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新教学范式心的体验(多篇).docx

62页
  • 卖家[上传人]:zha****62
  • 文档编号:327951556
  • 上传时间:2022-07-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63K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化学新教学范式心的体验(多篇)推荐第1篇:范式创新教学总结体会 范式创新教学心得体会 12月26日、27日,为期两天的范式创新教学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的课改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战表教学方式,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听过此次培训,令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由专家及各校长作报告,卿教授向我们阐述了教育形式与课改动态,并作出分析与评价,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请卿谈到学生怎样学习,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的一种变化,这种学习是一种持久性的,通过学习发生一定的变化,才可称得上真正的学习,反思我们老师自己,每次学习真的有变化吗?我们所获得新知真正运用到课堂上了吗?我们的学生有所变化吗?如何让学生学进去,说出来,写下来?从而学有所成,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27号的培训给我震撼的是重庆谢家湾小学特技教师李晓琼给我们展示的《悬梁刺股》一课,上课一开始,李老师亲切的问候让我们倍感亲切,聊天式的对话拉近了学生们的距离,将深入人心的雾霾感受发挥的淋漓尽致,为本课的启发式教学做了一定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意关键句的阅读,让学生反复读,通过读来理解意思,并且在读中注意纠正错的读音,特别是在区别小古文与现代文时,李老师强调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说中理解文章的含义,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李老师还通过课外延伸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表达观点,并根据不同反应采用不同教育机智整堂课比较轻松,学生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还有济阳实验二小的《梯形的面积》,老师把课堂真正的交给了学生,老师的角色变成了大同学,学生扮演学术助理,整堂课有条不紊,由学生操控,老师指导,每个小组分工有序,交流展示彰显出自信,大方,勇敢,认真!严肃与活泼并行,学生较高的素质令我深深折服乐陵实验小学的《条形统计图》令我非常感动的是老师谦卑和真诚的态度,虽然迟到状况百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们还是快速的适应了环境,并且配合老师一起完成课堂教学,对错误能够大胆质疑,对老师恭敬有礼,我想这也是因为平时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从而才会有这么一堂不重效率重效益,不重精彩重实效,不重师效重生效的课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过听专家和各位优秀老师的生动展示,反思我自己的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我要交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什么,我能改变什么,学生能够有哪些改变,我需要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推荐第2篇: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

      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抱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就此结束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

      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联系校园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学是研究物质本质特点,物质之间关系的学科,部分化学概念存在研究对象抽象,微观,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相信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处的 案例四:讲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课时,分析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这些微粒,比较抽象,教师可以从学生校园生活角度入手,提问学生:做操时,一班有50个同学,二班有45个同学,大家人与人间隔相同的距离后,哪个班占的面积较大?学生马上回答:人数较多的班级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得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为颗粒数目这时教师再分别请上个头差别较大的八位同学,让八位同学分为两组,个子较小的四人一组,个子较大的四人一组,然后让两组同学背靠背紧靠在一起,提问:“哪组所占的空间较大?”学生回答:“个子较大的那组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第二个因素:物质颗粒本身的大小这时,教师再让两组学生分站教室四个角落,再问:“哪组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差不多大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第三个因素:物质颗粒间距。

      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说明,气体的情况类似于刚才第三种站法,及四名学生分站教室四角,这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在计算体积时,就可以将人本身的个头大小忽略因此,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而不是气体分子颗粒本身大小,而决定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从而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mol 通过联系学生每天经历的校园生活,发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身体动起来,思想也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的多 推荐第3篇: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王涛 8月22日和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22年义务教育化学学科新教材的培训,几位教研员老师分别讲解了新课程标准和就课程标准的异同、新旧教材的异同和他们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总结讲解的每一位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都很仔细的将各个不同找了出来,并且都谈了自己的见解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说说我的一些感受.首先,我们要尊重生命,然后才是能力的培养.没了生命,那后面所说的一切都是空谈.化学的学习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化学教育的价值,力求体现中国的国情。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课本上出现的实验,能够完成的都去做了,但并不知道哪些是需要进行探究学习的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了必须要完成的八个实验粗盐提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的性质而实验必须在确保生命的安全下进行.其次,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化学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化学课程的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