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ppt

9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93613949
  • 上传时间:2024-09-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79M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七章第七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2主要内容:大气环境概述1?评价程序?评价等级、范围、标准、因子?现状调查?预测?影响评价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2 3按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可分为高架源、地面源按污染源的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瞬时源、间断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一、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概述1 4?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面源:无组织排放及数量多、源高不高、源强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储存堆、渣场、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线源: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处理?体源:焦炉炉体、屋顶天窗 5除在水平方向运动外,还会由上、下、左、右方向的乱运动,风的这种特性和摆动称为大气湍流1、大气湍流二、大气扩散过程大气环境概述1影响大气扩散过程的主要因素 6大气环境概述1扩散机理速度对污染物稀释的贡献有湍流湍流扩散分子扩散快105—106倍加快扩散速度,向四周扩散只有风分子扩散很少扩散,废气保持同样的粗细 7形成:近地层大气湍流有两种: 热力湍流、机械湍流热力湍流:主要由于大气的铅直稳定度而引起,大气的铅直稳定度是由于 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机械湍流:由动力因子产生,由于大气垂直方向上的风速梯度不同和地面粗糙度不同而产生大气环境概述1 82.大气稳定度大气环境概述1?用气温的垂直分布表征大气层结的稳定度稳定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中性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不稳定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 9Pasquill 稳定度分级法认为:近地层大气的热状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面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因此,可以用 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 来判断大气稳定度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B、C、D、E和F表示 103.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风?辐射与云?天气形势?下垫面大气环境概述1 11?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它有大小和方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它有大小和方向之分1) 风风向(风的来向):可用8个方位或16方位表示(地面风),见图 NW NWN N NEN NE WNW ENE W E ESE WSW SW SWS S SES SE 图 2-2 12gn—n方位的风频;c—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fn—统计资料中吹n方位风的次数;n为方位,共16个方位。

      风频:某一风向的观测次数占总的统计次数的百分比????161nnnncffg风向频率和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和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联结而成的图 13主导风向是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没有主导风或主导风向不明显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的方位 其交点与中心点的距离大小其交点与中心点的距离大小即代表了这个方向上的风出即代表了这个方向上的风出现频率的大小现频率的大小 14污染系数该风向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污染系数?p污染系数表示风向、风速综合作用对空气污染物扩散影响程度 P越大,某下风向污染越严重 15风的性质:①随时在变化:如我国季风;②随地理位置而变 :山区会产生山风、谷风,海区有海陆风(如大连)③随高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风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叫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叫风速廓线模式在近地层中性层结情况下推导的表达式为:大气环境概述1 16式中 :u2——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m/s;z2——烟囱出口处的高度,m;u1——气象站z1高度处的平均风速,m/s;z1——测风仪所在的高度(默认为10m处);p——指数,其数值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风速高度指数 p值大气稳定度级别A强不稳定B不稳定C弱不稳定D中性E较稳F稳定p城市0.100.150.200.250.300.30乡村0.070.070.100.150.250.25大气环境概述1u2= u1( z2/ z1)pz2≤200mu2= u1(200/z1)pz2> 200m 17计算风速的例题? 某城市有一工厂烟囱高 45m,地面风速2.0m/s,稳定度为弱不稳定,求烟囱出口处的风速大气环境概述1大气稳定度级别A强不稳定B不稳定C弱不稳定D中性E较稳F稳定p城市0.100.150.200.250.300.30乡村0.070.070.100.150.250.25 18山谷风山谷风由于山坡与山谷在日夜间的温差所形成的风称山谷风? 白天产生谷风? 夜晚产生反谷风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夜间积累的高浓度烟气被导向地面,形成山谷熏烟污染大气环境概述1 19海陆风由于陆地与海面在日夜间的温差所形成的风称海陆风?白天产生海风白天产生海风?夜间产生陆风大气环境概述1 20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与城郊的温差而产生的风? 城市温度高于周边温度?能耗水平大?建筑物吸热强、放热慢?二氧化碳作用大气环境概述1 21?太阳辐射是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首先加热了地面,近地层的空气温度升高,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夜间地面辐射失去热量,使近地层气温下降,形成逆温,大气稳定云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它的存在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同时云层又加强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的有效辐射,因此云层的存在可以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2 2))辐射与云辐射与云大气环境概述1 22?在低气压控制时,空气有上升运动,云量较多,通常风速也较大,大气多为中性或不稳定性状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高气压控制下,一般天气晴朗,风速较小,并伴有空气的下沉运动,往往在几百米或一二千米的高度上形成下沉逆温,抑制湍流的向上发展夜间有利于形成辐射逆温阻止污染物扩散,容易造成地面污染大气环境概述1((3 3)天气形势)天气形势 23降水、雾?降水对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些污染气体能溶解在水中或者与水起化学反应,降水可以迁移空气污染物雾是悬浮在大气近地面层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可清洗空气中的一些粒子污染物或气体污染物由于雾是在近地面气层 非常稳定条件 下产生的,这种条件下,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雾的出现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地面空气污染状况大气环境概述1 24?地形和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气流运动和气象条件会产生动力和热力的影响,从而改变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条件。

