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管理(品德培养).ppt
39页第一章第一章 班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班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第二章第二章 了解与研究学生了解与研究学生第三章第三章 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建设第四章第四章 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日常管理第五章第五章 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第六章第六章 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第七章第七章 品德培养品德培养第八章第八章 学习指导学习指导第九章第九章 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的组织第十章第十章 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第七章第七章 品德培养品德培养德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一、品德与道德一、品德与道德 二、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四、德育内容四、德育内容 五、德育(品德培养)原则五、德育(品德培养)原则 六、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六、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一、品德与道德一、品德与道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一)区别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分辨善与恶的尺度,它是随着社会和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人们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道德标准的个人特征和倾向热心助人2.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以个别人的存亡,个别人的品德有无为转移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3.道德是哲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品德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讲堂机关道德讲堂,面向机关公务员;企业道德讲堂,面向企业职工和企业家;行业道德讲堂,面向窗口行业服务人员;社区道德讲堂,面向社区居民;村镇道德讲堂,面向农民;学校道德讲堂,面向在校学生;新市民道德讲堂,面向为新市民 (二)联系(二)联系1.离开了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2.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二、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任何一种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都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不断地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由不适应到相对适应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小孩儿精神病患居心不良惶恐懦弱空想空谈•知——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小孩儿精神病患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 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情——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居心不良、麻木不仁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意——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惶恐懦弱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林肯•行——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空想空谈品德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是伴随着品德认识产生并发展的,也是品德认识的表现形式•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品德行为是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也影响着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发展内在动力知意行情精神力量 表现、标志基础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其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组成思想品德的各要素是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无意而为走走形式都不能称为品德骑墙品德培养的要求品德培养的要求•知情意行一起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知情意行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品德培养时要抓薄弱环节,做到因材施教 没有完美的孩子,人性总有残缺。
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 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 遵纪守法、勤恳敬业遵纪守法、勤恳敬业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贡献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的贡献 诚实守信、正直向上诚实守信、正直向上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成人德育就是促进学生成人吕型伟吕型伟先生提出四方面的标准先生提出四方面的标准 第一,要做第一,要做文明文明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第二,做一个第二,做一个现代现代的人,区别于古代的人的人,区别于古代的人 第三,是一个第三,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第四,做一个第四,做一个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五、德育(品德培养)原则五、德育(品德培养)原则(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品德培养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从现实出发,按方针政策教育学生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把学校德育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努力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3.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重视系统理论的教育2.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3.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和评价要坚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三)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三)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3.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1.爱护、尊重、信任2.严格要求学生3.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的做法(五)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五)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品德培养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1.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2.创造情景,启发思考,及时诱导,给品德中的积极因素的发展以扶持和助力(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者要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
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集体,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转变来影响集体3.针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特点和问题,加强个别教育(七)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七)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在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1.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2.学校要和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协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互相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六、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六、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一)品德培养的途径(二)品德培养的方法(三)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一)品德培养的途径(一)品德培养的途径1.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2)各科教学2.非课堂教学形式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1)班主任工作(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外和校外活动(4)劳动和社会实践(5)家庭教育(6)社会教育3.潜在途径(隐性课程)--潜在途径(隐性课程)-- 教师人格、校园文化显性课程(二)品德培养的方法(二)品德培养的方法1.1.我国常用的方法我国常用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 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 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二是注意启发自觉 (2)榜样示范法 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中外(3)实践锻炼法 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时间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4)情感陶冶法 是指教育者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5)品德评价法 即依据学生守则、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6)心理咨询 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7)生活指导法 是就人生的整个生活领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具体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2.国外常用的方法国外常用的方法•((1)价值辨认法)价值辨认法•((2)体验法)体验法(三)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三)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1.依据品德培养的目标•2.依据品德培养的内容•3.依据品德培养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影响因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