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docx
9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地介绍: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心内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现有床位76 张(此外老年内科床位40张,以心血管病人为主),设有CCU(16张监护病床)、 心导管室、心电生理室、超声心动图室、心脏康复室、血管医学研究所及心血管 临床实验室、心血管临床药理基地等部门,是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奉献,具有凝 聚力的集体,学术和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心血管病专家 陈明哲、郭静萱、毛节明、陈凤荣等一批知名的学者和老教授;现任科室主任兼 所长高炜、副所长张幼怡、副主任郭丽君和张福春心内科为博士后流动站,现 有博士导师5人,硕士导师11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专家25人,具有博士 学位的医师29人心内科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以上,住院病人达2500人次北医三院心内科是全国最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单位之 一1990年在国内进行了第一例激光冠脉成形术,以后也率先开展冠脉内支架 植入、血管内超声技术、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压技术、冠状动脉旋磨/旋切术、激 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R和PTMR)、药物涂层支架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疗法导 管室具有西门子Axiom Artis FA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年均冠心病介入治疗800 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设立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绿色通道,24小 时畅通无阻,年急诊冠脉介入300例左右,居国内领先水平,均由具有丰富介入 治疗经验的主任医师亲自操作,手术成功率高,挽救了许许多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北医三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重要的教学基地,科室成员具有良好的教学传 统、教学意识和能力,教学工作涉及到从医疗到护理、临床到基础多层面,从博 士后、研究生、本科生、进修医生、全科医生到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为临床工 作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多年来一直承办着冠心病治疗进展国家级继续 教育项目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工作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多年来为全国培养冠心病 介入医师逾百位,其中很多人回到当地后担当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力或科室领 导,能够熟练地从事介入治疗我们的培训包括了心内科临床培训(普通病房和 CCU)、心内科(包括大内科)医疗/教学查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处理、冠脉造 影及介入治疗,是一种作为心内科介入医师的综合培训,整体能力的提升我院 具有冠心病介入治疗资质的医师9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8人曾在美国、法国、 德国、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经过专门培训此外,北医三院教育处还 备有先进的冠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模拟器。
血管医学研究所是心内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心血管分 子生物学和调节肽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也是“ 211”工程北京大学心血 管重点建设学科的牵头单位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心 血管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的基因 治疗和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等承担了包括八五攻关、 九五攻关、十五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重点项目等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每年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会议投稿和发言数十篇,并有多篇文章在 国外影响因子较高的SCI杂志上发表基地负责人高炜,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兼 大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12月在北京医科大 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心血管内科)1983年至2003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 内科工作2003年10月调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1989年始师从朱国英教授 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并于1994年至1996年到新加坡中央医院心脏中心做 Interventional Fellow,1997年至1998年初在法国学习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介 入治疗。
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在复杂冠脉病变的治疗、并发症处理、心肌 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冠脉旋磨术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自1983年始,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不仅对内科 及心内科具有较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浓厚的教学 意识主要科研方向为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基因 治疗和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生物标记物、心脏病的现代康复治疗等承担多项 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 国家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973课题(子课题),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 课题)、卫生部部属(管)医院重点项目等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多年兼任中华心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心血管北京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管)常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为中央 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和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 家等主编“冠心病介入治疗学”,“心肌梗死”;参编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教材、 现代冠心病学、心脏病学实践、心血管内科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承担多项国家及 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型研 究生,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出站2人作为主要参加者曾获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郭丽君,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 科副主任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88年在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获临床医 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荷兰CHASARANA医院进修学习目前担任《中国介入心 脏病学杂志》和《中国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 会委员和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海淀区医学会 和北京医学会第二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 专家库成员临床基本功扎实,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掌握多种PCI技术,能完成各种复杂PCI的手术,特别是在冠脉内压力导丝应用 方面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已完成各种介入治疗手术5000余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高血压、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肌疾病等复杂心脏病先 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北京市卫生局技术改进三等奖两项。
对急性心 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心肌保护策略有一定研究;已完成国家攻关和自 然科学基金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和北京大学211工程项目课题多项,在国内 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临床生理学、介入心脏病学、心脏病学、 心导管学、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第一/二版)、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 成形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学等专著10余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牛杰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门诊部 主任(兼)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198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1991年在中 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获心内科临床技能硕士学位1993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第 三医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从事冠脉介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996年毕业留校 工作至今历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及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再灌注治疗、定向基因转移治疗再狭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国人冠心病的相 关性等方面做过较细致而系统的研究曾参与国家科技部《973心血管基础重大 研究项目一心血管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脉洲样硬化炎 症免疫发病中氧化还原调控的细胞保护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工作。
目前是国家 科技部《机动车尾气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技术研究(2006BAI19B06)》分课题的负 责人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发表论文30 余篇,参编专著3部其中论文《冠脉支架再狭窄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获2004 年汪丽蕙优秀论文奖2006年被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授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工作优秀专家”称号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附属ALFRED医院心脏中 心导管室做Interventional Fellow,进修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其间共独 立完成介入病例约350例,包括冠脉桥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冠 脉旋磨术,PFO及ASD伞堵及周围血管介入术等目前已独立完成冠脉介入手术 约1000余例专业特长: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术、冠脉球囊 扩张术); 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及急重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北医三院门诊楼);周五上午(第二门诊部西三旗 育新花园内)张福春,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老年科主任1988 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其间于1999年 -2001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脏病 康复治疗。
20多年来致力于内科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诊治了大量 顽固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疾病管理方面有经验擅长处理老 年冠心病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病人专业特长为冠心病、介入性心脏病学、心肌梗 死和心力衰竭的综合及康复治疗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再灌注治疗(溶栓和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组 织灌注研究自1993年开始心导管工作,现已独立完成冠脉介入治疗3500余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1000多例,病例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 完全闭塞病变,冠脉搭桥术后等复杂病例积极开展包括运动锻炼的心力衰竭综 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运动锻炼是卫生部部属(管)医院重点项目-心肌梗 死的现代康复治疗和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急性心肌梗死的康 复治疗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十 五”关于冠心病介入诊治的临床研究,参加国际大型临床试验多项关于晚期冠 心病的血运重建研究获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5年中华医学奖发表论文70余篇,培养研究生多名《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及《中 国循环》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
参与编写的主要专 著有《实用介入性心脏病诊治技术》、《冠心病介入治疗学》及《内科学》等发表的部分论文:• Niebauer J, Sixt S, Zhang F, Yu J, P Sick, H Thiele, B Lauer, and G Schuler Contemporary outcome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s in 1085 consecutive octogenarians Int J Cardiol, 2004; 93: 225-230• Niebauer J, Sixt S, Zhang F, Yu J, P Sick, H Thiele, B Lauer, and G Schuler 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on in-hospital outcome 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s in a large cohort of octogenarians.Int J Cardiol, Sep 2004; 96: 441-446•魏芳靖张福春毛节明郭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