      其中山区地形、水陆界面和城市热岛效应是三个最典型的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下垫面条件大气环境概述1 25对于平坦地形,不利气象条件通常包括静风、小风,逆温、熏烟等;常见不利气象条件对于复杂地形,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方性风,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复杂风场复杂地形: 26复杂地形: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 27评价程序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21、确定评价等级、范围、因子、标准2、现状调查与评价3、预测:包括模式的筛选4、影响评价 291、评价等级划分2.1评价等级、范围、因子、标准Pmax: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D10%: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30 312、评价范围的确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为半径的圆或2×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5km≤直径(边长)≤50km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32?某工厂为一边长 3km的正方形厂区,唯一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源位于厂区正中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最大落地浓度: PM10为0.40mg/m3,SO2为0.25mg/m3,D10%对于PM10是2000m,对于SO2是1800m。

      请根据大气导则判断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写出论证过程(标准见表)课内练习课内练习1 333、评价因子? 常规因子:SO2、颗粒物(TSP、PM10)、NO2、CO 特征因子:① 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② 对于没有标准的,但毒性较大、或者是属于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34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居住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①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空气质量划分为二类功能区② 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质量标准 3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37污染物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高度m一级二级三级三级监控点浓度mg/m3二氧化二氧化硫硫1200(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151.83.04.1无组织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设参照点,下点,下风向设风向设监控点0.5202.65.17.73040700(硫、二氧化硫、(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合物使用50表1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8污染物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浓度限值排气筒排气筒高度高度m二级二级三级三级监控点监控点浓度浓度mg/m3二氧化二氧化硫硫960(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合物生产)152.63.5周界外周界外浓度最浓度最高点0.4204.36.63040550(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50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与排气筒高度有关) kg/h2.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mg/m3? 现有污染源和新建污染源执行的标准不同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执行表 1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执行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一类大气环境功能区禁止新建、扩建污染源 40例题例题① 铅尘是否达标排放?铅尘是否达标排放?② 该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应达到多少才能达标?该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应达到多少才能达标?工段工段风量风量(m3/h)初始浓度(mg/m3)排放浓度(mg/m3)排气筒排气筒制板栅制板栅4.0××1044.260.34h=15m97.7%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7mg/m3排气筒高度排气筒高度15m时排放速率限值0.004kg/h 41课内练习2?某工厂为一边长 10km的正方形厂区,唯一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源位于厂区正中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最大落地浓度, PM10为0.045mg/m3,SO2为0.25mg/m3,D10%对于PM10是6000m,对于SO2是4000m,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 PM10:0.15mg/m3(日平均浓度), SO2: 0.50mg/m3(小时平均浓度),请根据大气导则判断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写出论证过程 42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3污染源调查内容污染源调查内容一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4.线源调查统计内容5.体源调查统计内容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41.1.污染源排污概况污染源排污概况(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帐” 45(3)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正常生产时的排放量外,还应该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物,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0~1 462.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点源调查统计内容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 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K);④烟气出口速度( 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t/a ,t/h 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 kg/h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473.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面源调查统计内容① 坐标,海拔高度②初始排放高度③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484.线源调查统计内容① 线源几何尺寸,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高度;②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 g/km.s)③ 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 (辆/h)、车型比例 495.体源调查统计内容① 中心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m② 体源高度(m)③ 体源排放速率(g/s)④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⑤ 体源边长⑥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⑦ 初始垂直向扩散参数 50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一)气候统计资料各级评价项目,20年以上的气候统计日照降水量湿度风气温 51评价等级为一、二级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二)气象观测资料 52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 ①年、季 (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 ②风玫瑰图;? ③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 (曲线图);? ④季 (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⑤年季 (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及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

      1))常常规规地面气象地面气象资资料料 53 5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② 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③ 现场监测1.监测范围和项目2.监测点位布设3.监测时间4.采样分析方法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综合指数法 551.监测范围、因子监测范围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必筛选为监测因子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必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应给出参考标准值与出处) 561.监测范围和项目2.监测点位布设3.监测时间4.采样分析方法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综合指数法 572.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 58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a)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 30 °b) 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补集空间c)原则上应在20m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d) 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在15~20 m以内避开绿色乔、灌木。

