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针刺安全实训课件.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90578570
  • 上传时间:2024-09-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49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意外意外意外1 一、枕、项部危险穴位一、枕、项部危险穴位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处;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处;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处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处 凹陷处;凹陷处;风池:项后外侧,平风府穴,风池:项后外侧,平风府穴, 在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在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凹陷处;突肌之间的凹陷处; 一、枕部危险穴位解剖一、枕部危险穴位解剖2 项部解剖结构项部解剖结构颈侧位颈侧位X线片线片从从X线片中能看线片中能看到第到第2颈椎棘突颈椎棘突第第1颈椎无棘突颈椎无棘突第第1颈椎上方为颈椎上方为枕骨底枕骨底3 第第1颈椎后部为后弓,颈椎后部为后弓,较窄较窄第第1、、2颈椎之间距颈椎之间距离较下方各椎骨椎弓离较下方各椎骨椎弓之间大之间大4 椎动脉在第椎动脉在第7-2颈椎横颈椎横突孔之间被后方的关节突孔之间被后方的关节突关节遮挡,从项部针突关节遮挡,从项部针刺不易刺及刺不易刺及椎动脉在第椎动脉在第1、、2颈椎横颈椎横突孔之间垂直走行,后突孔之间垂直走行,后方无关节突关节方无关节突关节第第1颈椎横突孔中椎动颈椎横突孔中椎动脉由前向内上走行入枕脉由前向内上走行入枕骨大孔骨大孔这两个位置易被刺及这两个位置易被刺及5 示示椎椎动动脉脉走走行行6 针刺可能经过第针刺可能经过第1颈颈椎与枕骨底部之间椎与枕骨底部之间穿过寰枕后膜,刺入穿过寰枕后膜,刺入椎管及颅内,损伤脑椎管及颅内,损伤脑干干7 枕枕项项部部冠冠状状面面8 平平风风府府、、风风池池断断面面9 v风池风池 向对侧眼内眦直刺向对侧眼内眦直刺0.8-10.8-1寸,或透风府,注意控制深度;寸,或透风府,注意控制深度; 经过有枕小神经分布的皮肤,针刺时有韧感。

      至皮下组织内经过有枕小神经分布的皮肤,针刺时有韧感至皮下组织内有第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有第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再经斜方肌外侧,头夹肌外上部,至深面的头半棘肌,软感觉再经斜方肌外侧,头夹肌外上部,至深面的头半棘肌,达枕下三角有枕下神经从其深面穿出达枕下三角有枕下神经从其深面穿出 风池操作方法风池操作方法10 风池:风池: 不可深刺,尤其不能向对侧目外眦、耳屏或耳屏前不可深刺,尤其不能向对侧目外眦、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深刺,以防止刺入颅腔损伤延髓或脑部缘方向深刺,以防止刺入颅腔损伤延髓或脑部 不可向同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深刺,以免损伤椎动不可向同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深刺,以免损伤椎动脉11 风府风府 朝下颌骨颏隆突方向直刺朝下颌骨颏隆突方向直刺0.5-1.20.5-1.2寸,缓慢进针,严禁大寸,缓慢进针,严禁大幅度提插捻转;幅度提插捻转;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第三颈神经后支)分布的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第三颈神经后支)分布的皮肤,针刺时有韧感,并有一定阻力。

      经皮下组织,内有第二、皮肤,针刺时有韧感,并有一定阻力经皮下组织,内有第二、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阻力较皮肤小,并有松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阻力较皮肤小,并有松软感觉,软感觉, 达项韧带,阻力较大,针刺该穴最深不得穿透项韧达项韧带,阻力较大,针刺该穴最深不得穿透项韧带风府操作方法风府操作方法12 v哑门哑门 正坐伏案,头部前倾,经第二颈椎棘突上缘直刺正坐伏案,头部前倾,经第二颈椎棘突上缘直刺0.5-1.20.5-1.2寸;寸;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的皮肤至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的皮肤至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及皮下静脉神经及皮下静脉 针刺通过该层时阻力较小,并有松软感觉经左右斜方肌之间通过针刺通过该层时阻力较小,并有松软感觉经左右斜方肌之间通过至项韧带,再经左右头夹肌、头半棘肌之间刺入至项韧带,再经左右头夹肌、头半棘肌之间刺入哑门操作方法哑门操作方法13 风府、哑门:风府、哑门: 进针不宜过快,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进针不宜过快,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误伤延髓; 针刺方向如果指向两侧下颌角,则易刺及椎动脉,针刺方向如果指向两侧下颌角,则易刺及椎动脉,引起眩晕或椎动脉出血。

