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思想怀人诗歌鉴赏教师版.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509711
  • 上传时间:2018-08-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3.4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1 课题思乡怀人诗歌鉴赏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思乡怀人的知识术语2 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重点思乡怀人诗歌的鉴赏方法主备人安志华课时安排2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课时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 分) (2013 山东卷)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 分)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 分) 参考答案: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 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 动 ⑵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 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 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 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二、 (2013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学生小 组合作 探究成 果 展示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2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 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 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 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 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 人 (4 分) 9.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 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 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 题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 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 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 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 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②消减,新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一成:宋人口语,一 点点地,渐渐地 8.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 “晓行”?请简要分析 (6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还恶”对表达 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学生总 结答题 技学生小 组合作 探究巧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3 答案:①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 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晓”字 (2 分,点明角度 1 分,具体分析 1 分)②视觉角度 连绵村庄, 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 (2 分,点明角度 1 分,具体分析 1 分)③感觉角度眼泪被寒 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 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 分,点明角度 1 分,具体分析 1 分) (以上三个角度中第三个角度也可以写触觉或心理,其他说法 不可以,要严格按采分点给) 9. 第一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 怠 (2 分,思乡和羁旅漂泊各1 分,需要根据原文“倦客”“风 尘”“念”“别”“孤鸿”等词语的分析答出深度,否则只能 给 1 分) 第二问: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 “情味”会随时间渐渐 “消 减”,却不料新近的愁情更加浓重,(2 分,这就是翻译此句, 但是一定要概括分析出感情的变化)这“新还恶”四字,总结 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

      1 分,只要答出“总结 或强化诗人浓愁”之一就可以给分) 诗歌鉴赏参考资料: 译文:黎明的曙光催响了号角声听呵夜宿的鸟儿尚未惊醒, 四邻的雄鸡却早早地引颈高鸣连绵不断的村落烟雾朦胧,马 在嘶叫人已起来活动,残月不在树林的枝梢穿行,早行的我睹 物忧伤怀,泪痕上白色霜花冻凝,残存的酒力已弱,难以抵抗 清晨的寒冷哀叹我‘厌倦了客旅飘零,简直不情愿重新沾染 京洛的风尘迷濛 我总是追思怀念她和我离别以后,定然是心事万千重得,难寻 觅一只离群孤鸿将信息为我传送娇倚着翠绿的窗帘深居闺中, 曲绕的贡屏呵熏香暖融融,怎料想我只身飘泊岁寒霜冷怨月 之圆缺,恨花之枯荣,这种烦恼,也曾在我心中涌动这种烦 恼情味,本想望消减一成,却不断新来的烦恼更苦更深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学生小 组合作 探究成 果 展示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4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 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简要赏析。

      4 分)(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 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 分) 答案: (1) (4 分)①以动衬静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 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②拟人,作者用“无语” 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评分标准:每一点2 分;手法 1 分,赏析 1 分 (2) (4 分)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 联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 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 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 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评分标准:感情变化2 分,分析 2 分 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 “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2) “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 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 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 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 (或“,, 的妇女”, 或 “,, 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 丈夫的无限深情 六、 (09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成 果 展示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5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 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 “时时” 、 “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 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 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 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 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 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 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 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 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 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 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 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 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 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总结答 题技巧布置作业教学反思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组名姓名第页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