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静电危害及其控制.pptx

34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61247568
  • 上传时间:2022-03-02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84.33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静电危害及其控制 目录1静电相关定义2静电危害4静电防护技术措施5静电防护管理措施3典型静电放电的特点1 静电相关定义物料体电阻率1106m11010m固体表面表面电阻率110711011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静电非导体1 静电相关定义 最小点燃能量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 影响物质点燃的各种因素均处于最敏感的条件,点燃该物质所需的最小电气能量 间接接地 为使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接地的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2 静电危害 电磁干扰 电击 低强度放电造成电器元件击穿或失效 高强度放电引燃引爆易燃易爆物质3 典型静电放电的特点放电种类发生条件特点引燃性电晕放电当电极相距较远,在物体表面的尖端或突出部位电场较强处较易发生有时有声光,气体介质在物体尖端附近局部电离,不形成放电通道感应电晕单次脉冲放电能量小于20J,有源电晕单次脉冲放电能量则较此大若干倍,引燃、引爆能力甚小刷形放电在带电电位较高的静电非导体与导体间较易发生有声光,放电通道在静电非导体表面附近形成许多分叉在单位空间内释放的能量较小,一般每次放电能量不超过4mJ,引燃、引爆能力中等火花放电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有声光,放电通道一般不形成分叉,电极上有明显放电集中点释放能量比较集中,引燃、引爆能力很强传播型刷形放电仅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场合,当静电非导体的厚度小于8mm,其表面电荷密度2.710-4C/m2时较易发生放电时有声光将静电非导体上一定范围内所带的大量电荷释放,放电能量大,引燃、引爆能力强4 静电防护技术措施4.1基本防护措施4.2固态物料防护措施4.4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4.5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4.3液态物料防护措施4.1 基本防护措施减少静电荷产生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邻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

      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和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静电起电极性序列表可见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附录B4.1 基本防护措施使静电荷尽快消散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做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增湿可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但这种方法不得用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0区4.1 基本防护措施使静电荷尽快消散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为了限制静电导体对地的放电电流,允许人为地将其泄漏电阻值提高到11041106,但最多不得超过1109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1106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接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4.1 基本防护措施使静电荷尽快消散对于高带电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适量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接地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

      4.1 基本防护措施带电体应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或利用各种形式的金属网,减少静电的积聚,同时屏蔽体或金属网应可靠接地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装备时,应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的高速剥离等限制静电非导体材料制品的暴露面积及暴露面的宽度4.1 基本防护措施在静电危险场所使用的软管及绳索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应在1103/m1106/m之间在遇到分层或套叠的结构时应避免使用静电非导体材料使用静电消除器迅速中和静电静电消除器是利用外部设备或装置产生需要的正货负电荷以消除带电体上的电荷静电消除器原则上应安装在带电体接近最好电位的部位消除属于静电非导体物料的静电,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器静电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型静电消除器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禁止使用金属链4.2 固态物料防护措施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与金属导体相互联接时,其紧密接触的面积应20cm2防静电接地线不得利用电源零线、不得与防直击雷地线共用架空配管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持可靠的电气连接室外的系统同时要满足有关防雷规程的要求在进行间接接地时,可在金属导体与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之间,加设金属箔,或涂导电性涂料或导电膏以减少接触电阻。

      4.2 固态物料防护措施油罐汽车在装卸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可卷式),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与装卸设备相互联接起来接地线的联接,应在油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有条件时可尽量采用接地设备与启动装卸用泵相互间能联锁的装置在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导体禁止用单股线及金属链,应采用6mm2以上的裸绞线或编织线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控制烃类液体灌装时的流速灌装铁路罐车VD0.8大鹤管装车出口流速可以超过,但不得大于5m/s灌装汽车罐车VD0.5V 烃类液体流速的数值,m/s ;D 鹤管内径的数值,m在输送和灌装过程中,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部入罐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对罐车等大型容器灌装烃类液体时,宜从底部进油若不得已采用顶部进油时,则其注油管宜伸入罐内离罐底不大于200mm在注油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如水等并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在储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当液体带电很高时,例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可先通过缓和器后再输出进行灌装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内停留时间,一般可按缓和时间的3倍来设计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烃类液体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当设备在灌装、循环或搅拌等工作过程中,禁止进行取样、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后,需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行上述操作所需静置时间 min液体电导率S/m液体容积 m3500010-8111210-1210-823203010-1410-12456012010-141015120240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时,则按液体容积10m3取值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烃类液体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对油槽车的静置时间为2min以上对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接地有条件时应采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等装备上所用合成材料的绳索及油尺等,其单位长度电阻值应为1105/m 1107/m或表面电阻和体电阻率分别低于11010/m及1108/m的静电亚导体材料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烃类液体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在设计和制作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装备时,应优先采用红外、超声等原理的装备,以减少静电危害产生的可能。