      引起眩晕或椎动脉出血 14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 1、责任心、责任心不强 2 2、进针太、进针太深 3 3、刺激太、刺激太强15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意外意外意外 16 睛明: 目内眦外上方凹陷处承泣: 瞳孔直下,眼球与眶 下缘之间二、面部危险穴位解剖二、面部危险穴位解剖17 右右眼眼眶眶骨骨性性结结构构18 19泪泪 器器 平平睛睛明明横横断断面面20 21矢矢 状状 面面 22冠冠 状状 面面 眶内侧壁大量动脉走行23 24 25 26 v睛明睛明 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0.2-0.60.2-0.6寸,深刺可达寸,深刺可达1-1.51-1.5寸。

      不捻转、提插,以防伤及内眦动寸不捻转、提插,以防伤及内眦动脉造成出血;脉造成出血; 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切忌紧靠,以防伤及筛前、后动脉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切忌紧靠,以防伤及筛前、后动脉睛明操作方法睛明操作方法27 v承泣承泣 为慎重进针穴位,沿眶下缘缓慢刺入,宜浅刺为慎重进针穴位,沿眶下缘缓慢刺入,宜浅刺0.3-0.50.3-0.5寸;寸; 进针前可先嘱病人将眼球下转,使眼球后组织偏转至上方,进针前可先嘱病人将眼球下转,使眼球后组织偏转至上方,以免被刺伤;以免被刺伤; 不可紧贴眶下壁进针,以免损伤眶下血管、神经不可紧贴眶下壁进针,以免损伤眶下血管、神经 28 三、颈部危险穴位解剖三、颈部危险穴位解剖人迎: 平喉结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缺盆: 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29 颈前区主要器官投影30 颈前区浅层肌肉31 颈前区浅静脉32 颈部深层动、静脉、神经33 颈总动脉分叉处34 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35 人迎:人迎: 避开动脉,在其前方或略向内斜刺,深度避开动脉,在其前方或略向内斜刺,深度0.2-0.40.2-0.4寸;最深处寸;最深处可达可达1 1寸(少);寸(少);缺盆:缺盆: 直刺,深直刺,深0.3-0.50.3-0.5寸;寸; 该穴不可深刺,盲目向下深刺易刺伤肺,引起气胸。

      该穴不可深刺,盲目向下深刺易刺伤肺,引起气胸 针可偏向后外刺入冈上肌而至岗上窝,外下可触及臂丛神经针可偏向后外刺入冈上肌而至岗上窝,外下可触及臂丛神经 36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 1、责任心、责任心不强 2 2、进针太、进针太深 3 3、刺激太、刺激太强37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意外意外意外 38 胸胸腹腹 部部危危险险穴穴位位三、躯干部危险穴位解剖三、躯干部危险穴位解剖39 胸、腹部重要器官解剖投影胸、腹部重要器官解剖投影40 胸部主要脏器投影41 胸部肌肉、皮神经42 胸部肌肉、神经43 打开胸前壁(一)44 打开胸前壁(二)45 打开胸前壁(三)46 打开胸前壁(四)47 锁骨中线锁骨中线腋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肩胛线接近脊柱处接近脊柱处肺下缘第6肋第8肋第10肋平第10胸椎棘突胸膜下界第8肋第10肋第11肋平第12胸椎棘突48 v天突天突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针刺不可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骨上神经前支针刺不可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立即退针有弹性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立即退针 天突操作方法天突操作方法49 v膻中膻中 胸剑结合上方,胸剑结合上方,0.6%0.6%的人存在缺损,易刺入右心室;的人存在缺损,易刺入右心室; 50 腹部主要脏器投影51 腹部肌肉(一)52 腹部肌肉(二)53 腹部肌肉(三)54 腹部静脉55 腹腔内脏器(一)56 腹腔内脏器(二)57 重要器官体表投影58 v日月日月 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v梁门梁门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7 7肋间动、静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8 8肋间神经分支处肋间神经分支处( (右侧深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v上脘上脘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此三穴不宜深刺,以防伤及腹腔脏器此三穴不宜深刺,以防伤及腹腔脏器 59 背背部部危危险险穴穴位位60 背部主要器官投影61 背部肌肉、神经62 背部深层肌63 背部脏器、神经64 v心俞心俞 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 v夹脊穴夹脊穴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 (斜方肌、背阔肌、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 )、深层肌、深层肌( (竖脊肌、横突棘竖脊肌、横突棘肌肌) )。

      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心俞、夹脊穴操作方法心俞、夹脊穴操作方法65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 1、责任心、责任心不强 2 2、进针太、进针太深 3 3、刺激太、刺激太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