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北新区亮出作战图:着力开放创新发展研创经济.docx
5页江北新区亮出作战图着力开放创新,发展研创经济 刘伯涛“十三五”期间,江北新区着力开放创新、发展研创经济,得到了创新发展的“获得感”,呈现出南京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创新发展主阵地的格局与态势,体现了创新速度与创新质量同步发展的江北创新模式,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品牌,培育了一批爆发式成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在“两城一中心”产业支撑下,“研创经济”在江北新区强势崛起,创新发展的内涵品质稳步提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江北新区“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两位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到2025年,新增集聚人口100万,力争实现在国家级新区中争先进位;到2035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以上新台阶面向“十四五”,江北新区继续以高标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以高质效建设创新平台、以高品质推进重大城市项目、以高效能激发改革内生力、以高要求统筹环保和安全长效治理。
立足使命定位,大力发展研创经济作为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定位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及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规划》指出,江北新区在拉开发展框架、优化功能布局、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地标、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较2015年实现翻番,占全省比重接近3%,占南京比重超20%,比2015年分别提高0.9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年均增长11.5%;新增人口8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万元,年均增速超8%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成功获批,综合实力跃升至国家级新区第六位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2%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000件,PCT专利申请数超1100件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中外院士(团队)61位(个),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引进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入驻。
地标产业初具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聚焦电子设计自动化等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快速集聚上下游企业500余家,初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和设备材料的产业链,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快速崛起,生命健康產业企业数量超900家,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以产融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新金融加快发展,集聚400余支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近5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落户江北新区两年,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超1.6万家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14.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79.2亿美元,分别为2015年的3.1倍和2.5倍创新、争先、领跑,已成为江北新区发展最显著的Key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逾1192亿元,同比增长19.8%;工业总产值增长28.1%,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1.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80家,新增市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5家,累计76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两大主导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前7月,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营收增长60%,生命健康全产业链营收同比增长34%。
瞄准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江北新区自诞生以来,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规划》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单列一章,从人才、创新平台、创新企业等多个维度为创新引航《规划》提出“以高水平科技供给为导向”高水平”就意味着,江北新区迈出的每一步都要先人一步例如,在打造国际人才特区方面,江北新区要实施顶尖专家领航行动,聚焦科技和产业前沿,引进全球顶尖专家,夯实创新底蕴,提升创新层级;实施高层次人才领军行动,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加大海内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深化海外“人才飞地”建设等等十四五”时期,新区要力争新增顶尖人才(团队)20人(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0人以上再比如,《规划》提出,要深化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高层次国际合作项目建设,推动境外原始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江北新区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是要拥抱世界的创新《规划》明确,到2025年,江北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4%,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江北新区要成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创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打造四个“城”,擎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年前,江北新区将目光聚焦在建设“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去年年底,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规模分别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5000亿元《规划》列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到2025年,集聚集成电路各类企业超1000家,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吸引人才超3万人,初步建成全球智能设计中心;生命健康产业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吸引人才超5万人;金融业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至15%,集聚各类金融组织1500家,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达1万亿元,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协同承载区,成为国内具有重要竞争力的新金融产业集聚区、产融结合创新引领区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如何成长为支撑南京发展的重要支柱?《规划》为此勾画方向———芯片之城:发展功能性芯片设计及延伸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卫星导航、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加快推动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研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在5G通信领域,推动5G芯片、射频器件、光模块等关键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建设IPv6根服务器运营中心、超级算力中心、离岸大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推进L4级无人驾驶汽车芯片、新能源汽车快充功率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基因之城:重点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精准放疗、人工辅助生殖、医学人工智能等高端医疗;重点发展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和健康产品以及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器械;重点发展医药研发服务、基础研发服务;重点发展世界名校医学教育,搭建国际一流医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发展健康教育、体检和疾病预防、干预、管理等院前院中院后相结合的健康管理;重点发展智慧养老和文化养老产业创新是江北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更大力度发展“研创经济”,是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战图已出,前方就是最近的未来……(责编 郭博文)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