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及实验性水肿.doc
4页一、名词解释1.水肿2.隐性水肿3.积水4.细胞水肿5.脑水肿6.凹陷性水肿7.肺水肿8.肝性水肿9.肾性水肿10.钠、水潴留11.心性水肿12.肾小球滤过分数13.球管平衡14.心房利钠多肽二、选择题A 型题:1.下述哪项关于水肿的叙述不正确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B.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 C.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D.水肿是许多疾病时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E.体腔内过多液体积聚称为积水2.下述哪项关于有效流体静压的叙述是错误的A.有效流体静压是促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滤出的力量 B.静脉系统瘀血时,有效流体静压升高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有效流体静压降低 D.有效流体静压等于组织间液静水压减去毛细血管血压E.静脉压增高是有效流体静压升高的常见原因3.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淋巴回流受阻4.水肿液在组织间隙呈游离状态存在是A.隐性水肿 B.显性水肿 C.粘液性水肿 D.不可凹性水肿 E.特发性水肿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正常人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平衡的因素A.毛细血管血压 B.组织间液静水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6.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球蛋白减少 C.血液浓缩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 Na+含量降低7.水肿时造成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肾小球滤过增加 E.静脉回流受阻8.下述哪项不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因素A.肾小球滤过压下降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降低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9.维持正常机体钠水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皮肤 B.肺 C.肝 D.胃肠道 E.肾10.判断是否出现水肿较敏感的方法是A.检查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 B.检查皮肤弹性 C.每日测体重 D.检查血 Na+浓度 E.观察尿量11.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由于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 B.钠、水潴留 C.淋巴回流增加 D.迷走神经系统兴奋 E.微动脉收缩12.下述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重要因素A.肝静脉回流受阻 B.门静脉回流受阻急性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E.循环血量增加13.细胞毒性脑水肿是指A.脑细胞内液体含量增多 B.脑容积增大 C.脑细胞外液增加 D.脑组织内液体含量增加 E.脑动脉内血量增多14.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脑内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脑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淋巴回流障碍 E.脑组织间流体静压增高15.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C.肾素释放增加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6.肾病综合症时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醛固酮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利钠激素减少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致低蛋白血症17.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18.下述关于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哪项叙述不正确A.体腔积液量增多可使相应的器官功能降低 B.炎性水肿液可稀释局部毒素,运送抗体增加局部抵抗力C.局部水肿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影响 D.长期水肿使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E.严重的肺、脑喉头水肿可危及生命B 型题A.水肿液在组织间隙呈游离状态 B.水肿液组织间隙呈凝胶状态 C.粘蛋白在组织间隙与水肿液结合D.水肿液在细胞内积聚 E.水肿液在体腔中积聚1.显性水肿2.隐性水肿3.粘液性水肿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 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身体的低垂部位C.常见腹水而全身水肿不明显 D.皮肤压之不凹陷但体重可突然增加E.水肿几乎只见于妇女,以中年妇女多见4.心性水肿的特征是5.肾性水肿的特征是6.肝性水肿的特征是A.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中 B.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内C.水肿液主要分布在脑室及周围白质中 D.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灰质的细胞间隙中E.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白质和灰质7.血管源性脑水肿8.细胞毒性脑水肿9.间质性脑水肿A.蛋白含量高于 10g/L B.蛋白含量高于 25g/LC.蛋白含量低于 25g/L D.蛋白含量低于 10g/LE.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10.水肿液11.渗出液12.漏出液选择题参考答案:A 型题:1.B 2.C 3.D 4.B 5.D 6.A 7.C 8.C 9.E 10.C 11.A 12.E 13.A 14.C 15.A 16.E 17.A 18.C B 型题:1.A 2.B 3.C 4.B 5.A 6.C 7.A 8.B 9.C 10.E 11.B 1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