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pdf
2页·24· 湖北中医杂志 Hubei Journal of,I'CM 2010年4月第32卷第4期 Apr.2010.Vo1.32,No.4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治疗椎问盘 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彭家龙 ,肖强兵 (1.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经确诊6o例椎间盘源性 下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2O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使用风湿骨痛药酒 药槌外治法,对照1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双氯灭痛,对照2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3周后,对患者视觉模拟 评分(VAS)和满意率随访,同时采用症状缓解率指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实验组、对照 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O.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均行功 能位x线片、腰椎MRI及CT平扫进行诊断 1.2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分类协会(the Taxonomy of the Intema- 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拟定的诊断标准 J,选择病 例应符合下列条件:(1)慢性持续性腰痛时间>6个月;(2)直腿 抬高试验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3)MR/检查:病变椎间盘 信号降低,纤维环后部有高信号区,无脊髓受压,未发现硬膜囊 明显受压但出现黑问盘;(4)X线检查排除腰椎不稳、峡部裂和 滑脱,CT检查排除腰椎管狭窄和椎问盘突出。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观察;(2)未做过腰 椎手术;(3)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曾经做过腰椎手术者;(3)没 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4)腰椎问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 狭窄,肿瘤,风湿,结核,腰肌劳损等引起下腰痛的其他病变 1.5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给予脱水、活血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 分别沿督脉和夹脊穴捶打,力量均匀,敲打频率为60次/分钟, 每次1O分钟,治疗1次/日,连续2周 风湿骨痛药酒制备 】:将乌药、川芎、血竭、威灵仙、秦艽等 中药浸泡于95%酒精制成(由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提 供) 时照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双氯 灭痛25mg,2次/日,连续服用1O天 对照2组仪予常规治疗,不做其他处理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Q20091607) 通讯作者:肖强兵,男,医学博士,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15902759275 2010年4月第32卷第4期 Apr.2010.Vo1.32,No.4 湖北中医杂志 Hubei Journal of TCM ·25· 1.6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isual analogue scale,VAS)[4J; 对患者VAS满意率进行随访,同时采用症状缓解率指标和患者 主观满意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
症状缓解率=[(治疗前VAS 分值一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主观满 意度分级 :1级,症状基本消失,满意;2级,症状明显减轻,满 意;3级,症状部分减轻,不满意;4级,症状无改变;5级,症状加 重1、2级为满意度优良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各配对资料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 资料的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 2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 ±s) 实验组、对照各治疗前后各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实验 组与对照各组比较,·P<0.05 临床症状缓解率: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35. 26%、21.43%、16.46%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实验组、对照 1组、对照2组分别为82.50%、80.75%、79.21%实验组明显 优于对照各组 3讨论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属于中医“腰痛”范畴《丹溪心法·腰 痛》篇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从病因病 机上看,该病正气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是本,筋脉劳损、外 伤跌扑、用力不当是标,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于腰 部丽发生疼痛。
血脉瘀阻贯穿本病全过程,其腰痛或向腿部放 射、活动不利等症状均反映了该病有气滞血瘀、经络受阻的病机 存在 针对经络瘀血阻滞,治疗应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法, 以期改善局部软组织及神经根血液供应,促进瘀血吸收,减少无 菌性炎症的发生,减轻结缔组织形成,预防瘢痕组织形成风湿 骨痛药酒由乌药、川芎、血竭、威灵仙、秦艽等中药组成,具有活 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经活络的功效 现代医学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椎间盘源性下腰 痛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椎问盘是下腰痛来源的一个重要部 位,即椎问盘内正常结构破裂和椎问盘内生化改变引起了下腰 痛椎间盘内正常结构的破裂与椎问盘退变关系密切,过去都 认为椎问盘内破裂时椎问盘退变的早期病理变化,但事实上椎 问盘退变和椎问盘内破裂不能划等号Vanhaxantm认为只有纤 维环撕裂呈放射状延伸至神经分布的外1/3处与疼痛发生有 关,机械与化学因素联合作用而致痛 J②退变的椎问盘能够 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退变产物,如:白介素一1(IL一1)、肿瘤 坏子因子(TNF)、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P物质等 这些物质通过破裂的椎问盘裂隙漏出,刺激相应的神经末梢感 受器引起下腰痛。
③临床表现为下腰部疼痛,通常呈弥漫性钝 痛,难于定位,劳累、久坐、弯腰工作后疼痛加重,有瞬问僵硬现 象,疼痛有时可向臀髋部、腹股沟区及大腿后侧放射,但不超过 膝关节水平,个别病人可因外伤、劳累或受凉而诱发剧烈疼痛, 动则痛甚,查体患者很少有固定压痛点,x线、CT检查多无明显 阳性发现,CT椎间盘造影显示椎问盘结构上有退变,并可诱发 与平时一致或类似的疼痛,MRI可见椎问盘呈典型的单节段信 号降低、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7】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采用药槌振击,配 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药酒,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 致各种痹证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局部循经络的高频率击打 及药物的渗透吸收,把药槌的叩击治疗作用与外用药的渗透作 用相结合,加快组织水肿的吸收、消散,促进炎性物质和代谢产 物的清除,从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达到缓解肌肉痉挛 和疼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rownMF,HukkanenMⅥ,McCarthyID,et a1.Senso~and~flll- pa~etic inne~afion 0f the vertebral endplate in patien~witll degenem- five disc disea.~[J].JBone Jomt surg(Br),1997,79(2):147— 153. [2]Schwarzer AC,Aprill CN,Derby R,et a1.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0f tbe d and zygapoph~eal jomt in chronic bw back pain[J].spi.~, 1994,19(7):801—806. [3] 邹季,肖强兵,龚梅芳,等.风湿骨痛药酒槌外治法防治退行性骨关 节炎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5—7. [43 JensenMP,Kamly P,Braver S.tllemPAisnre~ent 0f clinical painin· tensi哆:a com~n 0f si)【me~ods[J].Pain,1986,16:132— 136. [5]LoupashGA,Stam~K,Katonis PG,et a1.Seven—to 20一year oub c0rne 0flumbar discec【0Ⅱ哆[J].sp.山e,1999,24(22):2132—2137. [6]任东风,侯树勋,彭宝淦.椎问盘源性下腰痛病例机制[J].国外医学· 骨科学分册,2005,26(6):326—327. [7] 郭均,陈仲强,杨民.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J],2003,11(5):331. (收稿日期:2009-09-28编辑:冀振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