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预习学案.docx
4页《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预习学案【常识读记】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 浪漫主义情怀I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 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 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 息,充分反映了 “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 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 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作品:诗歌《天狗》《凤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天 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 等3、创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 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 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 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4、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 “沫若”这个笔名沫” “若”, 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 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碧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 水” “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 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脂膏()慰藉()彷徨()石砾() 嚣鸣()摸入()罅隙()犀利()晨曦()霓虹()抵弃()2、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挨弃•挨除(2)彷徨.徜徉(3)以至•以致3、判断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类比喻手法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2)我的指关节钏钉一样摸入巨石的罅隙3)能和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1、阅读全诗,依据内容填写空缺处1、阅读全诗,依据内容填写空缺处2、【文本研读】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3、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4、本诗的情感倾向是什么?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 你的看法。
6、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7、本诗在赞美什么?如何赞美?8、《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参考答案】【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脂膏(zhT)(gao)慰藉(ji§)彷徨(huang)石砾(11)嚣鸣(xiao)摸入(xiE)罅隙(xi以)罅隙(xi以)犀利(xi)晨曦(xi)霓虹(nD霓虹(nD挨弃(bln)2、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抵弃嗾除[辨词]“槟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挨 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 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运用]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挨弃旧思想、旧观念春节将近,提倡移风易俗、 投除陈规陋习,干部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做好表率2)彷徨•徜徉[辨词]“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彷徨:走来走去,犹豫 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运用]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 徜徉在知识大道上3)以至•以致[辨词]“以至(以至于)”有两种用法。
①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 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 有“直到” “直至”的意思②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 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至于”,意义、用法同“以至”以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 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 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 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一些不良科学家却滥用不成熟的新科技,以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判断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类比喻手法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2)我的指关节钏钉一样摸入巨石的罅隙3)能和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答案]1 .明喻2.明喻3.借喻【文本研读】1、①太平洋力量滚滚洪涛②歌颂创造力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答: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滚滚洪涛3、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答:广阔浩渺、气魄宏大、充满生机和力量4、本诗的情感倾向是什么?答:感叹、赞美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 你的看法。
答:象征新生力量,特别是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想、新文化6、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答:是一个站在地球之外俯瞰世界的巨人只有这样才可以跳出界限,站得 更高更远,才有高瞻远瞩的眼光7、本诗在赞美什么?如何表达赞美?答:(1)赞美“力”一一破坏力、创造力和不断的努力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呼告等手法8、“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放号”怎么理解? 答:“放号”是吹响号角,大声欢呼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