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在心中相映成趣共舞精彩.doc
3页爱在心中停前中学 潘艳星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时,暮然发现,我的从教生涯已十三年有余在这十三余年里,是学生带给我无限的快乐,我热爱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体验到了我的职业的魅力和工作的快乐!茫茫宇宙,短暂人生,沧海一粟,弹指一挥我总是常常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却总是笑颜与鲜花为伴,从容与阳光同行打开珍藏的记忆,这里有我与孩子们共同拥有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真实记录着我和孩子们的过去今天,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2011 年十月十日上午第四节课,当我很有兴趣的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贝壳》时,看见平时活泼的何赫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脸的阴沉,当即感觉不对他家住在老街的一个小村屯,已经下课了十分钟了,可是我看他好像没有要吃饭的意思,于是我就上前问了一句:“你吃饭了吗?”他支支吾吾得说:“吃,吃了 ”“老师,他没吃 ”在一旁的几个同学一起说道于是我把他叫到门外,问是怎么回事通过家访我知道原来他家生活十分贫困,妈妈改嫁在外,家里只靠奶奶替人家拈香来维持生活这几天因为卡里没有钱,所以中午一直没有吃饭, “那为什么没和老师说呢?”我心疼的问。
我从兜里掏出 30 元钱给了他 “以后充卡吃饭 ”我对他说那一周的班会课上,我把何赫的情况告诉了全班同学,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一放学,同学们都争着帮助他我的心也平静下来爱是平凡的,爱又是伟大的也许我是幸福的,也许我是快乐的,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以为侍花的园丁,我总是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因为花的世界是天真的,花的世界是无邪的,花的世界是纯净的,也是热情和忠诚的淘气贪玩的陈泽又没有完成作业,看着他着急的翻找本子的情景,我又生气又觉得好笑这个小伎俩他已经表演过了,被我识破后,对他进行了谆谆教导,他心服口服,改正了错误,按时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好久没发生了今天怎么会?我没有训斥他,更没有翻他的陈年旧账,而是微笑着走到他面前,半开玩笑的说:“陈泽,星期天是不是太忙了,把自己的正事都忙忘了,帮你奶奶干什么了?”陈泽一边摸着头,一边说:“没干什么?” “那你的作业呢?” “我忘记做了 ”“明天能做完吗?” “能 ”陈泽肯定地说我心里暗笑:中午够你忙的了天真可爱的他,虽然淘气贪玩,偶尔不按时完成作业,还会违反纪律,但是他知错就改,说话算话的优点,使我对他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之情,所以对他的点滴错误,我给予的是更多的宽容。
教师的宽容,化解了孩子的畏惧心理,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互助朋友般的氛围里共同学习,生活,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总结着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苏联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把自己宽容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蓝天下成长!相映成趣 共舞精彩停前中学 潘艳星李清照是我很喜欢的一名词人, 《武陵春》也是她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我设计了如下简案:一.导入并背景介绍(由师生互相补充完成)二.朗读指导(听读和多种形式的自读相结合)三.研读1. 找出这首词的文眼2.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愁绪3.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愁情的,能否调动你的积累来体会四.欣赏五.再次朗读品味从一开始的导入到朗读指导,一切如我设计的进行,有序但也风平浪静,若没有后来学生在研读环节给我的惊喜,这将又是一节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常规课进行到研读这一部分的第三小题时,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体会作者怎样写出愁绪我以为学生肯定就能谈点运用新奇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之类的,最多还能再说几句自己平日写作中对愁绪的描写,但他们的思维却比我想象的活跃的多。
一生回答:哀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他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尸体,这正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古人一样,通过具体物象写愁,具体可感,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礼拜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一生回答:对,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看看古典诗词,有很多这样的范例,月亮可能是运用最多的,其他还有用水,用酒来写愁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数生补充:用山、树、头发来写愁的看到学生兴致很浓的搜寻起了以往所了解的用物象写愁的诗句,我便和他们一起回忆整理,同时觉得这是引导他们思考总结作者情感表达方式的好时机,于是乘机提问:诗人们是怎样具体抒发愁绪的呢?借用物象,可以说是触景生情,以景衬情,那本词中除了那句经典的比喻是在以景衬情外,还有什么方法的运用呢?提示学生,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类的,引导学生明白了直抒胸臆的方法,并在词中找到了体现这时,又有个同学要求发言,她说她在读完这首词后,更多的是想起了作者曾经哪些愉快的无忧无虑的作品,她提到了《如梦令》 ,提到了《怨王孙》 ,并说自己是采用这种对比联想的方法来体会作者现在的情感的。
这个同学的发言应该说是变换了思维角度,充实了我们对一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在肯定她的看法后,我也鼓励学生要多阅读,广视角,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进入到赏析这一环节时,因为主要内容在前面分析愁绪的时候已经涉及了很多,所以我就决定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品味去补充一番准备之后,有一组同位的两个同学站起来,一个自称清赵,一个自称读者,二人居然一问一答开始了访谈,所谈内容皆与本文契合,比如“您那句日晚倦梳头能否改为懒呢?” “您对你这首作品中的哪句最满意呢?” “我也想在平时创作诗篇,您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吗?”二人侃侃而谈,众听众频频点头,为二人深刻的文本解毒而赞叹,看同学们兴致高涨,趣味盎然,我也忍不住尝试着对词中的部分细节用对称句作了番改动, “曾经的夫妇携手同游,佳作连篇;而今的二人人天永隔,劳燕分飞;”在我还只说了开头两三句后,学生已经被富有韵味,琅琅上口的语句所吸引,饶有兴趣的在下面“接茬”了,夫唱妇随,郎才女貌,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充满失望……虽然看起来课堂比较嘈杂,但看看人人几乎都在开口应对,个个都在努力思索的样子,我觉得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在总结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利用课外时间再补充些李清照的作品,或者愿意练笔的同学也可选择改写诗词,写写作者之类的小文章,结果交上来很多好的作文。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首先要营造和谐文化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成,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敬的融洽关系,能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鼓励、鼓舞、感化和指导比如我的课堂经常出现抢答,争论这样的场面,还有象案例里提到的接茬,只要是有利于思维的发挥,教师不必拘泥于所谓的秩序和师道权威,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又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是柔性预设传统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由“主导”变成“主宰”课堂,导致教学预设的刻板和僵化,更无从奢望课堂的生成,这是一种“刚性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柔性设计” 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软性的、弹性的、柔性的空间,同时这种预设是一种板块式的设计,而非程序式的“线性设计” 。
象在分析作者如何写愁这个问题上,我有意设计了调动你的积累来体会,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领略,有所发言,而学生也确实给了我很多丰富的参考再次是智慧捕捉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都是能不能及时捕捉“灵感” 、 “火花”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需要教师的智慧这种智慧源于教师用“知识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色”长期滋养最后是赏析评价,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 ,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助推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关注课堂预设与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我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变化与灵动,充满诗意与创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