      在可燃的环境条件下灌装、检尺、测温、清洗等操作时,应避开可能发生雷暴等危害安全的恶劣天气,强烈的阳光照射也可使低能量的静电放电造成引燃或引爆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在烃类液体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使电导率提高至250pS/m以上当在烃类液体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来消除静电时,其容器应是静电导体并可靠接地,且需定期检测其电导率,以便使其数值保持在规定要求以上当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来减少静电积聚时,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装设液体静电消除器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且在相接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4.3 液态物料防护措施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容器的清洗过程应该避免可燃的环境条件,并且在清洗后静置一定时间才可使用4.4 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在工艺设备的设计及结构上应避免粉体的不正常滞留、堆积和飞扬;同时还应配置必要的密闭、清扫和排放装置粉体的粒径越细,越易起电和点燃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利用或形成粒径在75m或更小的细微粉尘气流物料输送系统内,应防止偶然性外来金属导体混入,成为对地绝缘的导体。

      应尽量采用金属导体制作管道或部件当采用静电非导体时,应具体测量并评价其起电程度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4.4 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必要时,可在气流输送系统的管道中央,顺其走向加设两端接地的金属线,以降低管内静电电位也可采取专用的管道静电消除器对于强烈带电的粉料,宜先输入小体积的金属接地容器,待静电消除后再装入大料仓大型料仓内部不应有突出的接地导体在顶部进料时,进料口不得伸出,应与仓顶取平当筒仓的直径在1.5m以上时,且工艺中粉尘粒径多数在30m以下时,要用惰性气体置换、密封筒仓4.4 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工艺中需将静电非导体粉粒投入可燃性液体或混合搅拌时,应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措施收集和过滤粉料的设备、应采用导静电的容器及滤料并予以接地对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或容器等,应防止不正常的泄漏,并宜装设气体泄漏自动检测报警器高压可燃气体的对空排放,应选择适宜的流向和处所对于压力高、容量大的气体如液氢排放时,宜在排放口装设专用的感应式消电器同时要避开可能发生雷暴等危害安全的恶劣天气4.5 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时,工作人员需穿防静电鞋、防静电服。

      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静电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外露穿着物(包括鞋、衣物)应具防静电或导电功能,各部分穿着物应存在电气连续性,地面应配用导电地面禁止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帽子及类似物,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4.5 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工作时,应佩戴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所用材料的表面电阻率51010,防静电工作服技术要求见GB 12014可以采用安全有效的局部静电防护措施(如腕带),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5 静电防护管理措施静电危害控制方案的内容包括:可能产生的静电危害;静电危害的表现形式;静电危害的产生原因;静电危害的控制措施;人员的培训计划;防静电措施的验证制定静电危害控制方案5 静电防护管理措施在静电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应定期的防静电危害培训培训应同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培训的内容包括法规的培训、防静电措施的执行方法、必要的演习及知识的补充人员培训与告知对短期来访的外来人员,应配备公用的个人防静电装备进入静电危害区域前,应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以适合的方式告知有关规定5 静电防护管理措施检查任何技术措施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失效,在工作中应按照静电危害控制方案对采取的防静电措施进行定期检查。

      检查的频率取决于控制对象的用途、耐久性及失效的风险5 静电防护管理措施标志与记录所有静电危险场所应设立明显的危险标志静电危险场所必须有接地点、应使用的防静电物品、必备的衣物、静电危险区及运动方面的限制等标志所有的工作都应被记录在案并保存总结控制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控制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1.1. 设备设计时选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设备设计时选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尽可能不用静电非导体;尽可能不用静电非导体;2.2. 工艺设计时控制流速和接触面等,减少静工艺设计时控制流速和接触面等,减少静电产生;电产生;3.3. 所有静电导体都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所有静电导体都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于100100 ;4.4. 对已经带电的物料静置或缓冲,消散静对已经带电的物料静置或缓冲,消散静电参考标准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欢迎大家关注:上海HSE。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