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分析课件.ppt
39页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2024/8/28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吸引人际吸引2.2.人际关系的深入人际关系的深入————亲密关系亲密关系3.3.爱情问题探讨爱情问题探讨4.4.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人际关系2024/8/2821.1.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起?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起?2024/8/283((1)我们具有亲和需求)我们具有亲和需求依附:指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给个体的安全及舒适感社会整合: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拥有相同的观点,产生团体归属感可靠的同盟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援助得到指导:从他人那儿获得有价值的指导,比如医生、朋友等处受教育机会:与他人交往能够使我们有机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教育2024/8/284高度焦虑 低度焦虑选择与他人等待( %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选择与他人在一起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选择与他人在一起 和他人在一起可以起到社会比较的作用2024/8/285((2 2)我们为了克服寂寞)我们为了克服寂寞A.A.定义与分类定义与分类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Weiss把寂寞分为情绪性的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的寂寞:缺乏亲密关系可以依附社会性寂寞:缺乏社会整合感和归属感2024/8/286B.B.寂寞的影响寂寞的影响婚姻与经济状况 年龄因素 人格因素 社交技巧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2024/8/287((3))人际吸引的原则人际吸引的原则强化原则:强化原则: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酬赏的人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对成本及利益的评价联结原则:联结原则:与美好经验联结 2024/8/288((4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2024/8/289A.A.个人特征个人特征个人的温暖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个个人人的的能能力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外外表表吸吸引引力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2024/8/2810漂亮的辐射效应:漂亮的辐射效应:与漂亮的人在一起能够提 高自己的大众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漂亮的对比效应:漂亮的对比效应:外貌一般的人因为另一个刚出现过的异常漂亮者,而被认为较不具有吸引力。
人格魅力?人格魅力?2024/8/2811B.B.相似性相似性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来自两方面:一是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它包括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以及年龄二是态度的相似性2024/8/2812态度的相似性吸引力 相似性与人际吸引相似性与人际吸引Y=5.44X+6.622024/8/2813C.C.互补性互补性 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在异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人Davis(1990)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是因为她们漂亮,女性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是因为他们成熟且有地位互补性有时候体现在性格方面 2024/8/2814D.D.熟悉性熟悉性 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的曝光效应,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2024/8/2815E.E.接近性接近性接近性为什么能引起喜欢呢?首先,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最后,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你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他人可以随时来帮助你,与这样的人交往你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好处2024/8/28162.2.亲密关系亲密关系2024/8/2817((1 1)亲密关系概述)亲密关系概述 关系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
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ABAB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2024/8/2818 A.A.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Aron用自我延伸来理解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这种自我延伸的证据: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资源分配、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Markus的自我图式以及共有记忆2024/8/2819B.B.亲密关系中的依附亲密关系中的依附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附,它是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联系许多心理学家把依附看成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依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逃避型与焦虑/矛盾型2024/8/2820 C.友友谊关系关系 表面朋友和深层朋友:表面朋友和深层朋友:前者主要是因为这种关系的酬赏作用,后者还包括关心另外,交往的模式也不同:前者随时间越来越少,后者则是一开始见面多,之后慢慢减少友谊关系中的性别差异:友谊关系中的性别差异:方式:女性是肩并肩式的聊天,男性为面对面式的共同活动情感: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情感参与身体:男性身体接触较少2024/8/2821 ((2 2)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把你的心扉向他人敞开,你会更健康快乐!2024/8/2822A. A. 定义与理论解释定义与理论解释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Altman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人们之间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社会渗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揭露水平与他人的揭露水平相对应,他人揭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揭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2024/8/2823B. B. 自我展露的差异自我展露的差异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范围则非常有限性别与自我展露:性别与自我展露:不论是内容还是程度,男性与女性在自我展露方面有着明显区别2024/8/28243.3.爱情问题爱情问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2024/8/2825((1 1)爱情的定义以及类型)爱情的定义以及类型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2024/8/2826A.SternbergA.Sternberg的观点的观点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其中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指心理上的喜欢的感觉,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关系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空洞式爱情: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和亲密俱有 2024/8/2827B.LasswellB.Lasswell等人的观点等人的观点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最典型的是一见钟情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忌妒,完全被对方迷住好朋友式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自我展露成长起来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利他式爱情: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谅解游戏式爱情:玩弄爱情就象玩游戏一样 2024/8/2828 ((2 2)爱情与婚姻的维持)爱情与婚姻的维持 平等平等:付出与收获成比例 归因归因:对对方行为的观点 沟通沟通:摆出你的观点 嫉妒嫉妒:“吃醋”的正面作用2024/8/2829((3 3)亲密关系的终结)亲密关系的终结A. A. 对待不满的策略对待不满的策略真诚真诚: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忽视忽视:故意忽略对方,挑剔对方的缺点退出退出: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表达表达: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B.B.情感伤痛情感伤痛2024/8/2830C. C.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社社会会支支持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援助Gore认为当人们失去亲密关系的时候,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往往会成为应付紧张的缓冲器2024/8/2831 4.4.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人际关系2024/8/2832((1 1)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表现)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表现杨国枢先生认为,与西方人人际关系的杨国枢先生认为,与西方人人际关系的个人取向相比,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个人取向相比,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取向的这种取向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会取向的这种取向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需求,这种取向表现在:独特需求,这种取向表现在:2024/8/2833获得别人的赞赏或称赞获得别人的赞赏或称赞维持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和谐维持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和谐使别人对自己有好的印象使别人对自己有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使别人接受自己使别人接受自己避免他人的责罚、讥笑和报复避免他人的责罚、讥笑和报复避免困境与尴尬避免困境与尴尬避免与人发生冲突避免与人发生冲突2024/8/2834((2 2)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以教师为例,一个名师值得称道的地方常常是桃李满天下;而对一个美国老师来说,自己的成就更重要。
2024/8/2835A. A. 家族取向家族取向家族主义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不论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还是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家族主义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家族而不是个人,并且它的盛行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特征有关2024/8/2836B.B.关系取向关系取向这种关系取向的特征包括:关关系系角角色色化化:中国人强调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关关系系的的互互赖赖性性:中国人与他人发展关系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由互赖性所引起的回报关关系系的的和和谐谐性性: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和谐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系决定论关系决定论:在中国社会中关系的作用却远远超出在其它社会中的影响2024/8/2837C.C.权威取向权威取向权权威威敏敏感感:中国人对权威的存在非常警觉与敏感,他们在任何一个场合总是细心观察有没有权威的存在权权威威崇崇拜拜:中国人很崇拜权威,不论权威是死是活,并且采取绝对化的倾向权威依赖权威依赖:由于认为权威是可信的、全能的、永远的,所以在行为上会对权威产生依赖2024/8/2838D.D.他人取向他人取向顾顾虑虑人人意意:中国人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往往花很多时间打听别人的观点顺顺从从他他人人:无论是在意见上还是在行为上,中国人的社会顺从倾向都比较高关关注注规规范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社会规范是自己言行的主要依据重重视视名名誉誉: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他们经常调整自我监控的方式与内容2024/8/2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