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解释框架探讨.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1455311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村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解释框架探讨本文以湖北省中部地区LG村派性政治为例发现,社会结构和利益 分配并非村庄派性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寡头统治下的反抗型社会抗争 成为LG村派性政治的核心要素硏究认为,反抗型派性政治起因于富 人治村,形成于寡头政治选举成为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大舞台在 派性斗争中,派性充分利用群众进行维权抗争,针对对方贿选行为进行 程序抗争,利用治理进行舆论抗争反抗型派性政治具有目的抗争性、 手段抗争性和策略抗争性三大内涵在治理效果上,它具有伸张正义, 抑制寡头政治;监督社区公共权力,促进公共权力民主运行和提高村民 政治效能感三大作用,比其他类型的派性政治更为积极反抗型派性政 治作为农村基层的一种政治实践,让我们反思寡头政治的形成,并由此 反思其带来的政治社会后果关键词:反抗型派性政治;选举;村庄政治;富人治村;寡头政治一、问题的提出在农村调查,不时听农民或者村干部提到〃派〃贺雪峰指出,〃派〃有派性 和派系之分,所谓派性只是一种初步的分派特征,缺乏组织的稳定性,它是在小共 同体已经解体和传统精英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派系不仅具有分派的性质, 而且已经形成一种稳定的组织系统,它以小共同体的存在和强烈的面子压力为社会 基础。

      前者的代表是中国台湾地区乡村地方选举,后者主要是指中国大陆农村孙 琼欢和卢福营则指出,派系是指人们以特定的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具有共同利益 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它具有低烈度性、间歇性和地域性特征应该说,孙琼 欢等对〃派系〃的理解与贺雪峰〃派性〃的界定接近,他们同时谈到了 〃派〃的不 稳定性和非正式组织性因此”这里采用”派性” 一词来描述农村社会所经常提到 的〃派”目前有关农村派性的硏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派性竞争和派性政治形成机制研究,有资源利益论和社会结构论两 种解释研究者认为,利益构成村庄派性的根本原因,利益越密集,派性形成的可 能性和机率就越大贺雪峰指出,〃村集体经济〃构成了派性斗争的理由和动力, 较多的村集体经济容易带来村民的分化和派别的形成与此不同,陈柏峰指出,区 域比较视野下‘资源只是北方村庄派性政治的表层原因,小亲族的存在构成派性的 深层原因,从而构建起村庄派性的社会结构论第二,选举与派性政治的硏究,把 选举作为派性竞争的竞技场,从选举中去看派性竞争的模式和对村级治理造成的影 响吴思红指出,在村两委选举中,村庄派系的竞争和利益博弈,以贿选的方式得 以操纵‘这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障碍。

      同时「另一些硏究也对村委会选举中的 派性政治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评价第三,派性与村庄政治、村庄 治理的研究吴思红讨论了村庄派性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卢福营指出,派系 竞争在派系利益的表达与保护、公共参与的动员与组织、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 方面对村级治理构成重要影响仝志辉认为村庄派性政治能为农村建设提供组织资 源,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既有硏究从不同的侧面对农村派性展开硏究,主要回应的问题有两个层面:其 -‘通过对农村派性政治的研究,厘清农村派性(系)政治的性质,回答其形成的 机制其二,通过最能凸显派性竞争和博弈选举事件的描述,挖掘派性政治展开的 手段和模式,从而提出派性对村庄政治的影响,对村庄治理的意义应该说,已有硏究对农村派性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不过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对农村派性 机制形成的硏究较为薄弱,资源利益论和社会结构论并不能涵盖所有村庄的派性政治实践;第二,从选举看派性政治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仅仅从选举看农村派性问题,缺乏对日常政治生活的关注,难免视角单一第三”派性对村级治理和村 庄政治影响的硏究着墨不少,但是负面评价多,正面肯定的少有鉴于此,本文试 图从村庄派性结构和选举中派性竞争与派性博弈的双重视角来揭示不同于资源利益 论和社会结构论的派性形成机制”提出反抗型派性政治解释框架,并对这种反抗型 派性政治对村庄政治形成的影响作出分析,进而对寡头政治的形成进行反思。