      59布设方法①网格布点法②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③扇形布点法④配对布点法⑤功能分区布点法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如居民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如居民集中区、风景区、文物点、医院、院校等)以及下风向布置取样点,往往还需要在上风向适当位置设置对照点 60监测时间和频次:一级评价: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每天监测时段(自动连续监测不能实现时):一级评价: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二、三级评价: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 个小时浓度值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监测时间 61采样时间按要求而定,如图采样时间按要求而定,如图 624.采样分析方法 635、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统计分析①浓度范围、浓度平均值、最大超标倍数、超标率;②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③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64监测时间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SO2浓度浓度mg/m30.180.25 0.50.060.100.130.2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SO2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如表,求:1.浓度范围浓度范围2.浓度平均值浓度平均值3.最大超标倍数4.超标率超标率 65?超标倍数的统计计算?超标率的统计计算00ccc??超标倍数%100??总监测数据个数超标数据个数超标率未检出值:+异常值:- 66?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单项评价指数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7(1)上海大气质量指数XYI?上????KiiiiiSCKYSCX11),max (分级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极重污染I上<0.60.6~1.01.0~1.91.9~2.8>2.8污染水平清洁质量标准警戒水平警报水平紧急水平大气质量指数的分级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82212SOSOCCISS??????????飘尘北飘尘222213SONOSONOCCCISSS???????????飘尘南飘尘2222SOSOC13SSOSOCCCISCC????????????????????????????????????????????飘尘飘尘广飘尘飘尘(2)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 6937. 1517. 5?????????iiiSCI橡式中:Ci ——第i种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Si——第i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分级质量分级优良较好尚可差坏危险I橡<2020~39 40~59 60~7980~100>100((3)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氧化剂、 颗粒物 、SO2、 NOx、CO 70(4)单项评价指数iiiCCI0? 712.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① 确定预测因子;② 确定预测范围;③ 确定计算点④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⑤ 确定气象条件⑥ 确定地形数据⑦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⑧ 选择预测模式(1个估算模式、3个进一步预测模式)⑨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地面常规资料、地表状况、太阳辐射等)⑩ 进行预测和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过程包括: 722、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2008大气导则推荐的模式,包括①估算模式②进一步预测模式(AERMOD 、ADMS、CALPUFF )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我国应用的主要是基于湍流扩散统计理论的 高斯模型使用时将坐标系设为三维直角坐标,其中圆点为排放点或高架点源在地面的投影点,x轴与风向一致,y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轴,z轴为铅直向上 73?高斯模式的基本假设:1)污染物在y、z轴上平均浓度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即正态分布;2)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污染物不发生沉降、分解和化合,地面对其起全反射作用,不吸收、吸附。

      741. 连续点源扩散模式?仅适用于连续排放且源强稳定 .(1) 有风,风速u?1.5m/s,设地面是全反射体C(x,y,z)—下风向某点处得污染物浓度, mg/m3Q—污染物源强,即释放率, mg/s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m/s?y、?z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散参数, mHe—有效源高=烟囱的几何高度+烟气抬升高度]}2)(exp[]2)(){exp[2exp(2),,(222222zezeyzyHzHzyuQzyxC????????????? 75???????????222222exp)0,,(zeyzyHyuQyxC???????????????222exp)0,0,(zezyHuQxC????通常要预测的是污染物在地面的浓度,污染物沿下风轴线方向的地面浓度,可知在z=0时可令y=z=0得出: 76最大落地浓度及其位置将扩散参数?y、?z表示成如下经验式(?y/?z≠常数)11???xy?22???xz?式中:?1、?2、?1、?2——经验式的回归系数122PuHeQCem??221212121????????????????????????emHx???? ??2121212121211112121112??????????????????????????eHPe式中:风速u?1.5m/s, 77例例1?某厂一锅炉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几何高度为30 米,已知烟羽的抬升高度为 15 米。

