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9页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可用于检验果酒发酵产物的是( )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斐林试剂A.①④ B.①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3.下图是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所作的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a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以得到4种基因型的玉米C. c和d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用胚状体可以制作人工种子D.图中过程a或过程c、d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4.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错误的是A.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0℃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78mg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5.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B.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D.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7.下列概念能够准确用下图表示的是A.a表示糖类,b、c、d分别表示单糖、二糖、还原糖B.a表示糖类,b、c、d分别表示蔗糖、纤维素、维生素DC.a表示脂质,b、c、d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a表示蛋白质,b、c、d分别表示抗体、性激素、血红蛋白8.(10分)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比被捕食者的进化速度快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捕食者的捕食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可能会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10.(14分)图一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二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使细胞产热增多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内分泌腺a是指_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腺体b的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 (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
2)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___________ (用数字①②③作答),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abc中的某些腺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调节3)图二中细胞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分析可知,细胞中物质D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4)与此同时,下丘脑也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它与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_作用,该过程中的内分泌腺可以看作是反射弧的____________部分5)若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它 的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则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图甲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乙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知,影响小麦光合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小麦的CO2浓度饱和点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梁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O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幼苗先死亡3)图乙中只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__;其它条件不变,随着CO2浓度增大,5的生理过程不可能一直加快的直接原因是受__________的限制(用图中字母表示)12.以现有大豆品种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其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筛选出抗病大豆新株(品)系请据此回答问题:(1)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酶有________2)在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时往往要用_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3)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基因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其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__________,其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方法为_______________4)转基因大豆细胞培养成转基因大豆植株,需要通过的过程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发酵产物有酒精和CO2,所以检验物质分别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D【答案解析】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到达大脑皮层后,人体产生冷觉,促使人体加衣保暖等当兴奋到达下丘脑后,通过下丘脑的分析、综合和调节,促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促使骨骼肌颤栗和立毛肌收缩,以增加产热量;促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量因此,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增加衣物及自身系统的调节使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3、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题目详解】A.a过程由花粉粒变为单倍体植株,一定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花粉:Ab和ab,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得到2种单倍体幼苗,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Aabb和aabb,2种基因型的可育玉米,B错误;C.c是脱分化和,d是再分化,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可以得到人工种子,C项正确;D.过程a或过程c、d是植物细胞培育成了植物个体,所以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正确;故选:B。
4、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表中黑暗中释放CO2(mg/h)值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光照下吸收CO2(mg/h)值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根据表格提供数据可知,在25℃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生长得最快,A正确;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3℃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2.25+2.5)×24=224mg,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每天光照22小时,黑暗22小时,在23℃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每天光照22小时,23℃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2.75−3.75)×22=22(mg),23℃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2.53−2.33)×22=6(mg),所以23℃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23℃时的2倍,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5、B【答案解析】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的过程,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呼吸作用或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题目详解】①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①错误; ②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错误;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③正确; ④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③④,B正确。
6、A【答案解析】样品加入和洗脱过程中,加样,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平齐时,关闭出口;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床后,关闭下端出口题目详解】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而不是下面),关闭出口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故选A答案点睛】对于样品洗脱时加样操作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7、C【答案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题目详解】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若a表示糖类,b、c、d可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A错误;维生素D属于脂质,不属于糖类,B错误;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所以若a表示脂质,b、c、d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C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不属于蛋白质,D错误。
故选C8、A【答案解析】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题目详解】由于捕食者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