      二、反抗型派性政治:一个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解释框架"反抗〃的基本意思是"反对〃"抵抗〃,有抗争之意反抗型派性政治是指, 村庄权力的体制精英因为村庄权力分配、运行和实施过程中” 一方对另一方实施了 压迫、侵害或权利剥夺,迫使另一方弓I起反对和抗争的行为这种反对和抗争既可 能以派性斗争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上访等形式出现不同于派性政治中资源结构 论(这里可以把它归纳为利益型派性政治)和社会结构论(结构型派性政治),反 抗型派性政治具有”维权” “出气” ”抗争政治”的意涵它体现的是村庄中体制 权力精英的内订,有强制和压迫,是一种政治性的表达首先,反抗型派性政治具有"维权〃特征在中国农民上访研究中”有一对经 典研究范式:一是将农民上访看成是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对农民侵权”造成农民反 抗,引发维权行为的’维权F争〃模式;二是将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置于〃权力 一利益结构之网〃利益博弈的非抗争政治框架中应该说”第二种解释范式与利益 型派性政治比较接近”也是派性政治分析中较为普遍的解释框架’但是另一种维权 型的派性政治却没有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李连江和欧博文提出〃依法抗争〃(以 政策为依据的抗争),于建噱提出〃以法抗争"(有组织的抗争)O李连江和欧博 文所讲的〃抗争〃,是依据政策的抗争,是农民积极运用法律和中央政策维护自身 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并免受地方政府和官员侵害的政治活动,其基本形式就是上 访。

      而于建蝶提出的〃以法抗争〃,指农民直接以法律作为抗争武器,将矛盾和问题直接诉诸〃立法者〃,具有组织性特征无论是〃依法抗争〃还是〃以法抗争〃都是农民通过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都是一种维权行为反抗型派 性政治,也同样是通过政策或法律的形式作为〃弱者的武器””捍卫自己在村庄权 力斗争中的被压迫行为其次”反抗型派性政治具有〃出气〃特点陈柏峰认为气是人们在村庄生活中,〃未能达到期待的常识性正义横平感觉时,针对相关人和事所生发的一种激烈情 感〃,它有身体暴力、语言暴力、上访、自杀等诸种释放方式〃常识性正义〃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村庄中人与人之间有一套相互平衡和礼让的规则, 人与人之间有关联,但是也有边界,如果对他人言行过分,就会带来其他人的反抗 和报复,泄愤和出气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本文中,派性作为常识性正义丧失后部分 村干部之间泄愤的表达方式同时”从“气“出发■〃抗争〃的概念也被引入进来 应星认为〃抗争政治"与〃气〃相关气是〃中国人在人情社会中摆脱生活困境、 追求社会尊严和实现道德人格社会行动的根本促动力,是融汇了本能与理性、道义 与利益的激情” O如果说陈柏峰对气的研究偏重于法律社会学的解释,那么应星对 气和抗争的硏究就更偏向于情感社会学解读。

      同样,反抗型派性政治具有出气和泄 气的特征,它是基于村庄中普遍常识性正义失衡;它是在体制精英内部,在村庄政 治和治理过程中” 一些村干部被其他强势和极权村干部权力剥夺后而引发的反抗最后,虽然具有〃维权〃和〃出气〃的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反抗型派性 政治与上访中的维权和抗争政治有本质的区别第一 ”它体现的是村庄权力体制精 英内部之间的反抗与冲突,具体到本文是有权势的村干部对其他村干部权利的剥夺, 是"官〃与〃官〃的冲突相反,抗争政治体现的是农民对基层政府或地方政府的 不满,是〃民〃与"官〃的冲突第二,这种抗争并非〃政治反抗",而是一种政 治参与,而且是一种积极的政治参与,它通过派性竞争和博弈的方式在两方之间展 开角逐,同时保持一定的政治底线第三,与利益型维权相比,除了维护政治利益 和经济利益以外,这里的派性政治,还有"出气〃和维护自身面子的考虑,不满"极 权〃和”暴政”是一方反抗另一方的主要因素,出于IW感性的〃出气 成为反抗型 派性政治的重要原因为澄清以上问题,笔者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描述一个书记的 〃专横跋扈〃来陈述LG村反抗型派性政治的开始、形成,归纳出村庄的权威结构 和村庄派性结构;其次”通过选举中的派性竞争的目标、手段和模式来展示反抗型 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具体实现形式,以此总结反抗型派性政治的基本内涵;再次, 依托LG村反抗型派性政治的缘起、竞争,讨论派性政治对村庄政治的影响;最后, 讨论在无权力监督下的寡头政治带来的政治社会影响,审视反抗型派性政治对村庄 政治的意义。

