因此他恳大庵治印,多送一般之石章。

      事关轶闻,聊资谈助    沈尹默遗事     有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1887-1971),原名君默,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留学日本任北京大学教授多年,和沈士远、沈兼士(同胞兄弟),并称北大三沈1960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工诗,书法晋唐,隽逸有致   沈老执教北大,与鲁迅同事最初相识于1913年许寿裳招宴,嗣于太炎寓所及柳亚子宴会上相遇两人过从甚密,一起担任《新青年》编委,倡导白话文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出版不久,率先送赠,所编《北平笺谱》,恳请沈尹默题署,堪征交谊   他又一至友为章士钊,订交于1907年章反袁,办《老虎报》,两人见地融洽沈在北大讲《诗经》,胜义纷陈,深被章氏赏识及章出任教育总长,反对白话,阻遏学生运动,于是看法分歧,交往顿疏1932年,尹默先生出任新办北平大学校长,允许学术探讨自由,受到当局高压,毅然辞职晚年决意迁沪鬻书自给,章亦业律师于上海,对老友此等亮节,赋诗志佩,亦寓自己今是昨非之思尹老遂敦旧好《再答行严》云:“风雨高楼有所思,等闲放过百花时西来始信江南好,身在江南却未知花光人意日酣酣,容我平生士不堪说着江南放慵处,如君能不忆江南〞 — 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