      计算弱不稳定度、地面风速 2m/s 情况下,距源下风向500 米处SO2地面轴线浓度(mg/m3)提示:下风向500 米处:δy=100m,δz=90m,风廓线指数P=0.2) 78例例2?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 50m,SO2排放量120kg/h,排口风速4.0m/s,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40)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 0.010mg/m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79(1)环境目标值判断法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目标值主要是指环境质量标准,也包括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但采用其他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但采用其他方法确定的相当于标准的值污染因子的目标值可按GB3095-2012 中确定的污染物浓度标准值确定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0((2)允许排放量判断法)允许排放量判断法控制或调整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总量,使其不控制或调整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总量,使其不超过该地区的环境容量,这种约束总排放量的办超过该地区的环境容量,这种约束总排放量的办法被称为总量控制法法被称为总量控制法一个地区的总允许排放量一般是在区域环一个地区的总允许排放量一般是在区域环境规划中确定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拟建项目的允境规划中确定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拟建项目的允许排放量则由许排放量则由地方环保管理部门地方环保管理部门 根据地区总允许根据地区总允许排放量、现已发生的总排放量以及当地的环境状排放量、现已发生的总排放量以及当地的环境状况确定。

      况确定 81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2.排气筒高度合理性评价3.环境保护对策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5.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情况6.评价结论1.建设项目的场址和总图布置的评价 82大气防护距离大气防护距离?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 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 超出厂界以外的距离,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83 84?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 厂界B. 污染源中心点C. 污染源边界D. 厂区中心点? 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区域是指以()为起点的控制范围A. 厂界B. 污染源中心点C. 污染源边界D. 厂区中心点 85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Qc/Cm=[(BLC+0.25r2)0.5LD]/A Qc—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r—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 mS—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 m2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与近 5年平均风速、污染源构成类别有关) 86 87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防护距离的异同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防护距离的异同控制对象不同距离的计算起点不同大气 主要针对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以厂界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卫生 大气污染物、噪声、电磁辐射等其距离是从排放有害气体的生产单元算起,(不是从厂界算起)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相同点:①均针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

      ②均是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界定一个区域,为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人口聚集区的浓度符合标准,保护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88第三节 模式类型大多数模式都可以归入大多数模式都可以归入高斯型和数值型( K模式)两大类从模式的应用出发,分为:法规应用级高斯型局地空气污染分辨率高筛选模式精细模式研究级数值型数十千米以上分辨率低 89?模式选择模式选择P151?模式性能评价模式性能评价P152 90练习练习 91?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Pi=Ci/Coi××100%,,其中Coi在一般情况下选用 GB3095中第i类污染物的( )A. 年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B. 日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C. 1h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D. 1h平均时间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平均时间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Pi=Ci/Coi×100%,如果Coi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 Coi可取( )A. 年平均浓度限值B. 日平均浓度限值C. 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D. 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92?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8%,D10%为3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9%,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或二级?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 一级B 二级C三级D一级或二级 93?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2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一级或二级? 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A. 小于2kmB. 小于5kmC. 小于6km 94?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A. 以6km为直径的圆B. 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 12km为边长的矩形C. 以12km为边长的矩形D. 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A. 以26km为半径的圆B. 25km为半径的圆C. 周长50km矩形区域D. 边长52km矩形区域 95?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某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A. 以2km为半径的圆B. 2.5km为半径的圆C. 周长周长4km矩形区域D. 边长4km矩形区域? 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期,二期是指()A. 冬季、春季B. 秋季、冬季C. 冬季、夏季D. 据实际情况确定 96?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天有效数据。

      季节代表性的()天有效数据A4 B5C6 D7?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评价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评价要求的,可()要求的,可()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个点进行监测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971 某拟建厂位于特定工业区,通过1根高60m的烟囱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PM10,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分别为0.07mg/m3、0.036mg/m3,SO2、PM10的质量标准如下(单位mg/m3)1. 在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时需要计算()、()2. SO2、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别为()、()3. 只考虑S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4. 只考虑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5. 按SO2、 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综合考虑,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6. 如果需要确定评价等级及范围,上述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试提出计算要求。

      982?城市,SO2排放速率为22667mg/s ,烟囱高度80米,抬升高度70米,10米处风速1.5m/s,求强不稳定条件下SO2最大落地浓度. (已知P1取1.0,强不稳定条件下风速廓线指数 p=0.1) 993某厂使用硫含量为1.59%的煤,其年用量为2000 t ,烟囱的有效高度为25m,烟囱的出口处风速为2.5m/s ,试计算在D稳定度下,距离该厂烟囱1000 米的某一环境敏感点SO2的地面轴线浓度?(已知在D稳定度下1000m 处的水平方向扩散参数为156m,垂直方向扩散参数为109m) 1004? 某工厂位于城市,其烟囱高45m,抬升高度7.75m,烟速5.0m/s ,耗煤量180kg/h,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为10%,求地面平均风速2.0m/s ,弱不稳定条件下,距源450m轴线上SO2小时浓度σy =109m、σz =105m,Pa=1010hPa ,风速廓线指数p=0.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