      三、反抗型派性政治缘起、形成与村庄派性结构村民自治以来,村委会通过选举获得多数人的认可,这增加了村委会尤其是村 主任的政治合法性,同时也削弱了以书记为权力核心的党组织权九由此带来许多 地方书记、主任权力分配上的紧张本文中LG村的派性竞争和博弈并不是缘于主 任对书记的权力挤压,而是书记权力的膨胀对其他村干部造成的政治剥夺,由此引 发村庄派性斗争—)村庄背景鄂中LG村,是一个城镇近郊村,常年来大量人口流出,造成不少农田水利设 施失修,大量土地抛荒但由于靠近乡镇,而且历来属于明星村,因此村书记和村 主任的位置,仍然是一个香悖悖本村有11个村民小组,2099人,557户,其中 劳动力886人自然湾是村民社会认同和集体行动能力的重要单位自然湾有李家 祠堂、刘家墩子、阙湾、丘湾和胡湾5个,分别有884人、521人444人111 人和139人自然湾的大小和姓氏分布,构成了村庄权力结构的基础村两委干部 成为自然湾的权力代表,自然湾人数多寡和力量大小同时决定着村干部在两委干部 中的权力以下是LG村自然湾、宗族结构与村干部分布情况1) 反抗型派性政治萌芽:富人治村LG村反抗型派性政治的开始和形成,伴随着村庄权力结构的改变。

      从一个协商 型的权力结构到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丄G村的权力逐渐演化到一个富人手中随着 权势的积累,村庄走向寡头政治,LG村的反抗型派性政治开始并形成LG村刘书记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1944年出生,高中毕业刘书记为刘家 墩子人,1980年代开始从事烟花爆竹生意z 1990年代生意做到县城”成为县城里 做爆竹生意的大老板刘书记资产干万,相当有钱,以至于当了书记之后,常年不 住在村里,村民有事都是给他打刘书记的巨额财富为他在村里树立了权威, 加强了村民对他的认同年过花甲的刘某为了 〃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了到村里当 书记的念头当时不少人认为,〃他有钱,可以为村民办实事〃 〃肯定不会为了钱 贪污”,不少村民支持这样一个有钱的人当书记从2002年开始,刘某成为LG村 的村书记照村干部的说法,那时候刘书记的工作能力强、有钱,也能办实事,村 两委班子也还团结不过,由于村庄利益的输入和书记权势的扩大,村两委的关系 恶化,村干部开始分化三)反抗型派性政治的形成:走向寡头统治第一,上级政府的支持和与资本结盟,巩固书记重要位置2002年起,刘书记 开始执掌LG村,但是真正确立他在村庄权威地位是2008年以后2008年以前, XG市为了在农业方面取得政绩,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规模化流转,并且以创新土地 流转模式,弓倾全国土地流转为鼓励重点。

      县里积极响应”把目光放在经济条件较 好,自发土地流转率高的区域由于县里极力打造〃示范模式””要推动整村土地 流转,需要上万亩土地作为试点,很多村的干部因为工作难度大、风险高等原因, 都不敢轻举妄动而LG村的刘书记却一马当先”在县干部和乡镇干部面前立下军 令状,要在LG村率先推动土地流转,同时协助上级政府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与 CH公司一起创办〃LG模式’后来”这个模式中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数万亩”由 于模式新、涉及面积广,“LG模式〃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LG村的刘书记也成为 媒体明星第二,村庄利益的输入和利益密度的增加,构筑书记权力王国LG村经过整村 土地流转,并与CH公司共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建了著名的“LG模式”(后来又 称为〃CH模式〃),村庄的利益输入增多,利益密度越来越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